作者:蓝胖子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救助傻狍子为什么蒙眼?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救助傻狍子为什么蒙眼(傻狍子究竟有多傻)

救助傻狍子为什么蒙眼

作者:蓝胖子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

小学课文里有一篇散文叫做《可爱的草塘》,它向孩子们形象地描绘了北国风光,里面有一句俗语叫做“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很多人就是从这篇课文中,第一次认识到了,东北有“狍子”这种生物:“别看狍子跑得快,在雪地就不行了,腿陷在雪坑里再也拔不出来,眼睁睁地让人逮。”

在冬天里,有的傻狍子如果不慎踏进了雪瓮,卡在里面无法动弹,那就只能干瞪眼等死。

以前常有东北年轻人,趁着大雪将停,拿着棍子进山,看到这些没法动弹的傻狍子之后,利落干净地给它们一棒子,就能收获一顿丰盛的晚餐了。

说实话,“傻狍子”的名气比“狍子”要大得多。

如果提到“狍子”,或许还有人反应不过来这到底是个什么生物,但如果说到“傻狍子”,我们立刻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它傻乎乎的形象。

在中国,有很多人可能一辈子没有去过东北,也一辈子没有见过狍子,那为什么狍子的“傻”成为了全国上下,家喻户晓的事实呢?它到底有多傻,才能成功把自己傻出东北圈?

1.东北四大神兽之一——傻狍子

在东北,有四大东北神兽,它们分别是“傻狍子”、“滚犊子”、“扯犊子”、“猫驴子”。今天,我们就来着重介绍一下东北四大神兽之一的“傻狍子”。

狍子分为两类,东方狍和西方狍。在中国境内生活的狍子属于东方狍(学名:Capreolus pygargus)。

东方狍又名西伯利亚狍,但是,在中国它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号,那就是“傻狍子”。

傻狍子属偶蹄目鹿科,喜食草,体长约1.2米,体重约30千克。

它的身体毛发呈草黄色,尾巴根处的毛色呈白色。狍子的尾巴很短,只有2-3厘米,不仔细看都没法发现它的尾巴。

公狍子是有角的,一般分三个叉,在冬天,狍子的角会脱落,最迟等到3月份的时候新角才会慢慢长出来,到六七月份基本就长好了。而母狍子则是没有角的。

傻狍子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常见的野生动物之一,一般生活在稀疏的树林中。它十分胆小,只有在早晚时分才会出来活动。

狍子一般都是成双成对的活动,如果有人想要捕猎狍子的话,一般一捉就能捉俩。

2.傻狍子究竟能有多傻?

在我们的认知里,狍子以“傻”闻名中国。

·傻狍子遇见危险居然不跑

传言里,傻狍子见到猎人不仅不跑,甚至还想凑上来看热闹。如果猎人看到狍子大喊一声,傻狍子就会好奇地停下来四处张望,这个机会,猎人可不会错过。

如果有狍子逃跑了,猎人也根本不用担心,只要在原地“守株待兔”,没一会儿就能看到傻狍子又跑回来了。

如果猎人去追赶傻狍子,它还会把自己的头埋进雪地里躲起来,好像觉得自己这样做,猎人就没法发现它了。

这种和“一叶障目”、“掩耳盗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逃脱技巧,更让它的傻出了名。

·傻狍子感到恐惧的时候,屁股的白毛会炸开

狍子尾巴根部的毛,和其他地方的颜色不一样,是偏白的。

当狍子察觉到危险或是感到恐惧的时候,它的屁股上的白毛就会炸开,把“黄屁股”变成“白屁股”。

这个炸毛速度比傻狍子的反应快多了。有时候“黄屁股”都变白好久了,傻狍子还傻兮兮地站在原地不愿逃跑。

这幅画面看起来特别喜感,为傻狍子的傻再添一分憨意。

·傻狍子好奇心极强

有句话叫做“好奇心害死猫”,这一句俗语放到狍子身上也十分合适。

傻狍子的好奇心极强,在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它能够没完没了地在一旁研究观察。

传言有的傻狍子从没有见过猎人放置捕猎装置,于是在旁边看着他把陷阱装好。等到陷阱装好之后,傻狍子立刻“以身试险”,一抓一个准。

·傻狍子喜欢借着车灯赶路

在东北,经常有傻狍子在深夜被车撞死的新闻。

它们在路上碰到车子的时候,根本不懂得避让,甚至还经常借着车灯赶路,在行驶的车子前撒欢,这导致了它最终成为了车祸的受害者。

3.傻狍子为什么蠢到这份上还没灭绝?它是真傻还是假傻?

傻狍子的憨憨行为让人忍俊不禁,不少人都觉得在傻狍子靠实力作死,蠢到这个地步居然没有灭绝,真是傻狍有傻福。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傻狍子真的傻吗?其实事实真相和我们的想象大相径庭。

傻狍子,一点也不傻。

傻狍子的尾巴炸毛是遇到威胁后自然的生理反应,就好像猫咪受到威胁会弓起身子一样,是它们应对威胁的一种方式。

还有人认为,傻狍子的屁股炸毛其实是一种“信号灯”,有指引同类和迷惑敌人的作用。

那为什么傻狍子遇到威胁只知道屁股炸毛却不愿意逃跑呢?

很多时候,傻狍子面对危险还直愣愣地发呆并不是它反应慢半拍,而是它在判断威胁到底是什么。一旦确认了威胁之后,它就会立刻撒开蹄子逃跑。

而傻狍子被猎人追赶,会把头埋进雪里躲起来,以为猎人会因此看不到它更是无稽之谈。

这不是狍子傻,是人类太过残忍。

人类在捕猎狍子的时候,会将其追赶得精疲力尽,无力奔跑,最后累得一头栽进了雪里,撅着屁股“等死”。

最终傻狍子会落入人类的魔爪,成为餐桌上的佳肴。

那为什么傻狍子逃脱后还会回来,被守株待兔的猎人一网打尽呢?

这是因为,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活动领域,当傻狍子逃脱后,如果确认没有危险存在,它还是会继续出来在自己的活动范围内觅食。

猎人掌握了狍子的这一习性,所以才会待在它的活动领域里守株待兔。

而傻狍子会借着车灯赶路,不懂避让,纯粹是因为它们没有跟上人类科技发展的步伐,以为车灯就像月亮一样,是自然的产物,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

其实,不止是狍子,还有很多动物都因为车灯的缘故而死亡。

4.傻狍子的生存现状

因为傻狍子是经济价值比较高的动物之一,数量也比较多,而且十分容易抓捕,所以它在当地经常会成为猎人的捕杀对象,这让傻狍子的数量一再骤减。

不过,在2000年8月1日,国家林业局令第7号发布实施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将野生狍子列入禁止捕猎、买卖和食用的名单中,有效减少了人类对野生狍子的围猎。

而且国家还对野生傻狍子的栖息地实行了禁猎和封山育林的政策,有效改善了野生袍子的生存环境,使得狍子的数量获得了一定的恢复。

在网络发达之后,狍子犯傻的视频和表情包在网上大火,让傻狍子以蠢萌出圈,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受到的关注远比其它动物要多。

在东北的一些雪乡景点中,甚至有商家将傻狍子作为景点特色体验项目推出,给当地人带来了极大的经济价值。

所以,在人类有意识地保护之下,傻狍子的生存环境正在越变越好,相信它们这个种族能够越来越繁荣。

————————————

图|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