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晚间,电视剧《胡同》在正版视频平台当中,更新出第二章的内容。这一章节,从北京的八十年代开始讲起,讲的则是第二代“居委会大妈”们的故事。在首个章节当中,我曾写剧评文章认为,主演赵露思和侯明昊因为缺乏演技,所以造成整部作品的老北京味道感不对路子,所以这个章节很拧巴。而在第二个章节当中,主演缺乏演技的问题,似乎得到了调整。
在这个章节当中,蔡文静饰演田枣的后代,也属于胡同这一代比较能够罩事儿的人。不过,这一次,这位女主是以胡同公主的方式出现的。她因为这份公主的气质,而在胡同当中很有群众缘儿,大家都愿意听从她的。不仅大爷大妈们喜欢她,而且小青年们也听她的。这种胡同公主的人设,其实是考验演员表演能力的,演不好,就不具备信服力了。
《胡同》第二章开局的剧情当中,蔡文静饰演的女主角先是参加诗歌朗诵活动,并且现场朗诵的现代诗。这种诗书气质,被蔡文静拿捏得非常到位。当然,真正懂诗歌的观众可能会觉得,蔡文静的表演和真正的文艺女青年依旧是有区别的。只从电视剧的角度上讲,把角色塑造成这个样子,已经算是可以过关的。至少,作为观众,我们愿意相信女主角是喜欢诗歌的,并且致力于文学方向发展的。
第二个章节当中,男主角刘欢,则饰演一位商业嗅觉非常灵敏的胡同串子。这个角色,更为激灵,并且因为这份激灵而成为剧作的重要看点。刘欢对于角色的实现程度,也确实比第一个章节当中的侯明昊要好很多。侯明昊还是典型的流量明星的包袱压在身上,而刘欢在《胡同》当中,则纯然是为角色服务的演员,知道如何塑造好角色了。
男女主角,一个偏向静态,一个偏向动态,对手戏表演起来,就很有味道了。无论是刘欢,还是蔡文静,都能够较为准备地拿捏住角色。因为他们表演得准,所以这个章节的故事就更容易成立。对于电视剧《胡同》而言,走的是纯然的现实主义的路线,角色准确真实,是最大前提条件。所以,这样的电视剧吃演技,并且可以用来判定演员的表演功底。
同时,付宁编剧和导演,对于北京八十年代的年代感拿捏,也是相对准确的,且容易获得部分中年观众共情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部分城市当中,确实兴起了文学热。很多文学杂志社,更是青年们向往的地方。这份向往,很类似几年前大家对于一些互联网大厂的向往。在当年,能够接触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简直就是非常神圣的一件事情了。
所以,当剧作当中多位青年在北海朗诵诗歌的时候,真正经历这一代的观众们,就容易升起共情心理来了。八十年代,是中国诗歌最为辉煌的年代。当年的诗人们,出门远游是真的可以不带钱的,只要带上自己的诗歌和名字,就一定会有饭吃。这种诗歌的荣耀,到九十年代之后,就结束了。
在《胡同》第二章当中,书店当中新到货了一批外国名著,引发了大量文学青年连夜排队购买的热潮。这种事情,也是非常真实的。在《胡同》当中,火爆的是外国文学名著,青年们谈的,也是尼采、康德这样的哲学家。这一点,并不夸张。同时,当年很多中国的文学名著也是火得一塌糊涂。有些小说,一出版,就出现争相购买的热潮。
这些事情,放在当下,仿佛是不可思议的了。咱们当下的很多青年们,也没有了购买纸质书籍的热情。因此,在《胡同》当中刘欢饰演的男主角当文学名著小说的二道贩子也能发财的事情,可能青年观众们就觉得这个不真实了。实际上,放在当时特定的年代当中,这一点,是真实的。这种文学名著热潮,到上世纪末,依旧在很多偏远的地区盛行。当时,很多偏远地区,依旧买不到文学名著。
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大家能够在网上购买书籍了,中国很多偏远地区的文学名著热潮才渐渐散去。就这么说吧,新千年前后,还有一门生意呢,那就是去北京的很多旧书市场上,拉那些图书馆淘汰的书籍,然后拉到一些偏远地区去,售价依旧不菲呢。这份热潮的散去,和互联网让购书更便捷是有一些关系的。文学名著,终于不紧张了。
基于目前上线的剧情来讲,刘欢和蔡文静的演技是有目共睹的。一部走现实风格的电视剧,男女主角必须要有演技才行。不然,就容易大段垮掉。(文/马庆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