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景琦是郭宝昌《大宅门》创作的艺术形象,其原型便是同仁堂的第十三代掌门,郭宝昌的养父——乐镜宇。在郭宝昌的笔下,白景琦是一个个性张扬,天马行空,聪敏绝顶,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的人。《大宅门》的故事从清光绪年间讲起,以北京一个卖药兼行医的大宅门的历史变迁为主干,讲述了一群人的恩怨沧桑。

大宅门白景琦为什么叫白老七(大宅门白七爷白景琦历史上真的存在么)(1)

据郭宝昌介绍,闻名中外的中成药比如阿胶、乌鸡白凤丸等等配方都是他养父研制、发明的。公私合营那年,同仁堂的老东家乐镜宇把祖传的和自己研制的中成药秘方上百张,无私地交给了党和人民政府。

乐朴斋对这个侄子还算不错,出资给他“捐”了一个山东候补道台的官位。1902年乐镜宇自北京到山东济南候补。当时的山东巡抚杨士骧对乐镜宇十分赏识,在1904年拨官银2000两交其筹办山东官药局并担任总办。

1907年,杨士骧因成立官药局违犯清朝律例被参,后被调离山东。这时候乐镜宇面临一个机会,于是他自筹2000两白银取得了药局的私人承办权,创办了后来闻名全国的宏济堂。

以北京老字号同仁堂为背景的电视剧《大宅门》中,陈宝国扮演的白景琦个性鲜明,而白景琦的原型———同仁堂的少东家乐镜宇的传奇色彩丝毫不输白景琦。剧中白景琦在济南创办的黑七堂正是乐镜宇在济南创办的宏济堂。

大宅门白景琦为什么叫白老七(大宅门白七爷白景琦历史上真的存在么)(2)

乐镜宇是北京同仁堂乐氏家族第12代孙,也是同仁堂当时的店主乐朴斋的第三房侄子,很有些个性。乐镜宇这一辈叔伯兄弟共有17人,在众兄弟中乐镜宇最不被父兄们看好,乐朴斋曾对乐镜宇说:“将来不许你动草字头(指药业),这行饭你吃不了。”乐镜宇受此刺激,反而下定决心,非要在药业上干出一番事业来。于是他私下向同仁堂的老职工请教,潜心学医,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在宏济堂堂厅上曾悬挂着“但愿天下人无病,哪怕架上药蒙尘”的匾牌。主柜之上,一年四季悬挂着5把颜色不同的锡壶,喻义“悬壶济世”,壶中是宏济堂配制的时令药,根据一年四季流行病不同,专为穷苦百姓准备的成药。每个用药者可以根据经济情况随意向无人看管的钱柜中投钱,无钱者可以免费取药。

“七七”事变后,乐镜宇率宏济堂积极响应济南实业界的号召,抵制日货,号召济南药业界拒卖日药。宏济堂还积极为抗日根据地筹集药品,支援八路军的敌后抗日活动。据济南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宣教部长亓咏介绍,现今的药业集团办公所在地曾是“大成药行”,是抗日战争期间乐镜宇先生出资、以赵玉符的名义开办的一家药店,它成为迷惑敌人、专门为临沂地区的抗日组织输送药品的中转站。

大宅门白景琦为什么叫白老七(大宅门白七爷白景琦历史上真的存在么)(3)

1912年在济南东流水街办起宏济堂阿胶厂(一说1909年开办),独创“九昼夜练制阿胶法”,生产出独具特色的12种阿胶,行销上海、广州、浙江、福建及日本、东南亚各国,阿胶市场几为宏济堂所独占。1914年获山东省展览会“最优等金牌”褒扬,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优等金牌”和“一等银牌”奖,1933年获国家铁道实业部颁发的“超等”奖状。至1934年,宏济堂销药额已达到北京同仁堂的三分之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乐镜宇已年逾古稀,常住北京,济南宏济堂产业由其孙乐芝田掌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