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白眉和邓超再度联手,奉上电影《银河补习班》。熟悉的搭档碰撞出新的火花,电影聚焦教育,朝那些不负责任的父母,狠狠甩了一记耳光。

还记得看电影时,遇到一位父亲带着两个孩子,观影前,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让你们看看别的孩子是怎么学习的。”电影落幕,孩子指着父亲说:“你看看别人是怎么当爹的。”

一、邓超最难得的是“教育游戏化”

邓超饰演的马皓文是一个完美的父亲,他始终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当马飞考了倒数第一,所有人都放弃了他,觉得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学渣,只有马浩文坚定地相信马飞,并且,支持他,鼓励他,陪伴他。

在马皓文的“补习”下,马飞脱胎换骨,最终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宇航员。

人人赞叹马皓文不拘一格的教育方式,却觉得很难模仿,很难实践化,但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马皓文用了一个所有家长都能复制的方式——教育游戏化。

拉夫科斯特在《趣味理论》中解释道:

“游戏是一个系统,玩家在其中执行抽象的任务,任务由规则、互动性和反馈界定,产出量化的结果,并经常伴有情绪反应。”

“教育游戏化”则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将游戏体验与自身经历相连接,在回忆、互动、创造的过程中学习。

简言之,就是以做游戏的方式来教孩子,让整个教育过程充满趣味性,使孩子可以一边玩一边学。

银河补习班邓超的演技进步了吗(银河补习班学渣变学霸)(1)

二、“教育游戏化”的优势

“教育游戏化”之所以备受推崇,能够达到一个不错的效果,深究其原因,莫过于以下三点。

1.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对于绝大多数的孩子而言,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也使得很多孩子一旦谈到学习,就会条件反射起鸡皮疙瘩,只想打退堂鼓。可一旦说起游戏,孩子们就是另一副模样,两眼放光,兴趣盎然。

马飞作为全校的倒数第一,面临着被学校开除的危险,爸爸和闫主任打赌,一定让马飞在期末考试时考上年级前十。即使爸爸赞美他是个天才,可翻开厚重的书包,马飞仍然感觉到铺天盖地的压力,觉得自己肯定做不到。

这个时候,马皓文让他清空所有的练习册,只留下课本,拿尺子一量,课本厚度11厘米,量化下来,他每天只需要弄明白0.1厘米的内容。学习对他来说不再是一砸厚厚的书本,和怎么也听不明白的公式,转而变成了,每天消化0.1厘米的知识,马飞身上的重担瞬间轻了许多,每一次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他都会产生一种类似游戏通关的快感。

马皓文是明智的,比起中规中矩的教学,他用一种游戏化的方式帮助马飞减压,很大程度降低了马飞的学习焦虑,转而带给马飞玩游戏的愉悦感受。

银河补习班邓超的演技进步了吗(银河补习班学渣变学霸)(2)

2.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游戏除了能够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还能够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马飞每天放学后,马皓文都会带着他在大山里疯跑,甚至在临考试前,仍旧带着他到处旅游,为了让他感受古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境,特地带他去山坡上观察草地。

在马皓文一次又一次精心设计下,马飞对于学习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

《动机:单纯的力量》里曾经提到:

“与其提供外在酬赏,更好的策略是利用人们的内在动机,也就是人们对于自己觉得有趣或满意的问题,努力想解决的那股欲望。”

游戏中的挑战、幻想、好奇可以很好激发人的内在动机,而这,才是一个孩子至关重要的学习内驱力。

银河补习班邓超的演技进步了吗(银河补习班学渣变学霸)(3)

古往今来,不少教育者都懂得利用游戏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国生物学家罗伯茨被称为“阅读基因天书的人”,曾获诺贝尔生物学奖,面对采访,他不止一次感谢他的小学校长布鲁克斯先生。

布鲁克斯校长常去给罗伯茨班级上课,而自从他关注到罗伯茨喜欢思考,便常常准备一些数学或者逻辑学的小问题,写在纸条上,在进班级时悄悄递给罗伯茨。

这个专属于他们的小游戏极大地调动了罗伯茨的求知欲,不知不觉间,罗伯茨收到的纸条越来越多,思考的内容也越来越深。

布鲁克斯校长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点燃了罗伯茨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并使他受益终身。

而这,恰好再次应证了孔子流传千年的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美国心理学家朱利安· 斯坦利的研究中指出,学生只有达到十分专注、刻苦、自觉的学习,且自身感觉十分自然的时候,才是真正进入了深度学习阶段。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曾经指出:

“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让孩子聚精会神的学习方法。”

而游戏毫无疑问可以满足这一点,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一副景象,幼龄的孩子活泼可爱,每天精力充沛,玩闹不停,少有安静的时候,可是一旦让他玩自己喜欢的积木、拼图,或者摆弄自己喜欢的模型,他就完完全全变成另一副模样,整个人全神贯注在游戏里,甚至有时连吃饭、喝水都会忘记,并且长时间乐此不彼。这就是游戏的魔力。

银河补习班邓超的演技进步了吗(银河补习班学渣变学霸)(4)

想要真正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就需要从他喜欢的游戏入手,引导他自发专注于某一件事,不断强化他的这项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当孩子玩游戏,或者看电视、看书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易去打断他,因为他的专注力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培养。

三、“教育游戏化”在生活中的运用

人们常常有一个误区,觉得“教育游戏化”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教育游戏化”很早就存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1.家庭教育中的游戏

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开始了,而最初的教育来源于模仿。在孩子牙牙学语的阶段,父母亲人会围在孩子身边逗她,教他一个字一个字吐音,孩子们最开始说出口的“妈妈”或者“爸爸”就是在家人的示范下学会的。

紧接着,到了识字阶段,家长会买来一些图画贴在墙上,一边教孩子识字念字一边还会兴高采烈地模仿。孩子第一次知道小狗、小猫、小狐狸……都是从家人绘声绘色的描绘中看到的。

后来,孩子渐渐长大,家长乐于给孩子寻找一个玩伴,让他们可以一起玩乐,一起学习,两个好友约定一起写作业,其中一个孩子说看谁先把作业完成,一场游戏就开始了。

2.校园教育中的游戏

学校里处处也有“教育游戏化”。幼儿园里,表现好的小朋友会有小红花,这不正像游戏打怪通关后获得的金币吗?

上语文课,最难的就是学习古诗文,老师会分小组排情景剧,因为要分角色进行扮演,所以不得不自己消化课文,记忆中的《舌战群儒》、《三顾茅庐》……通篇晦涩的古文就是在整个排练的过程中学会的。

数学自然也有小组PK,上课回答问题得积分,积分多的成为优秀小组,可以得到老师颁发的奖励。

其实,教育游戏化的需求一直存在,只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家长、教师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对孩子的期许也越来越高,渐渐很少有心力像儿时一样为孩子设计有趣的教学小游戏,所以这些游戏化的教学设计在生活和课堂上就越来越少看到了。

银河补习班邓超的演技进步了吗(银河补习班学渣变学霸)(5)

四、“教育游戏化”是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给学生减负”的呼声越来越大,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寻求新的解决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育游戏化”逐渐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了新的教育趋势。

1.1991年出现的“教育游戏”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人做过研究,关于游戏是否能为教育、医疗做服务,也是在这个时候,“游戏化”这个词语正式诞生,而它的含义就是把游戏的娱乐部分用到教育上。

1991年诞生了一种新的游戏叫“教育游戏”,到2016年迭代了6代。

游戏的具体玩法是让玩家作为国家统治者来建立和经营国家,玩家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帝国、制度,因为不同国家的制度不同,玩家在选择的过程中就必须先了解国家的历史、地理乃至政治。为了更好的建设国家,玩家甚至还需要了解环境建设、交通、医疗等知识,而这些知识都是他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的。

现在很多的游戏都有代入各类知识,比如“仲夏夜之梦”将玩家带入莎士比亚的世界,“英雄杀”涵盖三国知识,还有很多的解密类游戏、成语类游戏、数学类游戏,都是让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愉快地学习到新的内容。

银河补习班邓超的演技进步了吗(银河补习班学渣变学霸)(6)

2.线上教育引入游戏机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教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在美国有一家非营利性的线上教育机构“可汗学院”,曾经被比尔盖茨称赞为“带来了未来教育的曙光”。

“可汗学院”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模式,就在于它引入了一连串的游戏机制。

线上学习者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获取网站的各类徽章,甚至表现突出者还有可能出现在分地区的排行榜上。

而这一点,也被很多的线上教育平台大力推广。完成对应的课程学习可以获得相应积分,积分足够,可以解锁接下来的下一章的学习课程。毫无疑问,这类游戏机制的设计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线上学习课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确保学习者的留存,以及稳定频率的学习输入。

3.少儿编程课的大范围推广

米切尔·雷斯尼克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他的著作《终身幼儿园》在各个国家大受欢迎,与此同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少儿编程之父。

米切尔·雷斯尼克在顶尖学府看到过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但很少见到极富创造力的青年,在他看来创造力和合作能力是未来社会的立身之本。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他提出了“4P学习法”:项目、热情、同伴、游戏。米切尔发现包含这四点要素的最佳形式是编程。于是,从2018年到现在,米切尔多次来华,大力宣传少儿编程。

这两年,各类少儿编程课程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张泉灵、佟大为等越来越多知名人士为少儿编程代言。我们也可以明显感受到,少儿编程的普及率确实越来越高。在编程过程中,孩子们可以用一台电脑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游戏,甚至构建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通过少儿编程的这个形式,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家庭学习编程。

银河补习班邓超的演技进步了吗(银河补习班学渣变学霸)(7)

结语:

无论是线上教育导入游戏机制,还是少儿编程的大范围普及,这都说明了一点,爱玩是每个人的天性,游戏是教育的最佳形式,而“教育游戏化”必将在未来成为潮流。

在“教育游戏化”的过程中,孩子不仅需要老师的引导,更需要家长的助力。所以,恳请各位家长在看到孩子玩游戏时,不要不由分说地一把夺过,然后固执己见地以为玩游戏就一定是玩物丧志。

“教育游戏化”的核心是爱与理解,家长了解孩子的兴趣,关注孩子的心中所想,提供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只有家长和孩子的相互配合,才能使“教育游戏化”真正变成一把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