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鸟,中国海洋最灵动的风景
每年春夏季,数万只黑尾鸥翱翔在山东省长岛县高山岛海域。 摄影/ 顾晓军
海上飞的鸟儿就是海鸟吗?
那可不一定!
说到海鸟,大家十有八九会想到海鸥。其实我们看到的一大部分“海鸥”,一辈子都不会到海边或大洋中去,比如每年冬季成千上万地出现在云贵高原各大湖泊中的“海鸥”,绝大多数是红嘴鸥,它们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海鸟。
那中国有海鸟吗?
当然有啦!中国拥有跨越温带、亚热带、热带的广阔海洋,有1.8 万公里海岸线、7600 多个近海岛屿、1.4 万公里岛屿岸线。在中国的碧海蓝天之间,有大约80 种海鸟御风疾飞,它们是中国海洋最灵动的风景。
全球大约仅有100只的中华凤头燕鸥,它们是地球上最稀有的鸟类之一。 摄影/ 张鹏
海鸟特指适应海洋环境的鸟类
海鸟特指适应海洋环境的鸟类。海鸟大致可以分为远距离飞行适应型和潜水觅食适应型两大类。
远距离飞行适应型海鸟,飞行能力极强,能够熟练地利用海浪间的上升气流进行盘旋和滑翔。比如,中国西沙群岛分布的军舰鸟,那可绝对是海鸟的象征和最佳代言者。它们是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之一,半年就能绕赤道飞行一圈,有时它们能连飞两个月不停歇。体型最大的漂泊信天翁可以在南大洋中追随西风进行连续不间断的环球飞行。
燕鸥个个都是飞行健将,有的每年迁徙距离能绕地球两圈。 摄影/ 陈婷
潜水觅食适应型海鸟个个都是潜水高手,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人们熟悉的企鹅,它们游泳能力极强,其中体型最大的帝企鹅甚至能下滑至海面以下数百米的深度捕食。
被誉为“青岛小企鹅”的扁嘴海雀也是捕鱼高手 摄影/ 薛琳
也有一些兼具远距离飞行适应型和潜水觅食适应型特征的海鸟。这类海鸟中最常见的就是各种鲣鸟,也包括一些中小型的海燕和鸌类。
喝不到淡水怎么办?
虽然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0%,但海鸟的种类相比于森林或湿地鸟类却少很多。海洋环境严酷,对于鸟类而言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栖息地类型。尽管海鸟们的生命史和习性有很大差异,但由于面临着类似的环境问题和觅食生态位,它们呈现很多明显的趋同进化特征。另外,在生理上,真正的海鸟均有发达的泪腺等排盐腺体,使得它们可以在不饮用淡水的情况下也能生存。
黑背鸥是辽宁海域一道亮丽的风景。 摄影/ 顾晓军
海鸟也会迁徙?
冬季,夏季在台湾海峡以北海域繁殖的特有海鸟们纷纷南迁至台湾海峡以南的广阔区域。东海南部岛礁繁殖的燕鸥往赤道热带海域散布的范围更为广阔遥远。
冬季在江苏及以北海域还可以记录到很多北太平洋地区广布的潜水觅食适应型海鸟。还有一些夏季在内陆区域栖息,冬季至开阔海面和近海海岸越冬的鸟类,如红喉潜鸟、黑喉潜鸟,以及北半球冬季近海、海岸地带常见的一些潜鸭类和雁鸭类。
遗鸥是世界上最晚被发现、定名的鸥类,是海鸟大家族的重要成员。这种鸟核心分布区就在中国北方黄、渤海地区,但它们会到蒙古高原至中亚的内陆咸水湖泊繁殖。
每年三四月份,遗鸥成群结队地飞到河北省康保县“生儿育女”。 摄影/ 崔建军
中国海域,海鸟的家乡
中国海域的海鸟以及依赖海洋生活的鸟类种类十分繁多。
山东海驴岛黑尾鸥翔集。 摄影/ 顾晓军
黄、渤海地区是黑尾鸥和黑嘴鸥唯一的繁殖海区。杭州湾以南至台湾海峡的海域可见许多燕鸥,如大凤头燕鸥、乌燕鸥、褐翅燕鸥和粉红燕鸥等。
中国台湾岛以东至钓鱼岛、赤尾屿附近海域较为容易观察到一些大洋性长距离飞行适应型海鸟的中国海域,其中体型最大者如短尾信天翁,较小者如褐燕、钩嘴圆尾、楔尾和白额圆尾。中国南海海域广布着印度洋、太平洋热带海区典型的各种海鸟。
中国西沙群岛长年飞翔着数万只红脚鲣鸟。 摄影/ 顾晓军
珍稀濒危海鸟哪儿最多?
在中国渤海、黄海和东海,尤其是这一海域北部中国辽东半岛至朝鲜半岛沿岸的一些无人岛礁上,分布有两种珍稀濒危的鸟类,黄嘴白鹭和黑脸琵鹭,同时还有一种堪称全球最神秘、数量最稀少的海鸟——中华凤头燕鸥。
喜欢栖居无人岛的黑脸琵鹭是全球濒危鸟类之一。 摄影/ 王征吉
2008年夏季,有两对中华凤头燕鸥在舟山群岛的五峙山列岛各自成功繁育了一只雏鸟。 摄影/ 江旭东
近一个半世纪中,人们普遍悲观地认为中华凤头燕鸥已经灭绝,或者全球数量不足100只。但到21世纪初,观鸟爱好者和鸟类学家陆续在台湾海峡马祖列岛、浙江韭山列岛等海域发现少量繁殖个体。这种稀有海鸟的存在,足以作为这一海域海鸟保护的旗舰物种。
研究人员利用燕鸥集群繁殖的习性,安装假鸟模型,播放鸣音,成功吸引来一些中华凤头燕鸥和大凤头燕鸥 摄影/ 范忠勇
总之,中国既有一些全球性分布的物种,更有一些中国海域特有的鸟类。它们是中国海最灵动的风景。
撰文: 闻丞
来源:自然超话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