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5年四月,蜀地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剑南节度使严武突然离世,年仅40岁。
严武的离世,不仅引起了蜀中大乱,而且打破了杜甫在成都草堂的安宁生活。同年五月,杜甫便匆匆离开成都,在云阳暂住半年后,又赶往夔州。
正是因为以上背景,杜甫在前往夔州途中写的《漫成一首》,被历来学者解读成“诗人向往和平的生活”。
其实不然,虽然这首诗的诗题很随意,但诗人的感情和场景的变化可一点都不随意。
江月去人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江边时所作,看起来很简单,好像只是在描写夜晚江边的美景,而且每一句都描绘了一幅画面,有远有近,有静有动,非常生动。
您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我们一起来仔细读。
江月
一、看江中明月
- 1、江月去人只数尺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江中的月亮离我只有数尺之远。
这句话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很多人认为,这一句是模仿孟浩然的“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江中月影近人,这是很美的画面,诗人的心情应该很不错。
虽然意思差不多,但杜甫不是用得“近”字,而是在心里默默测量了距离,用了“只数尺”三个字,比孟浩然写得更加具体,可见诗人对江月的喜爱之情。
那么,这一句只是表达了诗人对江月的喜爱之情吗?其实这是在为下一句设伏笔。
二、视线突然转移
- 2、风灯照夜欲三更
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照夜的灯,有纸罩避风。
三更,即子时,晚上11点至凌晨1点。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船中桅杆上的风灯照耀着夜空,马上就要到三更时分了。
风灯
您看,江月既然离得这么近,诗人为什么不好好欣赏,而要看桅杆上的风灯呢?因为诗人突然意识到现在已经到了深夜,即将到三更时分。
那么问题来了:诗人是如何判定时间的,他凭什么认为将要到三更时分了?
您不要多想,诗人可没有钟表,也不可能带着计时的漏壶,荒郊野外的,更不可能听到打更的声音。
有人强行解释,可以根据风灯照出的夜色浓度来大致做判断。这是胡扯,到了深夜,夜色根本不会有多大区别,这是把杜甫看成神了。
那是为什么呢?
其实答案就在前一句“江月去人只数尺”。
唐朝时期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0.3米,数尺就是差不多两三米远,这个距离确实很近。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江月距离人只有两三米远的情景呢?
月亮位置越斜,在水中的倒影离人越远,只有当月亮升到人头顶上的时候,此时江月才会离人更近。又根据常识,望月(满月)正是在子时(也就是三更时分)到达人的头顶。这就是前一句留下的伏笔,也是诗人判断时间的依据。
您看,诗人本来在船上欣赏江月,随着江月离诗人越来越近,他突然意识到已经快到三更时分了。
我们知道,古人晚上睡觉都比较早,诗人为什么一直不睡呢,是因为江月太美吗?但是江月是逐渐离人越来越近的,日暮时分诗人为什么不睡?如果真的是因为江月,那现在不是更美吗,诗人没有理由不继续欣赏啊,这不符合常情。
可见,“欲三更”这三个字反映出诗人有心事,睡不着,所以他为了排遣,才一直欣赏江月,直到他突然意识到已经到了三更,然后很自然地把视线收回到船上,结果看到了“风灯照夜”。
这里很奇怪,风灯自然是在夜晚才点亮,何必多此一举再写“照夜”两个字呢?
这里的风灯和平常家里的灯不同,家里的油灯能够照亮整个屋子,但是“风灯照夜”能够照满整个夜空吗?
肯定不能,“风灯照夜”只能照亮船周围的景物。正是这四个字,让诗人回头看到了停船江岸的沙滩,听到船尾的鱼跳声。
白鹭
三、周围一片寂静
- 3、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联拳,屈曲,这里指白鹭弯曲单脚。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沙滩上的白鹭弯曲单脚,静静地睡着了;船尾偶尔有鱼跳出水面,发出“拨剌”的声音。
诗人为什么要写沙滩上睡着的白鹭?
因为白鹭睡觉很有特点,一般是单脚站立,另一只脚会弯曲到腹下。而它之所以保持这种姿势来睡觉,是因为一旦有任何动静,它可以随时准备飞翔。
反过来说,白鹭能安稳睡觉的地方,一定非常寂静。
您看,诗人之所以写白鹭,其实就是为了侧面描写出周围环境的寂静。
那诗人为什么要写跳鱼呢?
跳鱼,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大鱼,还是追逐光源的小鱼,也就是被船上的“风灯”吸引而来的。
您想想看,诗人之前沉醉于江月中,根本没有发现有鱼跳的声音,直到他回过神来,才听到有鱼在跳,可见这种鱼跳出水面的声音也非常微小。
但如此微小的声音,都能被诗人清晰地听见。这是反衬的手法,以鱼跳的声音反衬周围环境的寂静。
您看,后两句分别用侧面描写和反衬的手法,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寂静。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写周围环境的寂静呢?
江船
四、诗人的感情
三更时分,诗人还没有休息,却感受到周围一片寂静,诗人是什么样的心情?
这是烘托的手法,用周围环境的寂静来烘托诗人的孤独。
我们再回头看,诗人为什么会沉醉于江月?也是因为孤独难眠,只能与江月为伴,排遣自己心中的孤独。
我们来总结整个场景:诗人孤独难眠,为了排遣孤独,只好沉醉于江月,随着时间越来越晚,江月也离诗人越来越近;但等到江月离诗人只有数尺远的时候,诗人突然发现快到三更时分了,然后收回视线,发现夜已深,在灯光的照射下,只能看到船周围的事物;于是他回头看到江岸沙滩上的白鹭已经睡着了,还听到了船尾小鱼微小的跳水声,顿时又感受到了孤独。
诗人的感情线是这样的:先感到孤独,再用江月来排遣孤独,结果到了深夜,看到周围一片寂静,孤独感又涌上了心头。
您看,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是场景非常丰富,而且感情随着场景的变化而变化,波澜起伏。更巧妙的是,虽然每一句都各自描绘了一幅画面,但是它们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尤其是前两句巧设的伏笔,让每一处景物的出现都非常自然,让人叹为观止,回味无穷。
您还能说这首诗写得随意吗?
欢迎留言哦。
站在诗人的角度来读诗,我是沉于古诗,欢迎关注我,我每天都会为您解读一首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