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对姚广孝的评价(历史上著名的谋士之姚广孝-明朝的黑衣宰相)(1)

姚广孝

在中国大一统王朝里,造反成功的机率是很小的,大概率是失败后被杀,成功的概率堪比中。但是历史上确实就有如此幸运的人,确切的说,就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明成祖朱棣。凭借靖难的旗号,顺利夺取皇位,这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而帮助他登上帝位的人里,首屈一指的就是谋士姚广孝,史称黑衣宰相。

姚广孝是今江苏人,家里世代行医。在古代,这是个有前途的职业。但是姚广孝却没有子承父业,而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出家了,而且还跟导师学习阴阳术数。

后来在天界寺谋得一个僧职。按说有了工作就该努力加班,好好过日子了。可是他却对于平淡的生活毫无兴趣,整天都是唯恐天下不乱,是个名副其实的社会不安定份子。有相士曾给他相面,评价他生性嗜好杀戮,是个危险人物。这话要是换在其他人身上早就起身打人了,没想到姚广孝却很高兴,仿佛找到了知音一般。

后来,马皇后病逝,朱元璋于是便挑选高僧跟随诸位王爷回封地诵经祈福。其实这是个苦差事,一辈子就在王府青灯古卷,诵经念佛,是没有希望了,跟随谁也是无所谓的事。可是姚广孝却没有这么悲观,他积极争取,成为候选人之一。当其他人一副无所谓的时候,他却紧紧盯着自己的目标-燕王朱棣。

明朝皇帝对姚广孝的评价(历史上著名的谋士之姚广孝-明朝的黑衣宰相)(2)

朱棣

终于,燕王走到了自己面前,一直沉默的姚广孝主动开口了,他对燕王说自己要送他一份大礼。本来脚步匆匆的燕王停了下来,他很好奇,自己贵为王爷,权力富贵应有尽有,一个僧人能有什么大礼送给自己呢。

没想到姚广孝张口就是晴天霹雳:"我要送大王一个白帽子"。一般来说,这话是不吉利的。但是朱棣却明白了这句话的涵义:王上加白,就是皇。他十分紧张,这是大逆不道之罪,但是眼前这个僧人却平静如水,审视许久,朱棣终于开口:请大师跟我来吧。

虽然太子朱标名分已定,但是朱棣却不是个甘居人下角色,再说了古往今来,太子永远都是个危险的职位,说不定哪天就下去了。姚广孝看穿了朱棣那颗躁动的心,所以两人很快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十年后,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朱棣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功绩和才能,朱元璋这次会把皇位交给自己,可是没想到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太喜爱,直接把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位继承人。这下朱棣彻底绝望了,便和姚广孝的交往更加密切,经常在密室彻夜交谈。姚广孝一直都劝朱棣造作准备,以前忌于朱标的威望,没有太明目张胆,毛头小子朱允炆的威慑力就太一般了,于是朱棣大肆收买京城的宦官,拉拢军官。利用自己掌管边军的权力,收拢部队,招募勇士。还私底下打造兵器。为了掩盖打造兵器的声音,还养了鸭鹅来掩盖声音。

明朝皇帝对姚广孝的评价(历史上著名的谋士之姚广孝-明朝的黑衣宰相)(3)

建文帝

六年后,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为了消除诸王的威胁,建文帝开始实行削藩政策。朱棣更加有兔死狐悲之感,于是加快行动,姚广孝也推荐了几名相士,打大肆制造舆论,这些行动让朱棣在北平(今北京)民间更加有威信。但是朱棣还是有点犹豫,毕竟开弓就没有回头箭。而姚广孝则用天道民心来鼓励朱棣,更重要的是,朱棣是姚广孝实现自己梦想的唯一途径,而朱棣也被建文帝的所作所为伤透了心,再加上姚广孝的劝说,朱棣终于下定了决心—反了他娘的。

没想到,计划比不上变化。有个下属告发朱棣谋反,朝廷下令逮捕燕王府的官吏,朱棣马上就要成为光棍司令了,再接下来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传统戏码。朱棣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毕竟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最好。于是朱棣立即起兵,以诛杀皇帝身边的奸臣为由,奉天靖难,清君侧。

这一幕和西汉的七王之乱何其相似。只不过汉景帝有周亚夫擎天保驾,汉朝最终转危为安。而建文帝手头却没有合格的大将护国。那些优秀的将领,都被他爷爷朱元璋送到地府去了。

起事后,姚广孝留在北平,辅佐世子守卫大本营。朝廷的军队攻城,都被一一击退。既然打的旗号是清君侧,朱棣就得去京城(当时是南京)上访,于是率军一路向南进军。可是造反不是请客吃饭,创业还九死一生呢,天下哪有这么容易到手的。朱棣围攻济南,三个月都没有打下来,姚广孝便劝谏朱棣回北平修养,缓缓图之。

此后的朱棣再三南下,都在山东境内被纠缠,不是在德州就是在济南,更惨的是在聊城,朱棣还损失了大将张玉。自己折腾了这么久,还是仅仅占据周围的几座城池,想要打到南京去简直就是白日做梦,更何况山东地区有名将驻守,城池坚固,虽说自己擅长野战,可是对方就是缩在城里,怎么都不出来,一时半会难以攻克,真是让人头疼。

不知不觉中,朱棣陷入了一个死胡同,可他自己却没有意识到.从北平去南京,肯定是要南下,可是南下就一定要攻下那些沿途的城池吗?关键时刻,姚广孝戳穿了这层窗户纸,一语点醒梦中人,他告诉朱棣,不要管那些城池,直捣黄龙,天下就可以传檄而定。朱棣这次猛然意识到自己犯了多大的一个错误。于是,朱棣再次率军出征,这不过这次他已经不再执着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向着最终的目的地前进。

本来山东的守军听到朱棣再次南下的消息,还加紧修缮城池,严阵以待呢,结果人家根本没搭理,绕过坚城,继续南下。这下大家慌了,不得不连忙率军出城作战。可是朱棣的部队骑兵为主,攻城不咋地,野战随便来。朝廷的军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城池优势,去跟朱棣出城作战,而朱棣的军队就怕你不出来,出来了事情基本就成了。于是战况急转直下,朝廷接连战败,朱棣经过千难万险终于攻克了南京,登上了皇位。

姚广孝也因功受封太子少师,朱棣此后从不直呼其名,都是称他少师,足见信任和尊重。当然了,此时的姚广孝严格来算还是和尚,于是朱棣便要他还俗,享受胜利的果实。可是姚广孝却再三拒绝。对于他而言,那些权力财富对自己没有一点吸引力,自己想要的,想做的都已经完成了。于是他还是住在寺庙里,该上朝就去上朝,退朝后继续念经诵佛。当然,朱棣还是一如既往的信任他,几次出征蒙古,都让他辅佐太子监国。后来,还让他教导皇太孙,可见信任之至。

后来,姚广孝病逝,终年八十四岁。一代黑衣宰相落幕,只留下生平功过任后人评说。

本文由太史公说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