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谷风之什·蓼莪》小札二百零八

蓼蓼1者莪2,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缾3之罄矣,维4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5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6,我独不卒7!

译:

悠悠蓼莪,始长至蒿。可怜父母,养育劳苦。

悠悠蓼莪,终长至壮。可怜父母,养育憔悴。

缾罄无米,罍空知耻。孤民之生,不如死矣。无父何依?无母何靠?出门含悲,进门落寞。

严父生我,慈母育我。爱我养我,长我活我,牵我念我,出入在怀。欲报恩德,苍天难测。

南山险阻,风啸惊恐。民养父母,我独有灾!

南山险峻,疾风透凉。民养父母,独不养终!

诗经小雅74篇都有啥(诗经小雅谷风之什)(1)

战国·嵌红铜夔乌纹方罍·台湾故宫博物馆

注:1.蓼:(lù音绿)又名水蓼、蔷、虞蓼、蔷蓼、蔷虞、泽蓼的蓼科植物,一年生草本,生水边或湿地,花似穗状,古作菜。秋开花时采整草,用于行滞化湿、散瘀止血、祛风止痒、解毒。

2.莪:(é)多年生在水边的草本植物,叶像针,开黄绿小花,叶嫩时可食。始生为莪,长大为蒿。中医:根状茎入药,称“郁金”、亦称“蓬莪术”、“山姜黄”。三月生,叶枯落可采,用于破血行气止痛。

作食物必须无偏性,生长期足月方能养人生命,正人性情。有偏性者就作药,《论语·乡党》才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说。

3.缾:(píng)同“瓶”。大肚小口的器皿。看其边旁,用瓷做成,应该指盛米的。

4.罍:(léi音来)酒器,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多用青铜或陶制成。

5.鞠:(jū音拘)养育。6.穀:(gǔ音谷)这里指养育。

7.卒:终,此处指养老送终。

诗经小雅74篇都有啥(诗经小雅谷风之什)(2)

水蓼

议:本诗注意:古人皆认为“蓼”是“长大貌”,其实不然,这就是两个重叠字,前者是一年生的草本,后者是多年生的草本。前面的草就在表示自己做草都不能做到“抱娘蒿”那样好一点,娘都抱不住了,连这个样子都做不到。且看诗者一人之生活状况:“缾之罄矣,维罍之耻。”米缸无米;酒坛见底,酒坛自己都感到羞耻。所以,诗家在那里悲吟。

笔者把本诗列入《诗经》中的《孝经》类,想起西汉韩婴所书《韩诗外传·卷九》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鎌,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皋鱼三失”,哭得何等悲伤,一不能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二不能奉养父母在膝下承欢;三不能与朋友们常相联系,以至错失。皆责己过,最终“立槁而死”。什么叫“立槁而死”,是指站在那里,像枯木那样,但是已经死了。看过佛书的人都知道,“坐着死”都是高僧大德者,这样的行为表明生命的自主性。自责责死的人,担走了所有的过错。本诗诗家之责,也是这个模样。南山者指君也,高而险峻,高者与地脱离也;险者刻薄也。这样的地形走势,当然善于对局部地区发各类风了。如果孔子听到其哀哭,肯定也会主动驱车拜访这样的贤良。贤良孝子之苦况,正所谓:

和《诗经·小雅·谷风之什·蓼莪》

苍天有情易衰老,人间唯情成哀思。

他人和乐一家亲,我独水蓼命卑贱。

莪蒿尚知抱娘亲,依靠牵手在梦中。

风大天寒南山险,我成蒿草成梦想。

丁酉年八月十四

诗经小雅74篇都有啥(诗经小雅谷风之什)(3)

莪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