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有什么不好(趣说何谓傻子)(1)

趣说何谓傻子

文 张玉庭

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人们常要用到下定义的技巧。

下定义必须使用语言,定义的准确程度与定义者的语文修养紧密相关-----它肯

定离不开定义者深刻的思考与准确的表达能力。

不妨讲个故事。

聪明人和傻子争论。聪明人说:三九二十七,傻子却说:三九二十九,聪明人就说对方傻,而傻子硬说自己不傻,于是聪明人把傻子揪到官府,要求县太爷责打傻子。不料县太爷却毫不客气地打了聪明明人一顿,聪明入喊冤,县太爷这才正色告诉他:“你再聪明.只要与傻子争吵,你也就成了傻子,既然你认为傻子该打。本官打你就决不为错!”聪明人听了,也只得诺诺而退。

真佩服这位县太爷,一番妙侃,居然亮出了一个极朴素却也极深刻的道理:和傻子争吵的人也是傻子。

换言之,这位县太爷的语文修养甚好。

傻子有什么不好(趣说何谓傻子)(2)

难道不是吗?傻子者,智力障碍者也,因智障而屡出洋相,这本是极令人同情的事。如果谁能发明一种足以治好傻子的药,是理应荣获诺贝尔奖的。

既然如此,全然不知同情傻子还硬要与傻子一比髙低并以此“证明”自己的“深刻”,岂不是比傻子更“傻”?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要说,县太爷给傻子下的“定义”就极妙:只要与傻子争吵,你也就成了傻子。

而且,我们还切以由此联想幵去,这就是:

“傻”的含义决不仅仅是“智力障碍”,还应包括境界低俗。

不信这就问一句,那种非要与傻子一比高低以示自己深刻无比的人,能叫髙境界吗?

傻子有什么不好(趣说何谓傻子)(3)

正如《格列佛游记》中的一个故事。两个小人国曾连年征战且杀得地暗天昏,为什么?因为A国主张吃鸡蛋必须先打破大头----这已够傻了,不料B国听了大怒,因为他们一向是先打破小头吃的。其实,哪种打法不是吃,就为了这点分歧,两国便恶煞煞地冲过来杀过去,岂不正好是把自己的“傻”活脱脱地展览了—遍?

既然如此.语文爱好者们也就完全可以给傻子下个意味深长且别开生面的定义:

何为傻子?傻子就是糊涂虫!

傻子有什么不好(趣说何谓傻子)(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