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王者李大毛曾在河南信阳一野生水库钓起一条150斤的巨型青鱼,有人直呼这辈子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鱼,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长江里曾捕获过重400多斤的青鱼300多斤的花鲢。如今长江开始长达十年的禁渔期,那十年之后,会不会出现更大的鱼呢?

长江十年禁渔期间出现的罕见鱼(长江十年禁渔期已初见成效)(1)

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全长6387公里,流经11个省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同时长江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据统计,长江内共有4300多种水生生物,其中鱼类有400多种,独有鱼类有180多种。

长江各航道水深也不尽相同,最浅的地方仅有1.8米深。但湖北武学和江西交界处的牛关矶最深能达到103米,这还不是长江最深处,三峡水库中的西陵峡的某段是长江的最深处,深度足足有320米,是牛关矶的3倍还不止。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长江不同江段的水深变化也很大。俗话说“水深好藏鱼”,长江那些较深的江段为大鱼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藏身条件,这里面一定会有超乎人们想象的大鱼存在。那在禁渔前,长江内发现过哪些大鱼?

长江十年禁渔期间出现的罕见鱼(长江十年禁渔期已初见成效)(2)

这里就要提到“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这里的腊子、象和黄排指的都是长江里的鱼王级别。

首先是有“长江鱼王”之称的“腊子”——中华鲟,中华鲟所属的鲟鱼类最早出现在至今约1.4亿年前的上白垩纪出现,因此也被称为“水生物种的活化石”,如今的中华鲟体长普遍在0.4-1.3米,体重在50-300公斤。曾有渔民误捕到一条巨型中华鲟,它体长达到3.3米,体重超700斤。

长江十年禁渔期间出现的罕见鱼(长江十年禁渔期已初见成效)(3)

其次是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象”——长江白鲟,它是中国特产稀有珍贵动物,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类,体长普遍到2-3米,体重一般在200-300公斤,白鲟是大型凶猛性鱼类,以其它鱼类为食,没有天敌。据著名动物学家秉志教授记载,南京曾捕获到一条长7米,体重重达1吨的特大白鲟。

长江十年禁渔期间出现的罕见鱼(长江十年禁渔期已初见成效)(4)

最后是有“亚洲美人鱼”之称的“黄排”——中华胭脂鱼。它在长江上、中、下干支流和湖泊均有分布,并且它生长的速度很快,从200毫米可长到0.6-1米,体重在15-20公斤,最大能长到50公斤,目前捕获到最大记录是30公斤。

长江十年禁渔期间出现的罕见鱼(长江十年禁渔期已初见成效)(5)

但在过去几十年里,因渔民使用非法捕捞工具,如绝户网、迷魂阵、电鱼、炸鱼等,加上河道开发,长江的生物多样性已经大幅度减少,从20世纪60年代50多种到90年代时仅剩20种左右。另外还因人类的活动影响,给长江造成水污染,也深深地影响着水里生物的存活。白鲟就是其中最大的牺牲品,白鲟最近一次出现在人们视野时早在2002年,一条白鲟因受伤被人们发现,专家将白鲟救治好后安装上追踪器,但后面由于追踪快艇出现故障,我们再也没有找到白鲟的踪影。直到2019年,白鲟正式宣告灭绝

长江十年禁渔期间出现的罕见鱼(长江十年禁渔期已初见成效)(6)

图为非法捕捞工具

国家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已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十年禁渔期,这无疑是给长江流域里的鱼类多样性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其实早在2019年就已经开始做禁渔前期的工作了,所以其实长江禁渔期已有2年。

而在这期间,已经有所成效,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产卵量从2019年的30亿粒已经增长到今年的43亿粒,创下历史新高,同时每年长江各个流域也在投放大量鱼苗。长江的鱼类种类和数量也在逐年增长。水产科学研究院的团队时隔30年再次发现一种濒危鱼类——刀鲚。

长江十年禁渔期间出现的罕见鱼(长江十年禁渔期已初见成效)(7)

除此之外,人们还在三峡水库中捕到过一条重350斤的青鱼以及一条重300斤的鳙鱼。在南京一水库捕到过重达212斤的青鱼,河南一水库捕到过132斤的青鱼。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兆头,足以说明生态系统在慢慢变好。

随着禁渔时间越来越长,没有人类的干预后,之前已经成长到200、300斤的大鱼将不必担心被误捕,它们将继续成长,而且三峡水库中还有人工增殖放流的中华鲟,等到十年后,难以想象,这些重量级鱼类究竟会长到多大。

长江十年禁渔期间出现的罕见鱼(长江十年禁渔期已初见成效)(8)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我们因过去的错误付出了相应的代价,中华白鲟已成为过去式,但相信十年禁渔期会是最好的抢救措施,让我们期待十年后,长江生态重新恢复成未被干扰的时候,那时里面的鱼类将会变得更多更大!

本文由求知百科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