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陵之战中,孙膑与庞涓第一次交手,但庞涓实施过“围赵救卫”,是一个战术高手,不然也成不了魏国大将,却为何中计?中计一次还不够,为何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在马陵之战中又一次冒进中计?

马陵之战中,孙膑使用“减灶诱敌之计”,第一天十万个灶台做饭,第二天减少到五万个,第三天减少到三万个,庞涓见到之后认为“齐军懦弱,已经逃掉了一大半”,于是只率领精锐骑兵轻兵不顾天黑冒进,最后一头扎进险要狭窄之地的埋伏圈。庞涓死后,齐军乘胜反攻,一举歼灭十万魏军主力,俘虏了魏国太子申。相比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的过程就更让人难以理解了,大概只能用传奇小说来描述。

孙膑如何害死庞涓 孙膑真的杀了庞涓吗(1)

孙膑的减灶减得太狠了,第二天就减少五万个,第三天减少二万个,随即庞涓丢下步兵,只率骑兵追击,庞涓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名将、宿将,难道对如此减灶没有一点怀疑?

庞涓率领的是骑兵,在天黑之后的险峻道路下,不派人查探周围敌情的冒进,对孙膑在马陵道埋伏的万千弩手也毫无察觉,如此鲁莽用兵真称得上名将吗?

庞涓率军的是轻骑,数量必然极其有限,孙膑灭掉了这一部分兵力之后,魏国主力并未受损,何谈齐国乘胜反攻,还一举歼灭十万魏军?

上述疑问都出自《史记》,而之所以存在这些有悖常理的疑问,原因在于司马迁极有可能搞错了孙膑与庞涓的事迹。其实,根据最新史料研究,尤其是山东银雀山汉简来看,马陵之战真实存在,但马陵之战的战争情况与双方将领记载有误,且无论是孙膑还是庞涓都没有参加马陵之战。

孙膑如何害死庞涓 孙膑真的杀了庞涓吗(2)

公元前354年,赵国攻打魏国盟友卫国,于是魏国派兵救援卫国,庞涓采取的是“围赵救卫”,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随后,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兵分两路,一路攻打魏国襄陵(今河南睢县),一路田忌孙膑率军援赵。

田忌孙膑到达齐魏边境后,田忌想要率军救赵,但孙膑认为应该攻打魏都大梁,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史记》记载:“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这就是围魏救赵的来历,但实际上这一战术并非始创于孙膑,之前庞涓就用过“围赵救卫”。

但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擒庞涓》中却有不同的记载,详细记载了桂陵之战的经过。孙膑建议田忌兵分两路,一路佯攻魏国平陵(今山东定陶县),一路率军直捣魏都大梁。攻打平陵的齐军战败,“二大夫”被杀,但由此助长了魏军的骄横,认为攻打大梁的齐军也不足道也,于是“庞子果弃其辎重,兼趣舍而至。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擒庞涓。”

孙膑如何害死庞涓 孙膑真的杀了庞涓吗(3)

桂陵之战中,司马迁只说齐军大破魏军,没有交代庞涓去向,但《孙膑兵法·擒庞涓》中却说孙膑俘虏了庞涓。而《孙膑兵法·擒庞涓》是孙膑弟子现场记载,真实性肯定不容置疑,因此必然是司马迁没有搞清楚这一段历史。

问题在于,既然庞涓被齐国擒获,以孙膑与庞涓之仇,孙膑会不会杀庞涓报仇?以孙膑所立之功,齐王、田忌等人支不支持孙膑报仇雪恨而杀庞涓呢?司马迁认为都没有,十年后庞涓与孙膑再战马陵,并且不吸取桂陵之战的教训,轻兵冒进再次中计而被孙膑杀掉。

齐国有没有可能释放庞涓呢?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因为当时魏国强大,齐国相对弱小,而魏国主力未损,为了不激化齐魏关系,于是齐国可能将庞涓释放了回去。但银雀山汉简中的《孙膑兵法》与史书记载却显示,孙膑与庞涓都没有参与马陵之战!

孙膑如何害死庞涓 孙膑真的杀了庞涓吗(4)

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中,包含《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和《陈忌问垒》等篇章,其中《擒庞涓》相当于战场案例介绍。按照《史记》记载来看,马陵之战要比桂陵之战精彩得多,而且还用一种非常传奇的方式杀了魏国大将庞涓,无论是从报仇雪恨、还是从斩杀敌国大将、或者描述精彩战争案例等的角度看,马陵之战更值得记录下来。但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中却没有马陵之战过程的记载,没有类似于《马陵之战·杀庞涓》的篇章岂不奇怪?

至于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陈忌问垒》记载:“用此者,所以应猝窘处隘塞死地之中也,是吾所以取庞(涓)……而禽太子申也。”是对孙膑计谋的总结,分别讲述桂陵之战俘虏庞涓,马陵之战俘虏太子申,但没有具体过程介绍,说明孙膑应该没有直接参与马陵之战。另外,如果马陵之战中杀了庞涓,《陈忌问垒》中焉能只字不提?

当然,不排除孙膑庞涓的确参与过马陵之战,或孙膑门生没有将之记录下来,或类似于《马陵之战·杀庞涓》的篇章失传了。然而,史书记载却更支持孙膑、庞涓没有参与过马陵之战。

孙膑如何害死庞涓 孙膑真的杀了庞涓吗(5)

公元前342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于是齐国讨论决定出兵救韩,《史记》记载“田忌、田婴、田朌将,孙子(孙膑)为师”。按此记载,自然是田忌、孙膑在马陵之战中击败了庞涓。

但《战国策》记载:“齐魏战于马陵,齐大胜魏,杀太子申,覆十万之军。”没有提到孙膑与庞涓等人,也没有《史记》中的惊心动魄、计谋百出的过程,而且这里提到齐国杀太子申,《史记》中说俘虏太子申。

更为重磅的记载来自《竹书纪年》,这是出自魏国王墓的竹简,里面记载“二十六年,与齐田盼战于马陵”。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已经指出:纪年(竹书纪年)云“梁惠王(魏惠王)十七年,齐田忌败梁于桂陵,至二十七年十二月,齐田盼败梁于马陵。”也就是说,魏惠王26年马陵之战爆发,齐国主将是田盼,第二年12月齐国田盼击败魏国,战争打了一年多,而非《史记》中转眼就分出胜负。

孙膑如何害死庞涓 孙膑真的杀了庞涓吗(6)

综上可见,马陵之战绝非司马迁记载的那么传奇,而是一场艰难的消耗战、对垒战,双方打了一年多才分出胜负。以全歼十万魏军、俘虏太子申来看,当时应该是齐军围困了魏军,双方对峙一年多,最终齐国田盼击败魏国太子申。

至于庞涓,桂陵之战之后,孙膑极有可能就杀了他,毕竟他与庞涓有着膑骨黥面之仇,不报反而不合逻辑。当然,无论孙膑当时有没有杀庞涓,但种种迹象表明,他们两人都没有直接参与马陵之战,因此文章开头违背常理的马陵之战并不存在。

由于司马迁推崇孙膑,加上史料的确不全,于是相信了一些传闻,最终编撰出了孙膑智杀庞涓的传奇之战。但传闻毕竟是传闻,不是真实的战争过程,所以司马迁笔下的马陵之战才会出现众多违背常理之处。

参考资料:《史记》、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战国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