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才多艺”本是一个赞美的好词儿,可惜被一些皇帝玩儿坏了,因为皇帝要是多才多艺起来,那就成了不务正业,因为他的责任是治理国家强国富民安邦。而且我们细看历史就会发现,很多有作为的帝王,生活都是很枯燥的,甚至可能会枯燥到“言语无味面目可憎”的程度。

历史上有几个最有才华的皇帝(多才多艺毁江山)(1)

秦始皇每天批阅的文件重达一百二十斤,连册封个皇后都没时间;汉文帝穿草鞋上朝,龙袍打补丁没盖过宫殿,没修过园林,没增添车辆仪仗,连狗马都没有增添一只,皇后也得织布;雍正皇帝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在四万件奏折上写下的批语多达一千多万字。当然,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开创了一个盛世。

而那些整天吟诗作画子曰诗云的皇帝,看似风流潇洒文采飞扬,但是他们治理下的国家却是满目疮痍民不聊生,一个盛极一时的强大王朝被他们“腰斩”。但就是这样的荒唐皇帝,现在还被人狂热追捧,成了很多影视文学作品的宠儿,被夸成了一朵花。但是熟读史书的人都知道,这样的皇帝往往是真正的历史罪人人民的公敌。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腰斩了所在强盛王朝的三个“文艺青年”皇帝,看看他们是怎么把国家玩儿坏的——像南唐后主李煜、南陈后主陈叔宝那样的小朝廷假皇帝咱们就不说了。

石壕村里夫妻别 泪比长生殿上多

历史上有几个最有才华的皇帝(多才多艺毁江山)(2)

李隆基能唱歌、会跳舞,演奏乐器也是一流高手,甚至还能亲自谱曲,就连李白也去为他和杨玉环写歌词——笔者常想:如果李白当了朝廷大官,治国理政可能也是个白痴。因为每天就知道唱唱歌跳跳舞,李隆基身边自然就围绕了一批“文人雅士”,甚至到了不会念几首歪诗就不能入朝为官的地步。在唐太宗李世民大杀四方成为“天可汗”的征途中,出现了“秦王破阵乐”,到了李隆基这里,出现了靡靡之音“霓裳羽衣曲”,一个豪壮奔放,一个婉转萎靡,不同风格的文艺作品,也映照着这个王朝的兴衰。

李隆基醉心艺术歌舞升平,但是他治理的国家却一天天走向没落,几乎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最后他的“艺术伴侣”杨玉环也因为民愤太大而惨死马嵬坡。奇怪的是很多人不去指责李隆基“文艺误国”,却对这对昏君妖妃给予了极大的同情甚至赞美,却不知道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花石纲砌出靖康耻 瘦金体写不完亡国恨

历史上有几个最有才华的皇帝(多才多艺毁江山)(3)

北宋的灭亡,罪魁祸首是宋徽宗赵佶,而宋钦宗赵桓不过是他那个不负责任的老爹推出来的背锅侠。

比起唐玄宗李隆基来,宋徽宗赵佶这个“文艺青年”更令人痛恨,因为李隆基当时可以说几乎没有外患,什么突厥回鹘都被他的爷爷太爷爷们打残了,都躲在大漠深处舔伤口呢;而宋徽宗赵佶旁边,西夏、辽国、金国正睁着饿狼一样血红的眼珠子盯着他治理下的这只肥羊,每年都会来咬上几口,而他被咬之后连抱怨都不敢,还要给人家“辛苦费”——岁币。不管外患多么严重,都挡不住赵佶奔向文化的脚步,就连他手下的蔡京等“六贼”,也几乎全是名噪一时的书法大家,赵佶本人的“瘦金体”书法,工笔花鸟,拿到今天也是价值连城——只是不知道亡国之君的那玩意为什么那么值钱。

历史上有几个最有才华的皇帝(多才多艺毁江山)(4)

金国的弯刀已经架到脖子上了,宋徽宗还在与手下宠臣填词作画,甚至还要“跨领域发展”,搞起了“花石纲”,各地的奇花异草嶙峋怪石,纷纷“征用”,而且连运费都不肯自己花,一定要让地方官府和富商大贾给他送到京城历来,为此不惜拆毁民房和城墙。 但是金国的粘罕和金兀术“很没文化”,一点也不知道支持宋徽宗“伟大的文艺创作”,愣是把这个当代书画艺术家、园林大师给抓到金国喝西北风去了,但是囚徒生活也磨灭不了宋徽宗的“创作激情”:九叶鸿基一旦休,猖狂不听直臣谋。甘心万里为降虏,故国悲凉玉殿秋。

十全老人十不全 风流纨绔败家子

历史上有几个最有才华的皇帝(多才多艺毁江山)(5)

虽然很多人对清朝不是很感冒,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康熙皇帝是比较有作为的,雍正皇帝是相当勤政的,但是这两代皇帝打下的基业,就在乾隆这个“文艺青年”手里败了个精光。

说乾隆是个“文艺青年”,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他跟唐玄宗宋徽宗没法比吧?当然没法比,因为乾隆“主修”的是满文,文化底蕴自然是要差一些的,但是他一生居然写了四万多首诗,一个人的“产量”就超过了“诗歌盛唐”的《全唐诗》,什么李白杜甫白居易,在“乾隆大帝”面前,都是才尽的江郎。不过可惜的是,乾隆这四万多首诗,没有一首能够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诗,大家读来也会认为那就是“打油体”,不过是把一段并不精彩的话分行书写而已。

历史上有几个最有才华的皇帝(多才多艺毁江山)(6)

乾隆写诗填词干不过唐玄宗宋徽宗,但是搞起园林建设来,却一点也不比赵佶差,赵佶搞了花石纲,乾隆就搞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山寨了全国各地有特色的园林建筑,而这个圆明园也成了清朝后世帝王填不平的大坑,一直到慈禧甲午战争期间挪用海军军费,也没有最后填平,最后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烧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