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呢,咱们说一说这个黄瓜,哈,这个咱都吃过,黄瓜炒鸡蛋呀,黄瓜鸡蛋汤呀,吃炸酱面的时候切点黄瓜丝儿呀,吃火锅的时候涮着吃呀,唉,生着吃、熟着吃都行。可是这里面就有个问题了,这玩意儿它湛青碧绿的,也不黄呀,应该叫绿瓜、或者叫青瓜呀,为什么要叫黄瓜呢?

明明是绿瓜为什么要叫黄瓜(为什么非要叫黄瓜呢)(1)

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边记载了,说“黄瓜”这个名字呀,有两个出处,第一个呢,是“藏器曰:北人避石勒讳,改呼黄瓜,至今因之。”藏器呀,是唐朝的著名医学家陈藏器;石勒呢,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开国皇帝,他是羯族,唉,属于这个五胡之一。那这个黄瓜呢,是汉朝的时候,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带回来的,所以最早叫胡瓜。那石勒当皇帝了,很忌讳这个“胡”字,所以就把这胡瓜改叫黄瓜了。

第二个说法呢,李时珍又记载了,“杜宝《拾遗录》云:‘隋大业四年避讳,改胡瓜为黄瓜。’与陈氏之说微异。”杜宝呢,是唐朝人,他还写过一本《大业杂记》,这里边就写了,“九月,(就是隋炀帝大业四年),自塞北还至东都,改胡床为交床,改胡瓜为白露黄瓜,改茄子为昆仑紫瓜。”

这个胡床呀,可不是咱们现在睡觉的那床,这是一种可以折叠的椅子,唉,它是打印度那边传过来的,所以叫胡床。什么样式的呢?就跟咱们现在那马扎儿似的,但是呢,多一个靠背儿。它这椅子腿儿是交叉的呀,所以隋炀帝就把它这名字改叫交床了。

明明是绿瓜为什么要叫黄瓜(为什么非要叫黄瓜呢)(2)

那至于“改胡瓜为白露黄瓜”呢,这白露呀,是这二十四节气之一,大概是这每年的9月8号左右,这正好是这黄瓜成熟的时候,所以把这胡瓜改名叫白露黄瓜。

唐代史学家--吴兢,在《贞观政要 慎所好》篇里边也记载了,“贞观四年,太宗曰:‘隋炀帝性好猜防,专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谓胡床为交床,胡瓜为黄瓜,筑长城以避胡。’”唉,这里边很清楚的记载了,这个把胡瓜改叫黄瓜,是这隋炀帝干的。

明明是绿瓜为什么要叫黄瓜(为什么非要叫黄瓜呢)(3)

当然了,网上还有好多的说法,有的还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还根据这个《晋书 石勒记载》里边的一个事儿添油加醋、编吧造模的编了个故事,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回头您要是感兴趣,可以自己上网查查。那相对于“北人避石勒讳改呼黄瓜”的说法呢,我觉得这杜宝和吴兢的记载呢,更可信一些。

隋朝王室本身就有鲜卑血统,统一中国之后呢,他忌讳这个“胡”字儿,那是再正常不过了,所以这个隋炀帝才把这个含有胡字的东西,都改名了。那这黄瓜是绿的呀,怎么给改成黄瓜呢?因为在古代呀,认为青、黄、赤、白、黑为正色,其他的都是杂色,而这黄色呢,属于中央之色,“啊,你别看我有胡人的血统,但是我们大隋朝王室的统治,那绝对是正统!所以,虽然这胡瓜是绿的,一点也不黄,那也得叫黄瓜!”

唉,胡等于黄,黄等于中央,等于正统,所以就有了黄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