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文治武功是衡量统治者政权功绩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典籍,历朝历代,编书的现象更是频繁。作为清朝盛世的最后一位皇帝乾隆,更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编纂了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四库全书》,堪称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大成之作。

四库全书的编写历经了多少年(举全国之力编撰的四库全书)(1)

众所周知,清王朝是满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加强专制集权,统治者必须从思想上对民众进行控制。

于是,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文字狱不断发生,除了一次一次地杀戮严惩,统治者还不放心,又开始禁书、毁书、编书,以此,来禁锢人们的思想,而编修《四库全书》,就是其中的手段之一。乾隆在自述编修《四库全书》的宗旨之时,就明确地说了:编《四库全书》就是为了天下太平。

乾隆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曾一度称自己为“十全老人”。在他执政期间,安徽的学者朱筠上奏,说:“《永乐大典》的大部分都没了,还有好多散落到了民间已经不完整了,我们应该把失传的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听到这里乾隆就想:自己为何不像明朝皇帝一样,搜集民间书籍进行整理编纂呢!

此想法一出,乾隆便命令学士们把所有关于《永乐大典》的书籍资料,以及所有的官刻书籍汇编整理在一起,起名曰《钦定四库全书》。这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历经了四个步骤,分别是:征集图书、整理图书、抄写底本、校订过程。

四库全书的编写历经了多少年(举全国之力编撰的四库全书)(2)

全书共有三千五百多册,长达约八万卷,八亿多字,是当下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汇编藏书之一。然而,在这样的一本著作当中,却出现了诸多的错误,尤其是“错别字”特别的多。

那么,究其原因,这本书中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错误呢?

首先,乾隆好大喜功,他是清朝开国以来的第四位皇帝,在位期间,重视社会的稳定,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叛乱,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反击廓尔喀入侵,捍卫了西藏的主权完整;平定林爽文叛乱,保卫台湾的统一,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甚至,一度将清朝推向了顶峰。

但是,在后期,乾隆却开始飘了起来,自以为是,称自己是“十全老人”,什么都能做,且什么都明白的样子。所以,后来有人上奏说要修缮《永乐大典》之时,乾隆则是举双手赞成,一来可以彰显自己的文化,二来可以笼络民心。

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恰恰说明乾隆早有修书这一计划,所以,安徽的朱筠不过是把乾隆的心里话说出来了而已。另外,清朝是满族统治,满族相较于汉族而言人数少之又少,故而,当时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是十分尖锐的。乾隆皇帝也是想借此机会,将市面上的一些对满清统治不利的书籍进行删改或销毁。

四库全书的编写历经了多少年(举全国之力编撰的四库全书)(3)

自此,清朝的一项声势浩大的修书工作正式拉开了帷幕,那么,为什么乾隆会用《四库全书》这个名字呢?

这在当时是颇为讲究的,其中,“四库”所包含的是“经史子集”四个方面,寄希望将全部的书籍包含在内;其中,“经”部主书的是儒家经典,诸如四书五经这类的书;“史”部则指的是历史,诸如二十四史这样的书籍;“子”就是诸子百家,诸如《荀子》类的书;“集”是诗歌总集,譬如《全唐诗》;那些没能纳入上面几个类别的书籍,就不会出现在“四库”之中。

当时,乾隆非常注重此书的编辑,所以,特派了有学识的纪晓岚来负责编纂。纪晓岚在当时算得上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年仅三十岁就被选进了翰林院,但是,当官不久的他,因涉嫌参与一场贪污案,被革职发配到了乌鲁木齐。在乾隆想要编写该书的时候,纪晓岚正在新疆接受改造,当他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立刻结束了边疆的劳苦生活,返回京城参与编书工作。

四库全书的编写历经了多少年(举全国之力编撰的四库全书)(4)

当时,纪晓岚手下聚集了四千多人,单抄写这一项任务就有三千八百多人。其实,这还不算什么,单看看纪晓岚从民间收集到的一万两千多本书籍,这就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繁重的工作,听说在这本著作完成的时候,有不少人累死在了工作岗位。

对于一个如此庞大的工程来说,运用好管理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纪晓岚十分有意思,他在编写的过程中,规定了抄写额度:一个人一天得抄写一千字,一年就得抄写三十三万字,五年间必须抄够一百八十万字。五年的时间一到,一旦抄写了两百万字的人就是一等;抄了一百六十五万字的人就是二等;接着就会按照这些等级分别对应四种官职,一旦发现有人字迹不工整,则会被记过并多罚一万字。

因为,措施得当,奖惩分明,所有人加一起,每天可以抄写近六十万字。最终,《四库全书》耗时十三年,在众学者齐心协力之下圆满完成了。

四库全书的编写历经了多少年(举全国之力编撰的四库全书)(5)

乾隆在文学上的修养是非常高的,但是,他也同样非常的自负。身边的一些大臣每次上奏议事之时,便会少写几个解决方案,特意让皇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此来慰藉乾隆的虚荣心。当然,纪晓岚也是如此,一心想着拍皇帝的马屁。所以,在编书的时候,他则刻意将一些内容编错。

比如:写一些错别字让乾隆指正。起初,乾隆还是特别的上心,但是,时间长了人就懒了,久而久之,乾隆便不再细细查看。甚至,到了后来随便用朱批钦定了事,虽然,一些错误是非常明显的,可是,一旦乾隆签字之后,纪晓岚是想改也不能改的,这就致使《四库全书》中的错误一直延续至今。

参考资料:

【《清史稿·高宗本纪》、《清朝野史大观》、《清史稿.纪昀传》、《中国古籍巨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