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义和自己信念的问题上,任何强权、任何诱惑都不能使自己的信念和道义有丝毫动摇,这就叫临大节而不可夺,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个词专门用来称呼这种品质,即“气节”。

1283年,历经三年囚禁和无数次的威逼利诱之后,文天祥终于求仁得仁,慷慨赴死,给后人留下一段悲壮的故事。

跟气节有关的谚语和意思(有一个词叫气节)(1)

文天祥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抗蒙古人的入侵,保卫家国,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蒙古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后,拿出自己的家产,招募三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蒙古大军人数那么多,你只有这些人,不是虎羊相拼吗?”文天祥则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令我心痛的事。我即使力量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后来,南宋的统治者投降了蒙古军,但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渝的决心。他拒绝了蒙古人的多次劝降,最终舍身报国,慷慨就义。

有人说,国家都已经没了,文天祥还在为谁效忠?况且,难道他以为他的死可以阻挡蒙古大军的铁蹄吗?

跟气节有关的谚语和意思(有一个词叫气节)(2)

确实,文天祥的死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时局,都没有一点“好处”。然而,文天祥追求的不是“好处”,而是气节。文天祥慷慨赴死不为什么,只为保全自己的气节。

孟子有一段著名的话,可以作为“气节”的最佳注解,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道义和信念面前,有气节的人不会被财富和地位诱惑,也不会被卑贱和贫穷改变,更不会向强权屈服,这样的人才算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1941年12月,日本侵占中国香港的那一天,留居香港的梅兰芳开始蓄起唇髭。没过几天,浓黑的小胡子就挂在了唱旦角的艺术家脸上。他年幼的儿子梅绍武好奇地问:“爸爸,您怎么不刮胡子了?”

梅兰芳慈祥地回答说:“我留了胡子,日本人还能强迫我演戏吗?”

跟气节有关的谚语和意思(有一个词叫气节)(3)

不久,他回到上海,住在梅花诗屋,闭门谢客,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他时常在书房里的台灯下作画,年复一年仅靠卖画和典当度日,生活日渐窘迫。上海的几家戏院老板见他生活如此困难,争相邀他演戏,却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一天,汪伪政府的大头目褚民谊突然闯入梅兰芳家中,要他作为团长率领剧团赴南京、长春和东京进行巡回演出,以庆祝所谓“大东亚战争胜利”一周年。

梅兰芳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脸,沉着地说:“我已经上了年纪,很长时间没有吊嗓子了,早已退出戏台。”

褚民谊阴险地笑道:“小胡子可以刮掉,嗓子吊吊也会恢复的,哈,哈,哈!”

笑声未落,只听梅兰芳说:“我听说您一向喜欢玩儿票,大花脸唱的很不错。您作为团长率领剧团去慰问,岂不是比我强的多吗?何必非我不可!”褚民谊听到这里,顿时敛住笑脸,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支吾了两句,狼狈地离开了。

跟气节有关的谚语和意思(有一个词叫气节)(4)

梅兰芳一身傲骨,不畏强权,为了坚守心中的正义,宁可舍弃心爱的艺术,可谓“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典型。

即使身处逆境也坚贞不屈,正如于谦的《石灰吟》所言: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气节表现的不仅仅是人的精神状态,更是人生的道德观念。这里所说的道德观念,是指为了达到理想目标,生死关头不苟且偷生,淫威之下不卑躬屈膝,诱惑面前不低头弯腰的精神。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经受了无数的苦难,却依然能够在世界东方屹立不倒,靠的就是中国人心中的气节。气节,是中华民族挺立的脊梁,也应当是每个中国人的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