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逸居士

提到“流氓”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在早些年,这个词代表着那些“不务正业、凶强侠气、狡黠下流”的人。

以前在全国各地,“流氓”也有不同的叫法。像北京的“老炮儿”、东北的“溜子”、江浙地区的“白相人”等等,其实都属于“流氓”的范畴。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刑律的细分,剔除掉了那些真正为非作歹的人。“流氓”这个词就变成了一种很微妙的存在,成为了一个“泛指”。甚至对那些玩世不恭、油嘴滑舌的人也称之为“流氓”。

“流氓”这个角色想要来个全面剖析,找到其最早的源头,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现在“流氓”这个概念的界定已经很模糊了,其中包含了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从古到今,“流氓”是如何演化的?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历史的进程扮演了什么角色?今天我们就来小议一下。

历史上还有哪些人收留过流氓(历史上什么样的人才叫流氓)(1)


从《中文大辞典》的释义来看,流氓是这样定义的:居所不定之流浪者。也就是说:“今谓扰乱社会秩序安宁、专事不良行为者,亦曰流氓,与无赖同。所谓的流氓就是不务正业、经常寻衅闹事、文化素质较低的人。

在49年之前,因为整体社会的文化素养不高,且战乱不停,所以“流氓”就成为了一个专属的存在,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暴民”。到了解放以后天下太平,“暴民”经过改造,成为了“良民”。这时候流氓的属性也转变为那些对他人不尊重、对且有语言攻击或行为攻击的人。

在《辞海》中,流氓的释义为:脱离了古代社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田地,因此没有正当的业务可恃且又愚昧无知的社会底层成员。

在古代,因为生产力尚不发达很容易出现 “灾年”,也就是那些“天灾人祸”的时代,成批成群落的穷苦民众,因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低保资源”,被迫逃难背井离乡,这时候,那些失去家园的百姓被称为“流民”。

根据《说文解字》一书来看,用 “亡”字做偏旁部首的字,不仅仅是是“死亡”或是“陨灭”,它更多还带“离散”、“无可归”、“无定处”等相近的含义。所以也可以说“氓”也属于无家可归者。

历史上还有哪些人收留过流氓(历史上什么样的人才叫流氓)(2)


在字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流民”跟“流氓”,就差一个“亡”。

我们说“流民”本来是“民”,也就是“老百姓”。然后出于外在的“不可抗力”,被迫流离失所。所以,内心对原有的秩序与道德还是充满了向往,希望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

但是一旦成为了“流氓”,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流氓”,已经是什么都“亡”了,财产和信仰,还有个人的状态。既然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那也就更没有什么可以 “回归”了。

这就像是“水泊梁山”上的那批人。当这些人聚集起来,但没有成为一种“气候”,或者勉强聚集成了,但严重缺乏维持、壮大声势的时候,他们会挣扎于“现状”,这种“不成气候”的苟延残喘,那也构不成对社会的威胁。

但如果他们聚集成群,有了“气候”,并且还有一定的资源维持,或者是壮大力量,那么这群所谓的“流氓”就成为了“寇”,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威胁。所以 “流氓”这个个体,呈现的是“反社会”特性。

但是到了后来“极端反社会的不良分子”被消灭干净了,而且在刑律上都有了明确的细分,明着夺取的称为“抢劫”,暗着夺取的叫做“偷窃”。这样一来,“流氓”的定义就开始越来越窄了。但是这个词还是存在的,怎么去解释也就成为了“一个课题”。

不知为什么,在解放后“流氓”一词与“性侵”联系在了一起。在建国初期,我国《刑法》中出现了“流氓罪”这个罪行条目,因为其中带有“性侵犯”的罪行条目。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流氓”与“性犯罪者”划上了等号。

历史上还有哪些人收留过流氓(历史上什么样的人才叫流氓)(3)


这两者其实算是两个概念。虽然说绝大多数的性侵,都属“流氓行为”,但“流氓行为”,远不止性侵。

据说,在当时研究刑律的专家对一些犯罪行为没有完全“吃透”,在没有完全“细分”的状态下,将一些“近似的”全部归结于“流氓罪”。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因为刑律的丰富,“流氓罪”也“分解”消失,成为了历史。但这个词却已经根深蒂固,百姓知道看到一些“不成体统人”,都会说是“流氓”。

因为有这样的定义,所以很多过去的“豪杰”也就“顺利成章”成为了“流氓”。比如说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以他的所作所为来看,完全是一个不知不扣的“老流氓”。

历史上还有哪些人收留过流氓(历史上什么样的人才叫流氓)(4)


当年刘邦的老丈人吕公当上了县长,摆酒席请客,结果来的人太多了。吕公一想“这是赚外快的好机会。”于是写了个声明“想上桌的掏钱,钱多的坐前面,钱少的坐后面。”

刘邦一看,“原来吕老头是个刮皮”,于是也就准备“耍一次无赖”。他在门口喊:“我出一万块!”

吕公当时也不知道刘邦的为人,以为来了什么大人物傻,赶紧请进门上座。刘邦也无所顾忌吃饱喝足后一抹嘴儿就走。吕公这时伸手要钱,刘邦一副坏笑:“没钱,反正都吃到肚子里去了,反正也吐不出来,你看着办吧。”

吕老头一看“这货原来和我一样流氓。”于是就收作了女婿。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刘邦、吕老头,还未出场的吕后都是老流氓。但也正是这种“流氓习气”为其夺得了天下,开创了大汉基业。

历史上还有哪些人收留过流氓(历史上什么样的人才叫流氓)(5)


但凡枭雄豪杰,都带有这样的“气质”。这种行为确实是“坏”,但还没有成为“恶”的特质。所以,施展下流手段、放刁撒泼等行为也被“流氓”这个词给吸收了。

很多文学作品中,拥有这种“个性”的角色也不在少数。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虽“武值”在线,但也时常以“老流氓”方式取胜。龙宫夺宝、偷盗金丹、甚至在取经后期,几乎时常依靠“撒泼”搬来救兵皆为。但这丝毫不影响其“伟光正”的形象。正是这些属性,让“流氓”这个词在发展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中性化,甚至带起戏谑的口吻。

历史上还有哪些人收留过流氓(历史上什么样的人才叫流氓)(6)


其实在人性中,本来就带有“流氓”的特质。在一些文词解释中,流氓中的“流”字,可以引申为“放纵且不拘小节”的含义。不管是刘邦、朱元璋这类的枭雄,还是市井百姓,在遇到自身利益冲突的时候,总会产生“自保”的措施,这也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虽然这些防御可能会“悖离传统道德”,但是否称得上是“这人就是坏人”,那还有待商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