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艾 青

聂鲁达十首最经典诗(他被聂鲁达称为)(1)

诗人艾青

忆往:他被聂鲁达称为”中国诗坛泰斗“

1932年,从法国回国不久的艾青,因从事革命进步文艺活动,在上海被捕入狱。三年零三个月的铁窗生涯,艾青从个性的反叛到阶级的反叛,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抗战诗人。艾青说:“我们已经到了可以接受诗人们的最大的创作雄心的时代了。”

1935年10月,艾青获释出狱后回老家金华畈田将村住了一个多月时间。他带回来鲁迅的《呐喊》、《彷徨》、郁达夫的《沉沦》、胡风的《野花与箭》、泰戈尔的《飞鸟集》。艾青从艺术的象牙之塔走出,以无畏的勇气,逐步成为一名民族的斗士。

这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中国大地,眼见大好河山沦陷,艾青饱含深情地写了《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这首充满激情的燃烧着的诗句里面,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艾青对时代的关注和他心中强烈的责任感。可以说,从那时起,艾青就自觉地成为时代的歌手。

“七七”事变,抗战爆发,他终于看到渴望已久的全民的抗战已经到来,他怀着急切的心情从金华赶到武汉。艾青从来不是那种浅薄的“应景”诗人,他始终忠实于自己感受,尊重文学的基本规律。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个性化创作”。艾青有着敏锐的知活感受力,他的诗作中的意象都来自于自己的生活经历,使得诗作饱满而灵动。抗战时期,中国作家们创作了为数众多的宣传抗战的作品。但是,多数作品是对口号的图解和空泛的叫喊,没有对现实深度的理解和实际的生活感受。艾青创作于1937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精神面貌,表达了对民族的遭难、忧郁和抗争,流露出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感。若是没有一颗真诚的心,没有丰富的生活底蕴,如何写得出如此震撼的诗行。

1937年7月6日,艾青在沪杭路的车厢里,读着当天的报纸,看窗外闪过的田野的明媚的风景,他写下了《复活的土地》。

第二天,卢沟桥民族反抗的枪声传遍世界,叫出了全中国人民复仇的欢快。

1938年春天,在大后方的武汉城,在这种新的信心里,写了《向太阳》,以最高的热度赞美光明,赞美民主。

艾青是一位始终举着火把的诗人,这火把就是他内心奔涌的激情。使他的抗战诗歌成为一个创作高峰。这一时期,艾青创作了许多反映民族心声的优秀作品。尤其是“七七”、“八一三”这两个事件爆发,诗人首先被这伟大的历史变动所感动,以巨大的炫音抒出了民族求生存的愿望与争解放的狂喜。

1940年4月中旬,艾青离开湖南新宁,在赴渝途中,遥望着黎明前朦胧起伏的山影,就像看到一支连绵不绝的队伍,举着前行的火把。他在“五一”和“五四”两个节日之间,仅用4天时间,就写成了长诗《火把》。

在重庆,艾青认识了周恩来同志。1941年皖南的新四军北撤,遭受国民党军队突然袭击,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山城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在周恩来副主席的精心安排下,艾青和厂民(严辰)、逯斐等几位同志化装成国民党的官僚,经过四十七次的岗哨检查,3月8日终于到达了陕甘宁边区延安。

艾青的创作永远都是满怀激情的,正如艾青在谈到自己抗战时期的创作时所说:“永远渴求着创作,每天我像一个农夫似的在黎明之前醒来,一醒来,我就思考我的诗里的人物和我所应该采用的语言,和如何使自己的作品有一分进步……”这创作热情的内核是他的民族忧患意识,和他的历史责任感。所以,艾青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诗歌创作数量非常多,而且诗中的情感也特别充沛。

艾青的一生运命多桀,坎坷曲折,1957年,他被错划右派并携全家发配新疆,非人的磨难,艰苦的生活,却从来没有改变他的人生信仰。上世纪七十年代,他重返诗坛,热情洋溢地唱着“归来的歌”,他始终举着火把,穿过暗夜,寻求光明,拥抱光明,他被授予“人民诗人”是当之无愧的。

因为他的成就和影响,他还先后荣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葡萄牙自由勋章。同时,艾青与聂鲁达的交往,也成为一段传奇式的佳话,被聂鲁达称为“中国诗坛泰斗”。西方世界把他同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和土耳其诗人纳齐姆。希克梅特,并称为“20世纪三大人民诗人”。1988年,日本、美国、菲律宾、法国、苏联、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五十多位作家、学者在《致瑞典皇家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的信》上签名,提名艾青为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虽然,艾青与全人类共同的诺奖失之交臂,但艾青的诗性光芒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将永远闪亮。

聂鲁达十首最经典诗(他被聂鲁达称为)(2)

艾青与夫人高瑛

缅怀:吉狄马加再访艾青故乡

2015年7月30日下午,吉狄马加以诗人的名义、以诗歌的名义,再次亲临古城金华,参加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序曲:“《我爱这土地:艾青抗战诗集》首发式及艾青抗战诗歌朗诵会”。

这次是吉狄马加第四次“金华之行”。他再一次来到艾青生前热爱的土地,向养育了伟大诗人艾青,给艾青以滋养的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包括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致以深深的敬意。

吉狄马加对艾青的诗钟爱有加。他认为在20世纪诗歌巨匠中,艾青具有不可替代性。他曾经说过,在20世纪中国诗人中,若问谁最能代表一个时代,那我只能说艾青。艾青是20世纪诞生并且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中国诗人,他对诗歌的贡献是杰出的,同时也是多方面的。虽然,作为一个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迟至1995年才和艾青见面,这之前没有深的私人交往。那时,艾青已经病重,吉狄马加作为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负责和艾青的联络。但吉狄马加从踏上诗歌的道路,就一直是艾青的追随者,犹如在混沌中跟随一支火炬前进。在艾青生前短暂的相处中,吉狄马加有幸得到艾老的教诲、鼓励和支持,感受到艾老身上体现出来的长者的慈爱、温和以及在诗歌圣殿前的平等与坦诚。吉狄马加说,我在他的心智中,不仅学到了诗艺,更学到了人品,这使我终生受用。

此后,为了筹备艾青诗歌研讨会,筹建艾青纪念馆、艾青公园等事项,吉狄马加数次在北京和金华来回奔波。

记得1996年5月,艾青逝世不久,吉狄马加随高瑛访问诗人故乡。5月27日,金华电视台演播厅举办了艾青诗歌朗诵会,吉狄马加登台朗诵了他自己创作的《最后的礁石——送别艾青大师》。

吉狄马加用“最后的礁石”概括了艾青的一生。礁石是艾青命运的写照,在沉没的时候平静得如同曾经面对海洋含着微笑,歌唱过无比温柔的黎明,留下过让人哀痛的创伤,而礁石,它永远不会死去。

吉狄马加曾经对艾青诗歌作过深入研究,认为土地、太阳、河流是艾青诗歌的三元素,或者说是“三驾马车”——这三驾马车把他载入了永恒。诗人艾青诞生的时代,是动荡与巨变的中国,是阴暗与严寒笼罩的岁月,所以他将注定成为新纪元的盗火者。对这片土地和古老文明的热爱,使他的眼睛饱含泪水、他的心灵燃烧着火焰、他的口中充满光明;对太阳的歌颂、对真理的敬仰、对生活的热情、对黑暗和丑恶的鞭挞,是艾青贯穿终身的诗歌创作主题;对河流的吟颂,他把河流看成是母亲的化身,也是他诗歌精神的深情乳汁。

聂鲁达十首最经典诗(他被聂鲁达称为)(3)

高瑛

爱侣:带艾老生前藏品回家

2015年7月31日上午,艾青夫人高瑛带着甜甜的笑靥回到艾青故居,并循祖制拜谒艾家祠堂,带着“诗坛泰斗”艾青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一起回到了故土,与这份情怀一同落叶归根的还有一批艾青生前的珍贵物品,这已是高瑛第二次向故乡金华的艾青纪念馆捐赠艾青遗物。

高瑛20年来9次回金华省亲,2次捐助艾青纪念馆。

7月30日,高瑛应邀出席《我爱这土地·艾青抗战诗集》首发式。在这之前,高瑛女士致电金华市艾青纪念馆,提出愿意将众多艾青生前珍贵物品予以捐赠。早些时候,高瑛刚过完80岁生日,她就表示,艾青热爱家乡金华,也为家乡写过很多诗歌,让他生前珍爱之物“回家”,也是圆艾老平生夙愿,让艾老遗物有个好的归宿,亦是高瑛晚年最为牵挂的事宜。

艾青曾在诗歌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流淌于字里行间的这份对故乡刻骨的眷恋也深深感染了妻子高瑛。数十年来,作为艾家媳妇的高瑛,与故乡金华的情谊非但没有因艾老的离世、时光的流淌而被冲淡,反而日渐深厚。

1958年,艾青被打成右派,先后流放北大荒和新疆,因住的地窝子光线不足,加之长期营养不良,右眼失明,1973年夏,左眼严重充血,好不容易才争取到返京治疗的机会。治疗眼疾后,艾青于9月下旬携妻子高瑛和小儿子艾丹回金华探亲。这是高瑛第一次踏上家乡金华的土地。

1996年5月5日,艾老与世长辞。此后,纵然垂老,高瑛依旧牵挂故乡金华,曾先后9次回乡省亲,向亲朋好友嘘寒问暖,关心家乡建设。

此次回乡,耄耋之年的高瑛行走在艾青笔下故乡小巷子里的石子路上,满心欢喜;在金华市锦林佛手园,高瑛低头深情亲吻金灿灿的佛手,笑靥如花。艾老生前,漂流在外,却思乡心切,每到佛手飘香季,都会在身边放一只家乡的佛手,以解思乡之苦,艾老离世时,办公桌上的玻璃瓶里还安然躺着一只金华佛手。而这只佛手瓶也成为1998年10月11日高瑛第一次向金华艾青纪念馆捐赠的珍贵物品之一,现被陈列于馆中。

高瑛此次向金华艾青纪念馆捐赠的文物与书刊包括:艾青书法作品一幅、著名画家吴作人油画一幅、著名画家赵大陆大油画一幅、艾青生前使用过的真皮沙发一组(六件套)以及《我爱这土地·艾青抗战诗集》、《诗的牵手》等图书和杂志共5000册。这批珍贵物品,将更好地扩充艾青纪念馆馆藏,特别是馆内的艾青书房、艾青生平等展厅,都将得以更真实地还原,让市民有更直观地了解与体会,将艾老一家对故乡的浓浓情意传达给更多的金华家乡人。

在高瑛此次捐赠的物品当中,一幅吴作人的画与一幅艾青的书法,尤为珍贵。上世纪30年代,两人都曾留学法国,由此结下深厚友谊。吴作人的这幅油画作品,画的是高瑛的侧面像。当年,艾青与吴作人,两个家庭之间的友谊在此次高瑛捐赠的这两件字画中得到最好的印证。而高瑛也将这份诚挚的友谊带回了金华。

早在1996年5月,金华市(县)派出代表团参加艾青吊唁活动,高瑛曾经对代表团的同志们说:“我的心和金华很近。艾青,是金华人。我是金华的媳妇,你们要把我当成金华人,我要尽最大努力,把艾老最重要的文稿等遗物加以整理放在金华,同时要把艾老的骨灰送回金华安放,让他回归故土,以满足艾老的心愿。我死了也要回到金华来。”

人间最浓的莫过于故乡情,艾老,还有夫人高瑛和家乡又怎能割舍这一份真情呢?虽然艾老走了,但他最终将回到他敬爱的大堰河,回到他热爱的这片土地。

如今,在高瑛的牵挂和努力下,艾老的愿望,艾老的精神,艾老的真诚,就像朵朵芬芳的玫瑰悄悄地开遍故乡大地。

聂鲁达十首最经典诗(他被聂鲁达称为)(4)

高瑛与亲友在艾家祠堂

聂鲁达十首最经典诗(他被聂鲁达称为)(5)

艾老生前所获荣誉

来自:中国质量新闻网

聂鲁达十首最经典诗(他被聂鲁达称为)(6)

聂鲁达十首最经典诗(他被聂鲁达称为)(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