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仔细阅读《水浒传》会发现梁山众人之中不乏假借好汉之名,干的却是打家劫舍的勾当,而鲁达无疑是当得起好汉二字的。鲁达本是提辖官出身,虽官职卑微,毕竟也算是体制内的一员,却因为与自己素昧平生的金翠莲受郑屠逼迫而仗义出手,因此丢了官职,于大相国寺落发出家。自与林冲结拜后三番五次出手相救,可谓为朋友两肋插刀。上梁山之前鲁达早已落草二龙山,他可不是走投无路逼上梁山,人家是带着人马带着资源上的梁山。为什么鲁达不自立山头占山为王,而要前来投奔梁山呢?就是因为他早已看清了当时的朝廷腐朽不堪的真实情况,他知道要想自保只有拉起队伍并不断壮大队伍。宋江执意接受朝廷招安,鲁达明确反对。鲁达的反对并没能改变梁山接受朝廷招安的客观现实,最终梁山好汉几乎被朝廷一一设法清除,而鲁达却归隐寺庙圆寂了。他把朝廷、梁山和自身的命运都看得一清二楚,他的一生率性而活,没有一丝遗憾。其实鲁达粗旷的外表下其实是一颗精明之心,可谓是外粗内细内秀之人。然而鲁达这种不受外力左右的独立人格、率性而活的通达境界却是林冲所不具备的。
尽管都说逼上梁山,但其实梁山上不乏主动生事惹事的刺头,对他们而言:梁山才是自己真正适合的归宿;林冲与此不同——他的生平经历是最符合逼上梁山的特征的,从他的内心深处其实对上梁山是抗拒的。从武功上看:林冲是东京汴梁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其功夫甚至还在鲁智深之上,可就是这么一个一身本事的林教头却是一个性格怯懦之人。当高衙内调戏林娘子时林冲的第一反应本是提拳欲打,待看清是顶头上司高俅之子时却又默不作声了;当高衙内同陆谦合谋骗林娘子去陆府欲行不轨时林冲不是径直冲进去拿下高衙内,而是在门外敲门道:“大嫂!开门!”这十万火急之时亏他还记得敲门,其实这无非不过是告诉屋子里的高衙内早点离开,免得大家面上不好看。果然林冲进屋后不曾见得高衙内,这时他问娘子道:“不曾被这厮点污了?”其实林冲并不关心妻子的名节,他关心的是如果自己的妻子失身于高衙内会对自己这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的面子有多大影响。直到被陷害误入白虎堂,被充军发配之际林冲首先想到的是休妻,过去都说林冲休妻是为了不耽误妻子的前程,因为《水浒》原文中林冲曾说道:“娘子,我是好意。恐怕日后两下相误,赚了你。”问题是高衙内之事已闹得东京汴梁人尽皆知,试问此时林冲休妻何人敢娶?那就只有一种解释——林冲是以此举告诉高衙内:大哥,老婆我不要了,你放我一马行不行?至此我们大致已能看出林冲是怎样一个人了——尽管他心中也怀有忧国忧民嫉恶如仇之心,但这一切是得在不影响他的前程面子的前提下才行,事实上他对任何人都谈不上真心。他一心以为只要自己足够能忍就能保全自己的富贵前程,殊不知高俅父子并未打算就此放过他,于是就有了野猪林中林冲险些遇害的一幕。若非鲁智深出手相救,林冲的身家性命也许就交代在野猪林了。按说林冲与鲁智深早已熟识,如今又有救命之恩,然而林冲接下来一个举动彻底断送了他和鲁智深之间本来可能建立的友谊——鲁智深临走前打断一棵树以警示押解林冲的两名公差不要再打林冲的主意。两个公人见状道:“好个莽和尚!一下打折了一株树!”这时林冲说道:“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在夸赞鲁智深的武艺,其实不等于告诉公差此人正是大相国寺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嘛。搞的鲁智深回去就被高俅收拾,在庙里呆不下去,只好再次奔波江湖路。那么林冲为什么要出卖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好兄弟呢?无非还是对重回大宋官场体制还心存幻想。
需要说明的是鲁智深后来并没刻意疏远林冲,只是性格导致他们注定不是一路人。率性义气的鲁智深从来也没刻意疏远过林冲,不过我们还是能从细节中感受到二人关系的变化——上梁山之前鲁智深称林冲为兄弟,上梁山后称林教头,这隐隐约约中透露的是二人脾气秉性上的差异。事实上以鲁达的率性通达而言:他压根没计较林冲出卖他的事。对世事人情已看得通透的鲁达自然看出来林冲的为人:林冲的性格中有理性善良的一面,他是真的想替天行道、铲除奸臣、保国安民,同时他手中也从没像李逵这种莽夫一样沾染过无辜者的鲜血;但林冲的性格中也有逆来顺受的一面,直到有朝一日实在被逼到退无可退忍无可忍时就会一下爆发出来。我们不妨假设如果是鲁达或武松比林冲先上了王伦治理下的梁山并遭到轻视的话,那么他们要么当场翻脸,要么另谋出路,绝不会像林冲一样忍气吞声多时之后一朝爆发。事实上鲁达和武松是已参透世事人情的快意恩仇的高人,而林冲只是迫于无奈而落草,也不能说他就没有血性,只是他心中有太多放不下的东西。其实林冲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真实写照,我们对鲁达那种率性而活的生活方式充满羡慕,可又有几人能做到呢?林冲说白了只是比我们普通人多了一身本事,可在心态上他和我们一样有太多放不下的羁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