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民对米线的热爱大抵是深入骨髓。昆明机场的候机厅里,几乎是米线的天下,甚至还有这样的一幅广告牌,让人莞尔。

云南饵丝与云南米线区别(饵丝与米线有啥不一样)(1)

昆明机场的米线广告

德宏的早餐除了米线,还有“饵丝”。

云南饵丝与云南米线区别(饵丝与米线有啥不一样)(2)

德宏大排档的饵丝

右图的一桌子调料是自助的,可以随意添加。左图上的那个是草果,德宏盛产的天然调味品之一。在那两排调料中,但凡油炸的基本上都加了草果。它的外形有点像罂粟壳,也就成了调料界最大的背锅侠。经常听到“某某家的米粉好吃,是因为放了罂粟”“黑心老板在火锅底料中非法添加罂粟,让食客上瘾”的传说,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草果。不过此类传说深入人心,也就真的有商家非法添加罂粟壳了。实际上,草果和罂粟壳都只是一种调味品,并不能为食物带来神奇的味觉体验。尤其是在火锅中,有人做过试验,放与不放罂粟壳,食客并不能吃出差别来。罂粟壳在国家法规中禁止用于食品,它也不大可能让食客上瘾。所以,餐馆老板们完全没必要冒着违法被查办的风险去“添加罂粟让顾客上瘾”——作为调料,放草果就好了。

第一次见到饵丝的时候,我问厨师小哥它跟米线有什么区别,他说“饵丝是扁的,米线是圆的”。

这显而易见。不过出于食品研究者的强迫症,我直觉认为应该还有更本质的不同,于是进行了一些探究。

饵丝是饵块切成的丝。饵块的原料是大米。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而淀粉是由葡萄糖分子连接起来形成的。按照分子中葡萄糖的链接形式,淀粉被分为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两大类。支链淀粉是“树上分枝,枝上分杈,杈上再分杈……”的结构,而直链淀粉这是“一个葡萄糖接着一个葡萄糖”的线状结构。淀粉中两类分子的比例对于大米的特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大米(比如细长的籼米),煮出来的饭弹性小,饭粒之间不粘黏;而直链淀粉含量低的米(比如糯米),煮出来的饭粒几乎不成型,互相之间粘黏在一起。

饵块的制作选用直链淀粉含量比较高的大米,用水充分浸透之后,蒸到7成熟,使得淀粉分子充分展开(称为“糊化”)。把它们放进舂里反复捶打,支链淀粉很快“融为一体,不分彼此”。如果大米中都是支链淀粉(比如糯米),就会变得很“黏软”,但缺乏“劲道”的质感——这就是“糍粑”或者“粘糕”。饵块所用的大米直链淀粉含量高,在捶打中互相交联,起到了类似小麦粉中的面筋的作用,从而使得捶打出来得米团有相当的弹性。把米团在案板上压擀成块,就得到了饵块。把饵块切成丝,也就得到了饵丝。

这种传统的制作工艺费时费力,现在也发展出了尽量使用机器来制作的饵块。一般是把米磨成粉,挤压通过模孔形成细条,用蒸汽烫熟,再进行捶打挤压,最后成型做成饵块。这样的方式无疑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加了生产效率,不过食材分子在生产中经历的物理化学变化与传统工艺不尽相同,最后得到的饵块也就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异——资深的食客,或许能够品尝出这种差异,也就会觉得传统工艺制作出来的更加好吃。

米线也是用直链淀粉比较高的大米来制作。传统的工艺是把大米浸泡发酵,再磨成粉制成米浆。让米浆通过模孔进入开水中凝固成型,捞出来放入凉水中冷却,就得到了圆形的米线。

这样制作出来的称为“酸浆米线”。现代化的生产则是把米磨成粉,调整到适当的含水量,通过挤压机的高温高压直接实现熟化和成型。从挤压机里出来的米线进一步干燥,得到“干米线”可以长期保存。在食用之前,把干米线用水浸泡进行“复水”,然后就可以跟酸浆米线一样使用了。这两种工艺之间的差别也是很大,尤其是经过干燥复水,口感跟一直处于高含水状态的酸浆米线相比,就可能有所不如。

与饵丝相比,米线制作中加入的水更多,所以同样多的大米,制作出的米线远比饵丝要多。相应地,米线的口感也就不如饵丝劲道。

最后一步的工序,米线和饵丝是一样的。它们都已经熟化,加入开水中烫热就可以捞出来,放入骨汤再加入各种调料,就可以食用了。

云南饵丝与云南米线区别(饵丝与米线有啥不一样)(3)

德宏某酒店的早餐米线

浓郁的骨汤,新鲜嫩绿的豌豆苗,再加上随心所欲添加的各种调料,不管是饵丝还是米线,口感风味都令人难忘。

云南人民的调味料实在很丰富。前面的那张图中的是一家大排档的调料台,而在酒店自助早餐餐厅的米线调料台还要更加丰富。

云南饵丝与云南米线区别(饵丝与米线有啥不一样)(4)

德宏某酒店的米线自助调料

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当地人,如此丰富多样的调料可以调配出自己喜欢的味道。而对于初次体验的人,就会不知所措。同行的“天师卡赞”第一天错过了酒店的早餐,后来发了条微博说“路边随便来碗牛肉米线,结果老板让我自己加调料,我就懵逼了……好在老板仗义,帮我弄了碗,真香!关键,只要10元,很多肉,超实在”。之后的几天在酒店吃早餐,这位可以举重若轻指点风云的气象专家总是会喟叹:“每天的人生难题:调料该怎么加才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