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有些人一生就是劳碌命,而有些人却可以一生接受别人的供奉。对于这一点,自古至今,引起了很多思考。比如,在我国,古人就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说法。在古印度,释迦摩尼把很多现象都归结于因果报应。如果多了解一些佛经故事,就会觉得人世的一切关系和福祸均来自前世无数劫中的因果轮回。以此理解,则一切现实所经历的,都必须自作自受了。

在我小的时候,老家的人基本全是“劳力者”,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人总是常年不干体力,脚不沾泥。看看他的打扮,往往是头戴崭新的蓝色舌头帽,脚穿尼龙袜子干板鞋,一件半新旧的中山装上衣也不把胳膊伸进袖子里,而是端端正正的披在肩上,还要不忘将两个肩膀头垫的方方正正。嘴巴上叼着烟卷,背着手在村里转来转去,一副干部模样。这种人,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农民身份,出门进门字正腔圆,指手划脚,呼风唤雨,俨然受神派遣,来在人间受人供养,让人不由得想起了“君权神授”或者“天子”的说法来。可能正是因为自己的这身打扮和自我塑造的形象使然,这些人一把活都不干,却出门受人尊敬,进门受全家人侍奉。人们便把这种生活状态说成“神遣”(此二字乃笔者根据语境附会而来),进而说某某人“神遣”的很。

庄浪方言土话(庄浪方言神遣)(1)

还有一些人,吃饭抢大碗,干活溜地边。善于投机钻营,躲皮溜滑。凡事等别人干出成绩后,却要挣着分一杯羹,或坐享其成,甚至窃为己有。这种行为,又会被称为“等神遣”,或者“借神遣”。

可见,在我们老家,“神遣”一词大致有两种使用语境,第一是用于那些好吃懒做的大家长、大男子身上。而这些人之所以能够过上“神遣”的日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传统的宗族观念、家长制留下的陋习。还有传统男权社会留下的大男子主义的影子。另外,还有一些人,或因祖上曾经有人为官,即便家道早就败落,但仍以贵族血统自居,不能低头弯腰。当然,还有一些人,子女均已成家立业,且生活殷实,心中没有负担,没有压力,后人孝敬,心宽乐意,其日子自然“神遣”。第二是用于那些偷懒、坐享其成的人身上。这些人骨子里带有投机分子的虐根性,其通过逃避责任所得来的“神遣”也就不足挂齿了。

庄浪方言土话(庄浪方言神遣)(2)

说实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神遣”日子是人人都想过的,但不劳动,又是如何得到?所以,小时候,很多家长教育小孩时便常说,要想过“神遣”日子,就得好好读书,去坐凉房(庄浪人所说的凉房,就是指有正式工作的人所坐的办公室)。如果当了官,日子就会更加“神遣”,而且官越大越“神遣”。现在想来,在农村人的心目中,“神遣”或许是常年奔波所追求的理想之一。而他们再苦再累也不忘了子女的教育,就是想把子女培养成那个“神仙派遣”而来,专过“神遣”日子的贵人。如果子女出人头地,则“升迁”的越快,日子越“神遣”,“升迁”的越高,日子越“神遣”了。

庄浪方言土话(庄浪方言神遣)(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