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有关货币的理论(货币是怎么产生的)(1)

金币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问题是货币基础理论的首要问题,对这一问题解决的好坏则直接关系到整个货币理论大厦的稳固与精美。然而如我们所看到的,尽管西方经济学中的货币理论流派众多,但却始终缺少一套完整自洽又令人信服的货币理论体系。而真正对货币起源和本质做出揭示,并基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由抽象到具体层层展开,建立一套完整货币理论体系的工作,则是由马克思完成的。

关于货币起源和本质的理论,在《资本论》第1卷中得到了完整、准确而集中的阐释。马克思首先分析的是商品及其二重性,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由于商品的二重性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而劳动的二重性又是由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正是通过对商品内在矛盾的揭示,说明了这种内在的对立必然发展成为外在的对立。经过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终确定为货币形式,发展为商品与货币的对立。所以货币的产生,不过是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认为,货币存在的根源是交换及交换制度,而商品所有者互相交换的商品实质上是生产者的劳动,交换双方为对方提供的也是劳动,大家的劳动虽然在形式上具有私人性,在实质上却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本来简单明了的关系,然而在商品社会中,却迂回地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

马克思有关货币的理论(货币是怎么产生的)(2)

金银饰品

在完成对货币起源和本质的考察后,马克思得出了一些主要结论:即货币是交换价值、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货币是直接的社会劳动、货币是社会关系的物化。而马克思货币理论的精髓则在于货币直接是社会劳动。即货币和商品虽然都是私人劳动的产物,但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要经过交换,取得社会的承认,才能真正被确认和实现为社会劳动。而货币则直接就是社会劳动,即可以充当价值尺度的作用,以对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确认为社会所必需。即对私人劳动进行质的承认和量的计算,最后将其实现为社会劳动。根据劳动价值理论,价值的源泉来源于劳动,生产一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着它的价值。但这是否意味着任何商品都可以是价值尺度并充当交换媒介呢?或者劳动时间就是价值尺度?“马克思指出,劳动时间只是内在的、生产同一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价值尺度,社会劳动才是外在的、社会的、真正的价值尺度,而社会劳动就是货币。这是因为,内在的价值尺度即便能计算的十分精确,也只能解决生产者之间或内部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的问题,但不能解决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的质是否为社会所需要的问题,也不能解决为生产这种商品而投入的全部劳动时间,同构成这种商品的需求的社会劳动,即总供需是否均衡的问题,而这一切都要由社会劳动来解决。社会劳动对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进行质的承认,并在此基础上,对私人劳动进行量(既从平均条件方面,又从社会总供需均衡方面)的计算,就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内容。”而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则事实上是社会劳动与为社会所需要的私人劳动的交换。仔细品味这里所阐述的以社会劳动为价值尺度的逻辑,不难发现,社会劳动概念其实已经包含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重含义。

马克思有关货币的理论(货币是怎么产生的)(3)

银锭

马克思关于金银货币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即“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是货币”。历史上充当过货币的商品有很多,而金银最适合固定充当货币的真正原因,正是在于生产货币的私人劳动直接就是社会劳动。这种属性的内在必然要求便是,充当货币的那种商品,最好是不论产自何人何地,其质量都是无差别和同一的。此外,这种货币交易的高频和普遍性特性,还要求货币最好具有均质无差、耐磨损、便保存、易分割等等特性,而且较小的体积能包含更多的社会劳动(可称为社会劳动密度)。正是由于对充当货币的商品的特殊属性要求,而在实物商品生产领域中,金银具有其它一般商品所不可比拟的自然属性优势,便使得其更适合充当货币了。

阅读更多有深度的文章,敬请关注本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