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世尊弟子迦旃延,提婆达多分裂僧团)

继续讲后续所收弟子。第五位就是迦旃延。人称论议第一。什么是论议?也就涉及到三藏了。什么是三藏?三藏就是把整个佛教的典籍分成三类,经律论三藏。佛说的叫做经,佛制定的行为守则叫做律。佛弟子对佛经的解释、整理、阐发,叫做论。迦旃延就以造论闻名。世尊讲法,他是随机应化,赶到哪儿,说到哪儿,就一段一段的,不怎么成体系。

你们看记载原始佛教时期,世尊的一些个言教的四阿含经,都是一段一段的。迦旃延这个人对知识的组织结构比较敏感,就是说咱们学东西,比如这个佛学,有好多个概念。这些概念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咱们学的这么多概念,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体系,有一个结构。迦旃延对这个就比较敏感,他每学一个新概念,必须要和以前的概念联系起来。如果连不上了,他就闹心,就觉得自己一定有哪个地方没学明白。所以他没事就整理世尊所说的那些法相,法相就是佛家的概念。把他们归类,然后阐述法相之间相互关系,他就特别擅长这个,所以叫做论议第一,相传他做过一部九分毗昙,毗昙就是论的意思,这个是梵文音译,九分毗昙就是把整个佛法概括成九大部分,可惜已经失传了。现在传下来最早的论是舍利弗阿毗昙论,相传是世尊的首座大弟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所造。舍利弗阿毗昙论就是解释九分毗昙的。你想想连舍利弗这么高身份的人,都没有自己从头写论。而只是解释人家迦旃延的论,以迦旃延的论为母本。你可想迦旃延在佛教界的地位,佛家造论第一人。

这样,世尊后续所收的弟子就介绍完了。最后总结一下世尊的几个重要的徒弟,人称十大弟子。从前往后慢慢数智慧第一舍利弗,神通第一目犍连,头陀第一大迦叶,这三个是在摩竭陀收的。

然后是持戒第一优婆离,天眼第一阿那律,多闻第一阿难,密行第一罗睺罗,这四个是在迦毗罗卫国收的。

最后三个,说法第一富楼那,解空第一须菩提,论议第一迦旃延。

印度佛教发展简史(印度佛教史18--世尊弟子迦旃延)(1)

关于世尊的弟子,就讲这么多。然后是提婆达多分裂僧团。这位提婆达多,是世尊的堂弟,阿难尊者的亲哥哥,属于野心大,心术还不正的那种人。当年随世尊出家的那些王子,后来都修的不错了,说阿那律啊,阿难啊,都是十大弟子。这个提婆达多,就瞅着来气,他就认为世尊有偏有向,有意的打压自己,一点儿一点儿的这个恨意就萌芽了。他就想把世尊扳倒,自己做佛教的老大。他就开始在僧团培植自己的党羽,同时寻求和统治阶级这些个王公贵族们的结盟。经过刻苦的经营,终于拉拢了当时摩羯陀国的太子阿阇世。这个阿阇世是老国王频婆娑罗王的儿子。介绍国家背景的时候提过,阿阇世刚出生的时候,算命的说他长大了会弑父,频婆娑罗王想把他摔死,结果摔了一下,没摔死就养活起来了,就是那位。

这个阿阇世长大之后,果然不是块好饼,成天就盼着他老爹赶紧死,他好当皇上。

提婆达多和阿阇世这俩心术不正,臭味相投就结盟了。提婆达多就给阿阇世出主意,说你那位老爹年纪已经很大了,脑子已经不好使了,他已经没有能力继续统治这个国家了。所以阿阇世太子,您呢本着为国家负责、为人民负责的态度,建议您就来个大义灭亲。只有在您的统治下,国家才能富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阿阇世一听有道理,我得对国家、对人民负起责任,于是就把频婆娑罗王给关起来,活活饿死了。然后阿阇世就当了国王。

阿阇世当了国王之后,提婆达多就有摩羯陀国的国王撑腰了。那你想想腰杆有多硬啊,就开始计划怎么取代世尊成为佛教老大,把世尊杀掉是最直接的方法。派刺客暗杀,用大象踩,从山顶上往下扔石头砸,想尽办法也没把世尊杀死。提婆达多就改变策略了。既然弄不死你,我就瓦解你,我抢你的信徒,号召僧人们都跟我,没人拥护你自然就倒了。

印度佛教发展简史(印度佛教史18--世尊弟子迦旃延)(2)

怎么能让大家都跟我呢?那就要我的教育比他强。提婆达多就开始找世尊教育中的漏洞,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好显得自己比世尊高明。

当时印度出家的沙门对出家人不应贪图物质享受,这个观念是相当认可的。提婆达多就针对这一点,一共找了五条。穿著衲衣,每日一食,不食荤腥,不受招待,安住草庵。

五条找好之后,在一次公开场合提婆达多就跟世尊摊牌了,指责世尊生活太放逸了。对教团的要求也太宽松了,不像正经出家修行的,这样是得不到正果的。然后提出了自己那五条,说出家沙门要依我这五条修行才能得正果。

世尊就跟他讲理呗,挨个驳他那五条。

第一条,穿著衲衣。这个纳衣,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头陀穿的粪扫衣用破布缝起来的衣服。一般僧人是不穿这种衣服的,一般都穿整布裁剪的正式的衣服,一般就是头陀穿衲衣。师尊说穿衲衣可以,但不必大家都得穿,衣服穿的稍微好一点,法相庄严,让人看着愿意亲近僧宝,这有什么不对呢?第二条,每日一食。就是每天只吃一顿午饭,这也是对头陀的要求。普通僧人呢一般都是过午不食。就是早晨到中午这段时间可以吃东西,从中午开始到第二天天亮,这段时间不可以吃东西,但不是说一定不能吃。尤其是佛教传到中国,僧人不出去乞食化斋了,而是要种地的。每天干体力活的人,晚上不吃点东西也盯不住。世尊说,日中一时这个可以,但是有些人身体虚弱,需要营养,这样的情况下,每天吃两三顿也是可以的。第三条,不食荤腥。

印度的僧人呢是可以吃肉的,只是有一点点限制,就是只可以吃三净肉。所谓三净肉,第一,眼不见傻,没有亲眼见到动物被杀,第二耳不闻杀,没有亲耳听到动物被杀。第三,不为己杀,不是专门为了自己杀的。因为印度僧人他们是托钵乞食。那施主给什么,咱就得吃什么,所以不戒荤腥。第四条不受招待。印度人对出家人特别恭敬,经常会请出家人到家里吃饭。这个世尊是允许去的,世尊本人也经常去施主家吃饭。

所以世尊说在家信众请求供养,首先咱不好博人面子。第二可以让他们多种福田,这是好事儿啊。什么叫福田呢?就是那些高僧大德,值得你布施的对象,他们就好像农田一样。你今天布施的种子种下去,明天就能收获福报,所以叫福田供养僧人,这就是种福田。

第五,安住草庵。就是只能住草棚,起到最起码的遮风挡雨的就足够了。这个要求基本就达到头陀的标准了。之前讲过头陀要求是住在树下或者坟地。当时一般的僧人都是住在精舍里的,类似于现在的大学。

世尊说,你看住精舍多方便,上课有讲堂,坐禅有禅堂,生活上也有保障,这多好啊,你住草棚子里跟野人似的,光受罪了。

世尊最后总结了一下,说这些个吃饭、住宿、穿衣这些都是次要问题。你们不要揪住这个不放,咱们出家人第一要远离贪爱,不可追求物质上的享受。第二,也不要刻意的追求苦行,受苦是成不了佛的。

印度佛教发展简史(印度佛教史18--世尊弟子迦旃延)(3)

提婆达多被世尊这一顿批,也没词儿了,憋了半天,憋出一句,大家不要相信这个人的花言巧语,他就是贪图物质享受。在座有哪位愿意奉行我的五法的,跟我走。是我的兵,跟我走,结果没有一个人搭理他的,提婆达多最后臊眉耷眼的一个人就走了。

印度佛教发展简史(印度佛教史18--世尊弟子迦旃延)(4)

提婆达多想杀世尊,没有成功,想分裂僧团也没有成功。经过这一系列的失败之后,没过多久就非正常死亡了。因为他犯了五逆重罪,所以投生到无间地狱受苦。什么是五逆重罪呢?

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杀父杀母好理解了,什么是杀罗汉呢?

阿罗汉是早期佛教的修行的最高阶位,基本就跟成佛差不多了。这个稍后再详细说。出佛身血,就是你让世尊流血了。因为提婆达多当年从山顶上往下扔石头,想砸死世尊。虽然砸偏了,没砸死,但也碰到了世尊的脚,把世尊的脚砸伤了,流血了,这就是出佛身血。

破和合僧呢就是破坏僧团,提婆达多肯定也满足这条了。所以要下无间地狱。无间地狱也叫阿鼻地狱,是八热地狱中刑罚最重的那个地狱,具体怎么重就不说了,总之是很惨哪。

提婆达多死了之后,阿阇世洗心革面,也皈依了世尊,成为佛教的大护法。

提婆达多就讲完了,下一章节讲师尊的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