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跳一段曳步舞基本步《奔跑》,注意跟上节奏啊。音乐起,5、6、7、8,开始……”3月9日下午,石家庄市赵佗公园内,在62岁的石家庄曳步舞健身总团负责人绳国强带领下,该团近100名成员表演起了曳步舞,动感的音乐,整齐的舞步,吸引了附近小区百余名居民驻足观看。

家住石家庄市新华区的绳国强,曾是冀中能源井陉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矿山救护队的一员。 2014年退休的他,第二年去医院体检时,发现血压、血糖、血脂指标都亮起了“红灯”,自此开始参加钓鱼、慢跑等体育运动。

2017年3月的一天晚上,电视上播出的河北省广场舞大赛一支参赛队表演的舞蹈吸引了绳国强和老伴儿。“当时不知道这舞叫啥名儿,只是觉得节奏比一般的广场舞快,充满活力。我就忍不住跟着跳,但跟不上节奏。”绳国强回忆说。

于是,他将节目用手机拍下来,通过上网查找,才知道这叫曳步舞,起源于澳大利亚墨尔本,2008年左右传入我国。经过多年的演变,曳步舞幅度减小,节奏减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

绳国强同样动了心。没有跳舞基础,他就上网看视频教程。“第一步知道怎么跳,第二步就不知道了。我干脆画了个图,把每个步骤标上顺序,按照顺序跳。”

在家练担心吵到邻居,公园里练又恐怕被人笑话,当年5月,强国强把“练舞场”搬到了太平河边上。每天早上,他匆匆吃过早饭,带上三件背心、两大瓶矿泉水和一台音箱,骑着电动车载着老伴儿来到河边,就开始练习。

音乐响起,绳国强在河边跳,老伴儿在一旁用手机拍视频。“这个节奏没跟上,这步抬腿高度不够……”休息之余,他一遍遍回看视频,和老伴儿交流怎么改进动作。背心湿透了换一件,渴了喝口水,一般从早8时练到中午11时,三件背心换个遍,两大瓶矿泉水也见了底 ,老伴儿一再催促,绳国强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回到家里,“上瘾了”的绳国强仍然欲罢不能。吃过午饭,他会拿出笔记本,一点点地琢磨动作,兴奋时就对着大镜子练起来。

就这样练了近半年,绳国强觉得自己跳得有模有样了,便决定“出山”。2017年11月底,他开始“转场”到赵佗公园,每天在这里练习兼表演。别致的舞步,很快便引起了在公园跳交谊舞的劳荣爱等4人的注意。同年12月1日,他们五个人建了一个微信群,开始“组团”在赵佗公园练习曳步舞。后来,这一天就被当成了石家庄曳步舞健身总团的成立日。

102岁老奶奶每天坚持跳舞活力四射(石家庄这位62岁的老人)(1)

石家庄曳步舞健身总团部分成员在跳曳步舞。 郝东伟 摄

五个人一练就是两个月,渐渐在赵佗公园有了名气,期间又陆续有舞蹈爱好者慕名加入,微信群很快发展到150人。后来,绳国强发现附近的水上公园没有人跳曳步舞,又在水上公园戳起了台子,很快在这里带起了90多人的曳步舞爱好者团队。

绳国强义务授徒,他的“徒弟”们也没闲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到今年2月份,石家庄曳步舞健身总团已下设12个分团,成员超过一千人。他们的年龄多在四五十岁间,活跃在石家庄市赵佗公园、长安公园、世纪公园、绿洲公园等12个公园。

练习和推广曳步舞这一两年,绳国强的身体状况渐渐产生了可喜变化:血压、血糖、血脂均回落到正常范围内,体重从85公斤降到了70公斤,而且从来没感冒过。

现在,除了各分团经常集中练习,每过个把月总团还要召集一些骨干集中到赵佗公园切磋交流。训练学习之余,大家还会到养老院、少保中心、孤儿院等进行慰问演出。“跳曳步舞,既能舞出健康,又能舞出快乐。快点加入我们的行列吧!”绳国强发出了热情的邀约。

(转自河北日报客户端,见习记者:郝东伟)

“全城热练”由石家庄市体育局主办,权威体育信息发布中心,体育精神传承基地,百万市民健身互动平台,欢迎广大网友关注、互动与转发。

102岁老奶奶每天坚持跳舞活力四射(石家庄这位62岁的老人)(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