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态度的端正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要有自己的思考,这样才能将别人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学而不思,就达不到学的效果。爱因斯坦说:事实的学习并不那么重要,教育的价值不在于照着书本学习事实性知识,而是就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锻炼大脑的思考能力。

做事情最重要的是态度。学习态度不端正,思想上就不重视,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忽视心理,就会出现不想学、不认真学、甚至是不学的情况。学习要先从思想上认同,做到“我想学、我要学”,然后到行为上执行,做到“认真学、努力学”,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心里去。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能逐步达到“不会就问,不懂就学”的自主学习境界。

人之所以与其他动物不同,是因为人拥有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当一只学舌的鹦鹉,而是要能讲出自己的道理。有些学生看样子根本就不想学习,他们好像只是想要东西。他们只是想满足内心的虚荣,如高档手机、耐克鞋。如果是要笔,或者是要本,就说明他们想要学习。学习就是学习!若是真想学习,那自然就会去想着怎么思考怎么分析怎么验算,手机是查资料看视频用的,能用这玩意代替思考么?“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动笔分析验算,那就说明事情根本没有进入学习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态度不端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每当我们告诉孩子一个答案,都剥夺了孩子一次学习的机会。” 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我们可以跟孩子谈谈:面对困难,你觉得有什么办法解决吗?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因为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比结果重要。许多家长对“学习”二字存在误区,常常只看到学习表象的一面,譬如考试成绩、学习效果、技能知识掌握程度等,事实上很多能力和成效是隐性的,包括参与体验、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这些隐性的能力才是促进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只有满足了孩子内心选择和兴趣所在,孩子才会努力朝着自己定的目标完善自己。

大多数学生普遍都会犯一个毛病,就是想的太多。他们光看到结果,光想得到想要的结果,从来不关心干一件事有多难。一件事如果有一百个步骤,那么这一百个步骤一个都不能少。问题是有些学生,光知道奔着分数去,只要有他们想要的分数,他们根本就不在乎过程是什么。这就是本末倒置。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分数,也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获取知识,提高认识,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学习态度不端正最终欺骗的也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推动历史进步的是斗争,而不是画出一个所谓千秋万代的蓝图,然后故步自封停滞不前。毛主席说过“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鲁迅说“侮辱和谩骂不是斗争。”这种斗争不仅仅是外部的学生和家长,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校,学生和学生,更深层次的是学生自我内部的斗争。不只是短暂的、平和的,更是长期的、激烈的。

想解决痛苦,每个人的途径都会不同,要点莫过于两点。第一,要睁开眼睛看世界。第二,成为一名战士。睁开眼睛看世界,就是能够实事求是,而不是试图去把世界幻想成自己认为的模样。那样,你就会知道痛苦和艰辛不可避免,你就不考虑痛苦的问题。因为考虑这些痛苦不痛苦完全没用。第二,作为一名战士。求的是做事,我们通过尝试,通过摸索总结,发现事情的规律,能够控制这些事情。然后也能最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当然了,从另一个角度,当你全身心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头也不痛,蛋也不痒,根本没心思去感觉痛苦不痛苦这种事。

当你能够控制和接受的范围只是小范围时,这个小范围外的都是未知和不接受。不管你接受不接受,你必然会看到和接触到。当你能力扩大,你接受的东西多了,但是你会看到和接触到的更多不能接受的事实。这就是事实。毛主席说“历史是螺旋上升的”。

完成自身内部改造,不断使自身的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相统一,这就是态度端正了。

端正学习态度和方法(论学习态度的端正)(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