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八十三(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正常人的脉象特征是什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正常人的脉象特征是什么(不同的脉象代表不同的身体情况)

正常人的脉象特征是什么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八十三。(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夫脈者血之府也。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澀則心痛。渾渾革至如湧泉,病進而色弊;綿綿其去如弦絕,死。”——《黃帝內經·脈要精微論》

(接前文)我们再往后看,“绵绵其去如弦绝,死。”之前讲了绵绵指的是脉象微细欲绝,就是你把上去感觉这个脉似乎有,又似乎又没有,王冰就是持这种说法∶“绵绵言微微似有,而不应手也。”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其去如弦绝”,也就是脉象微微似有,而且突然它就消失了,就像琴弦断了一样,突然消失了,这种情况代表气血衰弱,代表危重症。这就是这段话对于脉象的描述。

我们进行了一番整理,整理了脉象和主病。这一段讲的脉象分为九个脉,第一是长脉,第二是短脉,第三是数脉,第四是大脉,第五是上盛,第六是下盛,第七是代脉,第八是细脉,第九是涩脉。我在这里再跟大家从头到尾再捋一遍,这样的话我们就清晰了。第一个脉叫做长脉,“长则气治”,正常情况就是超过本位,长而和缓,代表气血充盛而调和。长也会出现异常,异常就是超过本位,长而洪大实,代表邪气方张,正气充足,正邪相持这种情况。

第二个脉叫做短脉,短脉的脉象是不及本位,把脉的时候中间有两头没有,所主的病是气病,气虚的话代表着气血虚少,气实代表什么?我们在气实,也就邪气盛这种情况下把到这个脉,代表气滞血瘀,同时也代表痰食阻阻滞,尤其是小朋友有时候会有这种情况,就是食积,遇到好吃的吃太多,食积了之后,脉象就会有体现,就是短脉,这就是实证。食积怎么办呢?要是在古代的话,可能给他吃点肥儿丸就好了。现在的治法我经常用的就是陈皮,再加上焦三仙,吃上一副两副就好了。还有中医的手法,用捏脊的方法,捏脊也有疏通气血,调畅脾胃的作用,尤其是对小朋友非常管用。我以前在中央电视台也专门讲过捏脊,这种方法对小朋友非常好。

在这个地方也特别强调一下,短脉的实证,你一把脉感觉这个脉象特别应手,而且中间有两头无,我们就知道这肯定是有痰食阻滞了,这时候需要豁痰理气消食,健脾胃这种治疗。要是有气滞血瘀的话,也会出现这种脉,就需要活血化瘀,行气活血这种情况。

第三个脉是数脉,数脉是什么呢?数脉往来急速,一呼一吸,五至以上,甚至是六至以上,这就是脉象比较数,我们之前讲了就是一分钟跳八十五下以上。在中医学,有的书里边记载是一息五至,有的书里边记载的是一息六至,怎么来界定呢?按照我的经验来说,六至我觉得更合理,六至相当于一分钟心率在一百下以上,因为六七四十二,一六得六,正好是一百零二下,一分钟呼吸十七下,一息六至的话,一分钟一百下以上,这肯定就是数脉,正常的人的心率是一分钟七十多下,七十多下、八十下都算正常。运动员不是这样,运动员的心率比一般人要慢很多,运动员可能一分钟六十下左右,大强度的运动员,心率一分钟五十多下,说明心肌供血能力特别强,经常锻炼身体的人的静息心率就会慢。数脉所主的病什么呢?如果脉象数而有力代表实热,会出现心烦的症状。如果数而无力是虚热,都会出现心烦的症状。

第四个是大脉,大脉正常的情况下是脉体宽大而和缓,代表气血充盛。临床上我就遇到一些患者,一看就是身体特别好,身体也非常的健壮,一把脉就是这种大脉。如果异常的话,大而有力,这就是实证。大而无力,沉取一下,感觉表面上好像很有力,沉取发现是虚的,那就是虚证,这都代表着病情往下发展,这是第四个大脉。

第五个叫上盛,就是上部的脉大而有力,重点指寸脉大而有力,所主的病叫做气高,比如气逆、气喘、胸闷这种症状,这是上盛。下盛代表下部的脉大而有力,指的是关脉和尺脉的脉象非常大而有力,所主的病就是气胀,腹部胀满这种情况就会出现。

还有第七个脉就是代脉,代脉的脉象是动而终止,良久复动,止有定数。代脉就是跳着跳着突然不跳,不跳了之后又开始跳,而且非常有规律,这就叫代脉,所主的病是脏器衰弱,尤其是心气虚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代表的就是气衰。

第八个脉就是细脉,细脉的脉象表现就是脉细如丝,软弱无力,代表气血亏虚。我记的以前有一位老师说有一些医家在写病案的时候写的不好,他就说这个脉细弦,他就认为细脉和弦脉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脉,怎么能合在一起去呢?大家想想能不能合在一起去?(今日)因为有的脉就是特别慢,而且细,就像丝一样,但是又应手,这就是两个脉复合在一起了。也就是说这根丝按上去不是很软的,按上去很硬,就像放风筝,风筝的线非常细,但是它还非常有劲,它不像绳子一样,绳子很粗很有劲,像琴弦。

细脉细弦脉和弦脉的区别是什么呢?单纯的弦脉摸上去脉管比较粗一些,要是细弦脉就是又细又弦又硬,这就是两个脉的区别就在粗细度上,这就是非常细的一个动作,所以我们在把脉的时候,你有可能会把到纯的细脉,脉象又弱,所以我们在门诊上会说是脉细弱或者是脉细,这代表气血虚。有的人是脉细弦,这就不一样,说明这个人气血又虚,又容易郁闷。这种人非常多,本身气血就不足,同时还容易郁闷,很容易生气,脉象是细而弦,舌淡苔白,但是舌头两边有粘液,这代表肝郁,也就是说他本身气血就不足了,然后他还经常生闷气,经常心情不舒畅,这就是脉细弦,这种情况其实挺多见的,并不像一位老师所讲的那样。

所以我们学《黄帝内经》也好,学《濒湖脉学》也好,一定要活学活用,千万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机械化,这个是细脉就不能是弦脉了,是弦脉就不能是细脉了,不是这样。有的时候他们他们之间是有一种组合的,这种组合你只能是在这具体的患者身上,你会感受到这种组合。最后一个脉是涩脉,涩脉是代表着脉象往来艰涩不畅,所主的疾病就是心痛,代表气滞血瘀,脉来就像轻刀刮竹一样,这就是我们这一段《黄帝内经》原文所讲的九大脉象,我刚才又带大家重新从头到尾捋了一遍所出现的脉象是什么样的,所主的疾病是什么样的,正常是什么样的,都对这些脉象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我们学《黄帝内经》一定要对应到临床上来,我们要回归临床,回归生活,才能把《黄帝内经》的原文理解到位。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八十三。(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