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公”是对男性的长者或老人的尊称。“包公”名叫包拯,字希仁,北宋名臣。28岁进士及第。嘉佑六年(1061年),升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佑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包公哪里人

说包公,我们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这句歌词“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因此,很多人就会认为,包公是开封人,其实不然,他是安徽合肥人。只因为他在宋时的河南开封作过开封府尹,为官清廉,铁面无私,认为开封府是正义的化身,包公就是开封人。

包公墓在哪

嘉佑七年(1062年),铁面无私的包公逝世,当时流传下来,包公去世后,多个棺材出城门,防不轨之人。以至于后人不知道他的墓葬到底是在哪个地方。是河南的巩义还是安徽的合肥呢?

在1973年以前,坊间流传包公墓是在河南的巩义,与北宋名相寇准墓遥遥相望,距宋真宗陵仅有500米左右。明代嘉靖三十四年修的《巩县志》载,包拯墓在“巩县西宋陵”中,清代顺治以后的《河南通志》都如此记载。从史料可以看出,河南巩义的包公墓是在明代就有了。他为什么葬在这里呢?猜测,当时这里是宋皇陵,生时辅佐皇帝,亡后陪伴皇帝,能葬在皇陵也是家族荣耀的事情。1973年春天,在安徽合肥肥东市的二钢厂准备建一个石灰窑,在施工过程中挖出了一古墓群落,经过发掘,发现时包氏家族墓,墓葬12座。其中一座迁葬墓中发现了一堆凌乱的尸骨和两块墓志铭,墓志铭显示为包拯和夫人董氏,在包拯的大儿媳崔氏、次子包绶及妻子文氏和长孙包永年墓中均发现了确认墓主身份的墓志。

包公为什么葬在合肥(包公是开封人吗)(1)

包公为什么葬在合肥(包公是开封人吗)(2)

通过从合肥包公家族墓中发掘出来的文物可以看出,河南巩义的包公墓应该是其衣冠冢,就如同河南郏县三苏墓的苏洵墓一样,后人为了让缅怀他们父子三人,纪念其功绩,就在苏轼、苏辙墓旁建起了一衣冠冢。我们后人也大可不必,像包公审案一样,非得辨其真假,哪个是真的包公墓。真假包公墓,这都是安徽和河南两地的百姓,为了纪念包拯的丰功伟绩,表达了对包公的尊重,肯定了包拯是一个受人拥戴的人。这段诗句说明了一切“有的人活着,就没了声响;有的人死了,却仍被歌颂……”

包公为什么葬在合肥(包公是开封人吗)(3)

包公为什么葬在合肥(包公是开封人吗)(4)

#巩义##郑州##河南##安徽##合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