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请多多关注作者,你的关注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侬吃饭了伐?家乡的吴语让人心醉。我们生活不少人会天天说上海话 杭州话 苏州话。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为什么浙江的方言和上海话苏州话差不多呢?其实原来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是吴越人。我先来讲讲我们的历史。

吴侬软语哪里的方言(家乡的吴侬软语)(1)

《古文观止》里有句话,“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意思是如果能竭尽诚心待人接物,则即使是像春秋时吴国、越国这样当时为敌的家也能结为一体;而若傲慢自满地对待他人,即使是骨肉亲人见了面也会形同陌路。看上去好像吴国和越国好像水火不容,但其实吴国和越国都是东越人(百越民族的一个分支,后来东越被称为吴越人)

在唐代时候,形成了浙江东道(今天苏南和上海以及浙江北部)和浙江西道(浙江南部)

9世纪末10世纪初,曾经辉煌一时的唐帝国气数将尽,各地盗匪猖獗,兵变频繁,农民起义和民族运动此消彼长。两浙的大部分地方最终被杭州人钱镠占领,封钱镠为吴越王,建国吴越国。吴越对外使用中原王朝的年号,对内却自己发布了三个年号,还向高丽、日本等国发文书,俨然一个小朝廷。由于钱氏家族崇尚佛教,吴越国因此在江南建造了大量的佛寺、佛塔,当时人称“东南佛国”。由于在历史上吴越国的统治时间很长,所以基本上北部吴语都是差不多的。

吴侬软语哪里的方言(家乡的吴侬软语)(2)

到了明代,朱元璋为了打压江南,强行把浙江拆分为江苏和浙江。清代继续执行这一策略,毕竟江南地区一直是明清时期最主要的纳粮纳钱地区,一度占全国40%,谁都不希望我们强大。

讲完了我们的历史,我来具体讲一讲什么是吴语。吴语这个词出现在晋朝,现在吴语分布在浙江 江苏南部 上海 安徽南部以及福建部分地方。吴语最主要的口语是太湖片,内部的差别很小,所以一个上海人会觉得杭州话和绍兴话怎么都差不多,确实是差不多。

我们来看一下吴语中对一些人称的讲法吧,来看一下你的老家是不是这样讲的

妻子

旧时比较常用这些:

家主婆、娘子、堂客、堂娘娘、屋里人、屋里向(屋里向人的简称)。

这些旧称呼是不是都很有味道呢?

除了这些,常州、靖江、丹阳也有“老嬷”的称呼。

不过新派吴语一般随普通话称“老婆”,总让人感觉失了几分味道。

母亲

这个很一致,大部分地区都是“姆妈”(m-ma/m-mo)。

除了姆妈,常州还有“嗯娘”的说法。还有些地方称“阿姆”。

另外还有“娘”,但一般不用于当面称呼。

姑姑

吴语区大部分地区为“孃孃”。部分地区为“妑妑”、“好妑”、“姑孃”、“阿孃”、“姆嬷”(m-moh)。(孃读阴平调)

婶婶

一般以婶娘、婶婶、阿婶 为主。

婶根据地域可读为sen/shin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吴语呢,因为首先我们吴语有深深的感情。其次吴语的历史十分悠久,很多发音依然保留了很多古代的发音,而且宋代的大诗人陆游就说吴侬软语让人醉,我们绝对不能让老祖讲了几千年的语到我们这一代就灭亡,然而情况不容乐观。

前年的国际母语日(2014年2月21日),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兼开发署亚太局、上海同济大学校友徐浩良(Zhi Ghau lian)用他的母语“上海话”发表讲话并接受采访,呼吁大家保护母语。

吴侬软语哪里的方言(家乡的吴侬软语)(3)

上海在线报道,沪中小学生中仅三成会讲上海话

据杭州电视台的调查,杭州市小学生会讲杭州话的不足两成

据《今日看点》报道,在苏州的调查中,受学校过度推普的影响,70%苏州中小学生已不再使用吴语交流

根据2015年苏州市代表陆先生的调查,在苏州的中小学生中,能流利讲苏州话的只占18%,不会讲的比例高达82%;在幼儿中,不会讲和听不懂的比例高达76%。“如果任由这样的现象发展下去,在不久的将来,苏州话就会逐渐消失。”他说。对此,很多民众也深感忧心,有95%的受调查对象认为苏州人说苏州话有必要,可见,防止苏州话消失,是绝大多数苏州百姓的主张。

在其他城市,吴语的传承也不容乐观。

吴侬软语哪里的方言(家乡的吴侬软语)(4)

由上可见全国就吴语区青年人能说自己母语的能力最低了,希望大家都能平日里吴语,希望大转载,让更多的人能保吴语迫在眉睫,谢谢大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