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故事中的孔子(汉字解码39)(1)

在汉字中,凡是由“贝”所组成的字,大多与钱财、价值有关,“贱”字也不例外。

目前可见最早的“贱”字是战国时期的文字,由两个“戈”和一个“贝”组成,见下图:

汉字故事中的孔子(汉字解码39)(2)

“贝”在远古时代是可以流通的货币,“戈”是武器,表示破坏的力量,两把“戈”是程度加重的意思——它们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贱”字,即表示“贝”被损坏,失去了货币价值

这种造字思路和“贼”是一致的,其差别就在于:“贼”是刀戈相加去毁坏贝壳,表毁坏的动作,是动词;“贱”是表毁坏的结果,是形容词。

秦国小篆调整了“戈”的位置,将其置于“贝”的右侧,写作“賤”,与现在的繁体字完全一致,历经两千余年而未有改变。

汉代《说文解字》:“贱,贾少也。”这里的“贾”(gǔ)是“卖”的意思,“贾少”是说价格卖得低,这和“贱”的造字本义是相符的。

后面又说“从贝戋(jiān)声”,认为它是一个单纯的形声字,这个观点就不准确了,“贱”应该是会意兼形声的字,即“从贝从戋,戋亦声。”

经济学有一个经典问题,叫作“谷贱伤农”,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丰收的年份反而使农民的收入减少。叶圣陶先生的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就是讲述了旧中国农民丰收成灾的现实。

这个问题在战国时代就已经被关注,魏国国相李悝(kuī)针对“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的现象,推出“平籴(dí,买进粮食)法”,由国家控制粮食的购销和价格: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防止商人压价伤农;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防止商人抬价伤民。“平籴法”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贵贱的本义都和价值有关,又都从本义引申出了社会阶层的含义。

汉字故事中的孔子(汉字解码39)(3)

在《论语》中,孔子说:“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这里的“贱”是指地位卑下,即相对于贵族阶层的庶民和奴隶。

孔子又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思是说:我年轻时贫困卑微,所以学会了一些琐碎的技艺。他紧接着又说:“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多乎哉?不多也”和“窃书不能算偷”共同塑造了一位新旧社会过渡时期的悲剧人物——意思是说:做为士,需要具备这么多才干吗?我想是不需要的。即士阶层不需要以“多能”为表率,平民才会学习多种技能以谋生,而士应该发挥的作用就是“以德服人”。

《孟子》中曾提及孔子年轻时担任过基层公务员,如“委吏”(管理仓库)与“乘田”(管理牲畜),表现不凡,这也同时确证了孔子的社会地位“起于微贱”,说他曾经是“贱人”,也不算说错。

孔子以其低微的出身,在一个平民难以接受教育的时代,而成为诸侯国公认的顶级教育家,足见其伟大。

前几年甚火的《甄嬛传》有名言曰:“贱人就是矫情。”

汉字故事中的孔子(汉字解码39)(4)

其实,“贱人”最初并不含有贬义意味,而是和“吾少也贱”一样,仅指社会地位。

《礼记》中说:“君命召,虽贱人,大夫士必自御之。”意思是说:国君命人召唤,即使来人的地位低贱,大夫、士也必须亲自出迎,以示尊重君命。

后来,“贱人”又成为“贱躯”“贱内”一样的谦称,如《南史·袁湛传》:“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又如《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这是朝廷颁与老爷们的俸银,小的乃是贱人,怎敢用朝廷的银子?”

到宋元时期,“贱人”开始成为辱骂女性的语汇。

宋朝人洪迈所著《夷坚丁志·汪澄凭语》:“俄顷,作澄语骂其妻曰:‘贱人来!吾死能几时,汝已萌改适他人意。’”

《三国演义》第八回写貂蝉的一段:“允曰:‘贱人将有私情耶?’蝉曰:‘贱妾安敢有私?’”

上文中的“贱”是由“地位卑微”而引申出“人格卑鄙”的含义。

其实,古代也有专门以“贱”来辱骂男性的词汇,叫作“贱丈夫”。《孟子》中有记载:“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贱丈夫”是指贪图私利、行为卑鄙的人。这个词和“渣男”是不是等义?有兴趣的人可以讨论之。

本文作者是生姜乌梅,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使用,请获取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