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欧洲历史文献中,对于罗马的灭亡都有着近乎于哀叹的形容有人认为,自此欧洲进入到了黑暗世纪。这样的论调自文艺复兴开始之后成为了当时人们的主流观点。而有趣的是,在这期间的几百年时光中,怀念罗马辉煌旧世的文献虽多,但人们对于罗马的印象却逐渐走向一条死胡同一般,将对文明世界的所有溢美之词都毫不犹豫的奉上,这是不是一种由于距离感而产生的错觉呢?

人们之所以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除了其历史中遍布的杀戮与征伐,血腥和背叛以外,究竟有多少是因为罗马这个已经毁灭于战火和内乱当中的古老文明?这个问题,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有答案。

罗马的灭亡不是偶然而是证明(将罗马灭亡之后的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1)

那么,中世纪之前的罗马文明,真的是人们想象中的样子么?

一、特修斯之船的罗马正统悖论

特修斯之船,是公元1世纪一名叫做普鲁塔克的哲学家所提出的问题,如果一艘名为特休斯的船,在行驶过程中将船上的所有零件都逐步替换。那么,此时的它是否还是之前的那艘特休斯号呢?

而罗马文明的消亡,从某些角度上看其实也是一个特休斯之船的问题。

在许多人心目当中的罗马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可能就像哈姆雷特一样千人千面。但是,纵观古罗马历史,我们可以很轻易的看到,这个文明其实一直在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以其最为鼎盛的五贤帝时期为例,之所以以五贤帝命名,正是因为此时的罗马已经不复之前共和时期的样貌。元老会、政治家、雄辩家,那些在我们眼中可能是罗马底色之一的关键元素。在这一时期早已随着安东尼称帝被扫入历史的尘埃当中,而在这一阶段上演的,其实与后世中世纪时期各个王国皇室的那些政治争斗别无二致。

事实上,如果将视线转移到西罗马帝国衰亡后,东罗马帝国时期的统治,我们会发现,此时虽然东罗马仍在,而且其官员的任命、皇帝的继位仍然十分具备罗马特色,但政权的更迭和政治的倾轧,与其余王朝的历史相比,并无任何差别。“阳光底下无新鲜事”才是这一时期历史的真实写照。

罗马的灭亡不是偶然而是证明(将罗马灭亡之后的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2)

也许,有些史学家对于当时的罗马共和国推崇备至,但是事实上,这种名为共和的城邦政治,在罗马的势力范围逐渐扩大之后,就已经逐步沦为寡头政治的游戏当中。在这一阶段,真正主导元老院以及罗马公民意志的,虽然不是帝王本身,但是却也是少数的精英团体。比如,最终分崩离析走向火并的前三巨头:凯撒、庞培、克拉苏,在尚未离心之前正是这种精英联盟中最成功的一个。

因此,虽然在不少感性读者的心中,罗马似乎是一个近乎于完美的存在。其古典共和制更是一种经典的统治方式。但是事实上,在其发展和扩张的过程中,罗马早已将这一传统丢弃。这甚至要先于凯撒开始独裁统治之前。

二、真实的罗马究竟是什么样子

如今,对于许多国内的朋友来说,罗马其实只是一个并不算清晰的概念。而许多人更是将罗马帝国与罗马共和国混为一谈,而实际上,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实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代。王政时代和共和国时代虽然听起来令人神往,但是之所以能够施行,实际上与当时罗马小国寡民的势力格局有着一定的联系。

所谓的共和制,其实是基于罗马公民制度所建立的一种三权分立的体制。等到罗马在战争领域逐渐获得了胜利,那么伴随着它扩张的脚步,罗马共和制也开始走向了衰亡。这也是罗马帝国的滥觞。

罗马的灭亡不是偶然而是证明(将罗马灭亡之后的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3)

因此,许多史学家认为,随着罗马的兴起,其制度的转变其实是十分正常的一个事件。与此相关的,其国力也在逐步提升。但是就像是历史诅咒一般,这个国家虽然在帝制建立之后达到了其文明辉煌的顶点,但同时也开始因为奢靡而走向了衰落。

对于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他们印象当中的罗马,是那个城市无比繁华、军队无比强大的所在,但实际上,这样的辉煌一共持续了将近两个世纪。而在这之后,就是那些纷乱而恐怖的动乱之局。

不过,即使是这样,却并非罗马消亡的时候。在这一阶段蛮族的入侵已经成了这个国家最为头痛的肘腋之变。与后世的中世纪相比,不同时代的人们虽然生活状况并不完全相同,但是都无时无刻不再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尤其是对于平民来说,他们同样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罗马贵族的奢靡和放荡与他们并无丝毫联系。唯一与他们有关的是那些罗马官员日渐增多的盘剥和税赋。而这也同样也是欧洲中世纪时期平民所担心的重点。

罗马的灭亡不是偶然而是证明(将罗马灭亡之后的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4)

从这一点上来看,在帝国的末期,所谓的罗马文明,其实未必与黑暗中实际有太大的区别。事实上,在许多史学家看来。中世纪的开始的标志虽然是罗马的灭亡,但是由于罗马本身的覆灭时间就有着极大的争议。以至于直到现在,何时为中世纪的开始年代一直也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如此模糊不清的历史分界点,与那些人痛陈“罗马灭亡,欧洲文明陷入一片黑暗”时的断然实在是有着太大的差别。

三、这种错误论调产生的原因

真正使得这些历史不被后世当时所重视的因素,其实与它们本身并无大规模流传有着直接的关系。当时,纸张尚未传入欧洲,羊皮纸等物是大多数文献唯一的记载方式。历史文献的记载由于载体的昂贵变得愈发珍稀,在罗马灭亡之后,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更是散佚殆尽。以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大多是通过东方的阿拉伯世界保留下来的文献重新认识了那个时代。

罗马的灭亡不是偶然而是证明(将罗马灭亡之后的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5)

更为可惜的是,在罗马时代,由于所处阶级的不同,大多数记录者的观察角度更偏向于贵族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其实这样的错误并非仅仅只是罗马时期的记录者才犯。在中世纪时期,大贵族往往会将自身家族的历史记录在教堂的文献当中,以至于后来者若是参照这些记录观察当时的历史,只能认为这是一个或几个家族相互厮杀和对抗的时代,而对在这之下隐藏的那些发展和改变无动于衷。这同样是罗马会给后人带来无比辉煌印象的原因所在。对于后世的学者来说,若是仅仅从一些贵族和教堂的文献上去研究中世纪和罗马的历史,那么前者必然是充满残酷战争和血腥屠杀的时代,而后者则诞生了无比绚烂的文明。

结语

作为后世的旁观者,其实我们很难去真正体会罗马灭亡,以及中世纪开始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对欧洲文明带来的真正冲击。然而,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必须承认,当时的罗马虽然毁于外族之手,但是它之所以灭亡其实根源在于自身的腐化和堕落。

贵族骄奢淫逸,官员横征暴敛,凡此种种才是西罗马皇帝被一群雇佣兵直接推下了皇位的真正原因。对于此时的罗马民众而言,自然不知道所谓的中世纪为何物,但是在他们眼中无比真实的罗马却未必比后世人眼中的中世纪光明和伟岸。

罗马的灭亡不是偶然而是证明(将罗马灭亡之后的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6)

我国古代的儒家,曾经有“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的说法。然而实际上,即使没有了孔夫子,之后的人们也必将找寻到新的出路和未来。而对于罗马来说,也是同样如此,以一种凭吊和怅惋的口吻去回忆那个可能只存在于少数人幻想当中的国度,其实本身也是对于真实历史的一种不尊重。

参考文献:

1.《剑桥插图中世纪史》

2.《古代晚期的世界》

3.《文艺复兴时期的蛮族人》

4.《晚期罗马帝国:284年至60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