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青岛,我们能够想起很多东西来,比如崂山、青岛啤酒、八大关、中国海洋大学、五四广场、奥帆中心等等。

但是这么个久负盛名的城市,却不是我国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实在想不清楚。

青岛争取国家中心城市(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了)(1)

青岛东南海岸线

一、青岛到底有多厉害

青岛,又叫岛城或者琴岛,据说青岛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其附近一个海湾内有一座小岛,这座岛上绿树成荫,终年植被葱郁而得。

青岛是我国现在的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5个计划单列城市之一,同时也我国的特大城市之一,除此之外,青岛还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和最重要的滨海旅游度假城市,更重要的是,青岛还是国际性的大港口之一,每天进进出出的船只不计其数。

青岛港是我国在任何时代都排名前五的超级大港,经济带动能力和经济辐射能力在北方各个港口当中首屈一指。

刚才我描述青岛的那么多名号,有的朋友可能不是特别了解,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青岛争取国家中心城市(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了)(2)

青岛奥帆中心

二、什么是国家中心城市?

所谓国家中心城市,指的是我国城市规划体系当中的王者,是我们当之无愧的核心城市,这些城市无论是交通还是文化抑或是管理和金融等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发挥着核心和枢纽的作用才行。

另外,国家中心城市在推动文化扩散和交流,在带动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上必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有,国家中心城市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大区域中心和国际性这两个显著特征。

青岛争取国家中心城市(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了)(3)

国家中心城市分布图

除此之外,国家中心城市都应该是能够肩负国家使命,比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边远或者相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使命,同时又能够代表国家形象的大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是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层次之上的,因为这些城市集中了我国各个方面的优势,具有很强的区域竞争力。

2010年,我国提出了首发五大国家级中心城市,它们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

后来觉得这个五个首发的国家级中心城市中的四个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对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带动作用不够强,而且直接辐射面难以覆盖全国,所以就在2016年到2018年,先后又增补了四个国家级中心城市,它们分别是成都、武汉、郑州和西安。

青岛争取国家中心城市(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了)(4)

国家中心城市分布图

三、什么是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

这两种性质的城市之间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计划单列城市”出现的时间比“副省级城市”要早。

国家计划单列市,全称“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1954年开始设立时,并未对这些城市的级别做出具体规定,只是说明这些城市的一把手应该是副省级。

国家计划单列市的财政与中央挂钩,但是也不和其所在的省份的省财政完全脱钩,计划单列市需要在不同时期按照国家的要求以不同的形式和比例向所在的省区上缴一定的财政收入,即“单列不脱钩”。

青岛争取国家中心城市(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了)(5)

国家单列城市和副省级城市

1954年到1959年,我国共有5个计划单列市,它们分别是沈阳、武汉、广州、重庆和西安。

1964年到1968年,在原有的5个计划单列市的基础上,增加了哈尔滨,变成了6个国家计划单列市。

1984年到1993年,国家计划单列城市增加到了14个,除了前两期的沈阳、武汉、广州、重庆、西安和哈尔滨6个城市之外,又增加了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南京、成都和长春。注意,我们今天的主角青岛就是这一时期进入国家单列城市行列的。

1994年,国家将之前的14个计划单列市转换为副省级城市,并且新增了济南和杭州两个新成员,总数达到了16个,但是重庆、大连、青岛、宁波、厦门和深圳6城仍为计划单列市。

青岛争取国家中心城市(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了)(6)

中国副省级城市分布图

也就是说青岛有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这样的双重身份,而武汉仅仅是副省级城市,不再是计划单列市。

1997年,重庆升级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均减少了一个,最后就形成了现在15个副省级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格局。

四、青岛为什么不是国家中心城市?

青岛的实力这么强悍,但是却不是国家中心城市,深入分析之后应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原因。

第一、地理区位比较尴尬

仔细看下面这张国家中心城市分布图,你会发现我国最初设立的五个城市,分别是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再加上改开的龙头城市广州。

之后国家可能是觉得需要加大对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关注力度,所以加入了中部地区的郑州和武汉两个城市,西部又加入了西安和成都两个城市,西安代表西北,成都代表西南。

青岛争取国家中心城市(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了)(7)

青岛在国家中心城市的区位

然后大家看看青岛在全国地图中的位置,有些尴尬,如果将青岛列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的整体均衡发展策略就背道而驰了。因为东部地区已经很强了,之前的五个中心城市,京津沪穗四个城市都已经都在东部沿海地区了,再设定一个青岛,就会出现严重的头重脚轻的感觉。

从地图上看,青岛黄海沿岸的地理位置,对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是没有任何带动作用的。这也是南京、苏州和杭州这三个比青岛综合实力更强的城市却没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原因,因为他们距离上海太近了,这也是深圳这个超一线城市没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原因,它距离广州太近了。

青岛争取国家中心城市(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了)(8)

魅力青岛

第二、综合实力还是不够强

青岛的朋友们听了可能不会太高兴的原因,青岛很好,但青岛的综合实力还是不够强。

为什么这么说,距离一个超级中心城市较近,同时还能够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只有一个个例,它就是天津。天津虽然距离北京那么近,但是依旧被列为国家中心城市。

剩余的不论是上海周边的南京、苏州和杭州,还是广州边上的深圳都没有这份幸运,因为国家中心城市如果这样设立的话,那我国的经济发展依旧只会集中于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三个传统发达区域,国家的经济格局会越来越不均衡。其余地区的发展滞后性会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不利于团结和稳定。

青岛争取国家中心城市(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了)(9)

青岛人文地图

青岛虽然并不像天津距离北京,南京、苏州、杭州距离上海,深圳距离广州那样近,按道理来说是有可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但是青岛的综合实力和深圳、苏州以及杭州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不够突出。

第三、山东省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当然,之所以青岛不够突出,跟山东省的整体实力超强以及其均衡发展的模式是有一定关系的。

我们都知道,山东省可能是我国所有省份当中,经济发展均衡性最佳的,均衡到什么程度,我来描述一组数据,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

我国所有省份的GDP排名中,山东排在广东和江苏之后位列第三,但是在全国城市GDP的百强榜单中,山东省上榜的城市数量已经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甚至,好几年都出现了山东省17个地级市,16个上榜全国城市百强的盛景,GDP总量比山东高出不少的广东和江苏上榜的城市数量却远远不足。

青岛争取国家中心城市(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了)(10)

2021年中国GDP六强

由此可见山东各城经济发展的均衡程度。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山东省的经济发展不偏不倚,各个城市之间相差不大,齐头并进,那么分到每个城市头上的流量自然就不会太突出,所以青岛虽然不错,但是并不是特别突出。

我们来看看其他几个新加入的国家中心城市。

河南省内能够和郑州匹敌的城市根本就没有,排名省内第二的洛阳和郑州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西安在陕西省的地位也是霸主的状态,甚至除了西安,外省人很难再叫出陕西省其他城市的名字了都。

湖北省能够和武汉掰腕子的城市压根就没有出生呢,四川省原来和成都平起平坐的重庆被升为直辖市,之后成都在省内就开始处于唯我独尊的超然地位了。

青岛争取国家中心城市(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了)(11)

山东省城市分布图

山东则不同,你会发现青岛、济南和烟台这三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差不多,发展速度差不多,当初有机会竞争国家中心城市的名额时,山东一度很头疼到底是上报济南还是青岛,烟台好像也可以。这样的情况在上述四个省份完全不可能的。

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人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把所有力量都集中到拳头城市上,用拳头城市来带动周边城市。二是这些省份的发展确实不如山东,确实需要一个国家中心城市来带一带了。

所以,我觉得青岛没有能够入选国家中心城市,虽然有些遗憾,但是也没有必要自怨自艾,因为咱本来就很优秀。

--------------------------------------

我是【西装配裤头】,更多精彩分享,请关注我的账号;原创不易,你的点赞、分享、收藏、转发和评论都是对我的莫大鼓励,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