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店行政村位于朱口镇西北2.5公里处,东邻朱口至马厂、马头的二马柏油路,西抵潘河,南邻赵庄,北靠翟庄,辖黄油、东小店、曹店、西小店、前谷、后谷6个自然村,总耕地面积为3085亩,粘性土质偏淤,宜种植粮棉,是朱口镇的粮食囤,粮棉高产村。总人口2808人,有曹、谷、刘、杨、王、皮、柳、霍共8姓,曹氏为本村大姓。

太康最美乡村红山庙:太康最美乡村朱口镇黄油(1)

清末至民国初年,曹店属黄米地方,社首谷景礼、郑兴林。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实行保甲制,曹店、赵庄、黄油庄三村联保,联保主任曹吉同,保长曹信奎、赵一昌、刘本兴先后继任。1939年至1945年,日伪统治,保甲形同虚设。1946年至1948年属于拉锯战阶段,中共九区政委陈德让、区长张志宪、王抗带领当地村民同国民政府、日伪汉奸,进行了殊死斗争,以扩大解放区地盘,发展革命武装。1949年建国初期,曹店属草寺乡所辖,范乡长领导村民进行减租减息,斗地主,分田地。

曹店历任领导班子履职期间,都能尽职尽责,带领村民战天斗地,努力改变生产条件,为提高粮食产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贡献。1974年全村干群自筹资金,安装了一台大型发电机组,曹店首次用上了电,使全村机井通电抽水,走出了旱年无雨望天收的困境,当年农作物产量获得了丰产丰收,被评为县乡的粮棉高产单位,收到了表彰和嘉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种田积极性大增,村里田井路林,水电河桥进行了统一规划和治理,农田旱能浇、涝能排,粮食产量逐年增产增收,人民生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农村深化改革,国家惠农政策逐项得到了落实,条条乡村公路村村联网升级,座座大型超市建成营业,农网改造进村,自来水入户,学校、卫生室、幼儿园等相继落成,群众老有所养、少有所学、住有所宿、病有所医的问题得到了改善。2015年全村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小麦1717632公斤,玉米1425395公斤,成为全镇的高产先进村,村里政通人和,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

太康最美乡村红山庙:太康最美乡村朱口镇黄油(2)

太康最美乡村红山庙:太康最美乡村朱口镇黄油(3)

曹店村

太康最美乡村红山庙:太康最美乡村朱口镇黄油(4)

曹店村位于小潘河东岸,北靠翟庄,南邻南曹庄。总耕地面积为892亩,粘性土质,自然肥力高,利于农作物生长,是粮食高产村。总人口818人,村中居民都是曹姓,行政村驻地设在村南。

村名由来】该村原村名叫马家村。明朝洪武年间曹氏祖上曹德成由山西洪洞县迁入此处。因马家村址座落在睢州至陈州官道旁,曹氏设一旅店,靠开店收入为生。久而久之,马家村改名叫曹家店。清咸丰年间,为防匪患,修一土寨,并设有东、西、南三门,寨主为曹以经、曹元府。曹家店又改叫曹家寨。后寨内马姓绝户,曹姓兴旺,遂改称曹店,沿用至今。建村已有630年历史,以姓氏和建筑物命村名为曹店村。

姓氏族谱】《曹氏族谱》载,明洪武年间曹氏族人曹德成由山西迁居曹家店,与朱口诸村曹姓同族,该村是朱口镇范围内曹姓人的发祥地。曹姓十二世人修谱择字排序,自十三世宗脉用字为:百、世、以、元、继、中、信,后又续排辈次,择字为:清、松、炳、在、钦、洪、叶、照、堂、锡。现已进入25世“洪”学辈,现有人口818人。

太康最美乡村红山庙:太康最美乡村朱口镇黄油(5)

西小店村

太康最美乡村红山庙:太康最美乡村朱口镇黄油(6)

西小店村位于小潘河西岸,北靠后谷,南依前谷,东邻曹店,西与小谷接壤,总耕地面积426亩,土质粘土偏淤,自然肥力高,宜种粮棉。全村总人口386人,村民皆是曹姓。

村名由来】该村位于曹店西侧,村庄规模没曹店大,故以姓氏、所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小命村名为西小店村。

姓氏族谱】《曹氏族谱》载,明朝后期(公元1644年),曹氏族人由曹店迁居此处,建村已有372年历史,与曹店是同族。其宗脉用字相同,现已传承至25世“洪”字辈,但村庄规模和人口都不及曹店大。

太康最美乡村红山庙:太康最美乡村朱口镇黄油(7)

东小店村

太康最美乡村红山庙:太康最美乡村朱口镇黄油(8)

东小店村位于曹店东侧,村庄规模与人口都不及曹店的五分之一。村民皆姓曹,现有人口142人,总耕地面积为158亩,土质粘土偏淤,宜种五谷和棉花。

村名由来】 明永乐年间,曹氏族人由曹店迁居此处,位居曹店东侧,建村已有613年历史。故以姓氏、地理位置和范围大小而命村名为东小店村。

姓氏族谱】《曹氏族谱》载,东小店曹姓和曹店本是一家同族,其宗脉用字相同,现已传承至25世“洪”字辈,现有人口不足150人。

太康最美乡村红山庙:太康最美乡村朱口镇黄油(9)

前谷村

太康最美乡村红山庙:太康最美乡村朱口镇黄油(10)

前谷村位于镇西北3公里处曹店的西侧,东靠西小店,西与二家张隔河相望,南与马庄接壤,北与后谷村为邻。总耕地面积为688亩,土质偏淤,宜种粮棉。全村总人口为624人,有谷、王、皮、柳、霍共5姓,谷氏为本村大姓。

村名由来】 明朝中后期,谷氏族人谷英三由山西洪洞县迁入此地定居。先祖所生三子分家而居。居前者为前谷庄,居后者为后谷庄,居西者则为西小谷。故以姓氏方位命村名为前谷村。

姓氏族谱】 谷姓,明朝中后期,来祖谷英三迁入前谷村,至今已传承至26世“容”字辈。该村谷姓是本家,是朱口镇谷姓的发祥地,其宗脉用字自十六世起为:万、珍、云、景、田、廷、加、玉、昌、容、义、和、宏、业、广、元、明、圣、伟、风。谷姓在该村现有人口450人。 王姓,清乾隆年间,王姓迁入该村落户,现有人口106人, 皮姓32人,柳姓24人、霍姓12人。此四姓均为在前谷住亲戚落户的人家。

太康最美乡村红山庙:太康最美乡村朱口镇黄油(11)

谷氏中医世家

前谷村谷氏中医世家,已经传承三代。第一代医生谷占田、谷方田、谷玉田兄弟三人,建国前在本村开设药铺三处,诊治妇科和民间疑难杂症,名声远扬四方。建国后,谷占田到朱口卫生院任中医师,谷方田在村联合诊所任医师,谷玉田任太康县人民医院中医师,后在周口卫生学校任教授。第二代医师谷廷英,曾出任朱口卫生院院长。退休后,仍坚持为群众医病。谷廷乡、谷廷延、谷廷刚在周口地区医院分别任主任医师。第三代医生谷廷英、谷廷延、谷廷刚的儿孙们,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周口、广州等大中城市的医院都是名医师、名专家。

后谷村

后谷村位于前谷村后,西靠西小谷,北邻赵庄,总耕地面积468亩,土质粘土偏淤,自然肥力高,适宜种植粮棉。总人口425人,有谷、皮、孙三姓,谷姓是村中大姓。

村名由来】 明朝中后期,谷氏先祖谷英三由山西迁入此地定居,所生三子分家而居。前谷居前,后谷居后,故以姓氏和位置方位命村名为后谷村。

姓氏族谱】 明朝中后期,谷氏族人由山西迁居此地,与前谷村谷姓同为一族,其宗脉用字相同,至今已传承至26世“容”字辈,现有人口380人。皮姓32人,孙姓13人,此两姓均为建国前来后谷村落户的外来户。

黄油庄村

黄油庄村位于朱口镇西北2.2公里处,是曹店最东边的一个村庄。东靠朱口至马厂和马头的镇间公路,南依赵庄,西邻东小店,北与朱楼接壤。总耕地面积为453亩,土质属粘土偏淤,宜种粮棉。总人口为413人,有刘、杨两姓,刘氏是村中大姓。

村名由来】 该村早年居民多姓黄,开设有座大油坊,故称黄油村。后黄姓绝,刘氏兴旺,黄油村名一直沿用至今。该村是以姓氏和建筑物油坊命村名。

姓氏族谱】 刘氏,清初年间,黄油刘氏由高朗后刘庄迁入,现已传承26世“林”字辈,有人口392人。宗脉用字自十八世起,择字为:培、锡、清、本、照、均、钦、湘、林、荣、在、监、鸿、业、烈、塘、锦、汝、树、动。该村刘氏与西郭庄刘姓是同族。 杨氏,建国后迁入,现有4户人家,共21人。

撰稿人:曹松杰 曹永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