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关羽,大家想到的都是《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南方一些地方的人可能还会想起供奉在庙中的“关帝”。

小说毕竟有很多夸张的成分,神话传说多少脱离现实。历史上的关羽确实很强悍,但毕竟他也是人,真实的关羽是怎样的呢?

三国中让关羽尴尬的三名武将(关羽真正害怕的大将只有5人)(1)

01、关羽:不愧盛名的传奇

虽然历史和小说传说不完全一样,但关羽的忠义、强大都是真的。

他原本只是逃亡战乱的小人物,在涿郡遇到刘备招兵,就去投奔,和张飞一起当了刘备的贴身护卫。

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关羽和刘备、张飞结拜为兄弟,不过刘备确实待两人如同手足,《三国志》描述刘备和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关羽绝对忠诚,跟刘备打江山吃了不少苦、拒绝了很多诱惑,建安五年正月官渡之战前夕,刘备起兵反曹。

曹操带着徐晃等将领雷霆出击,刘备败逃投奔袁绍,关羽陷入重围不幸被俘。

曹操欣赏关羽的为人,不忍杀害,就任命他为偏将军,并且安排中郎将张辽和关羽一起为前锋参加官渡之战。

三国中让关羽尴尬的三名武将(关羽真正害怕的大将只有5人)(2)

不过曹操深谙人心变化,感觉关羽并非真心降服,但爱才的他不忍加害,只希望用更多的优待让他回心转意。

虽然不及《三国演义》所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但也是待遇优厚。但关羽不为功名利禄所动,后来在官渡之战中脱离曹操,跑到袁绍阵营找刘备。

关羽并非喂不熟的白眼狼,在脱离曹操前,他决心要为曹操立下大功、报答曹操的优待后再走。

很快关羽就有了机会,曹操命令张辽关羽二人领兵前往白马城,解救被包围的守军。

白马城之战中,袁绍中了曹操声东击西的计策,攻击白马城的三位大将被调走两位,只留下大将颜良负责作战。

颜良被后世认为有“一夫之勇”但不善统兵,见关羽和张辽突然率兵赶到白马城外围,震惊之下只得仓促迎战。

三国中让关羽尴尬的三名武将(关羽真正害怕的大将只有5人)(3)

交战之中,关羽发现颜良身边的护卫出现漏洞,遂策马奔驰,仅一人一马冲到颜良指挥车前,将之刺死。

关羽之勇,在袁绍军中无人能挡,只任由其割取颜良首级后扬长而去。

失去指挥中枢的袁绍军迅速溃败,曹军在白马城转危为安,关羽认为此功足以报答曹操,尽数归还曹操的赏赐,独自前往袁绍军找刘备去了。

关羽在战场上取得了很多胜利,但是温酒斩华雄、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战绩都是假的。

华雄并没有死于温酒之间的尴尬,杀他的是“三国”另外一个英雄——孙坚。

诛杀文丑是曹操和徐晃的战绩,白马之战后,曹操领着600多人的骑兵随同辎重部队撤离战场,遭遇文丑和刘备的五千多骑兵袭击。

三国中让关羽尴尬的三名武将(关羽真正害怕的大将只有5人)(4)

曹操故意放纵袁绍军洗劫辎重,趁其放松之际,令徐晃带着600骑兵实施反击,于乱军之中击杀文丑。好在刘备逃过一劫,不然关羽要和曹操不死不休了。

过五关斩六将则是元代说书人杜撰的内容,最终被罗贯中写到了小说里,关羽是从战场直接逃跑而非从许昌离开,路上并无关隘阻挡。

曹操爱惜关羽才能,不大可能派人阻挡,曹操部下曾谏言追杀关羽,曹操却说:“各为其主,不必追了”。

但这样一个敢于在万军之中取敌上将首级的猛人关羽,也有令他忌惮的人,毕竟三国时期猛将如云,战场并非关羽唱独角戏。

02、周瑜、张辽:并未真正交手的大敌

从唐代开始,出现了追封古代名将的习惯。除了关羽,同时期还有周瑜、张辽等7人被唐宋两朝设庙祭祀,至少在唐宋人看来,他们都是不输关羽的将领。

提起周瑜,现代人想到更多的是有才但心胸狭窄的形象,被诸葛亮气得英年早逝。

三国中让关羽尴尬的三名武将(关羽真正害怕的大将只有5人)(5)

其实除了周瑜打赢赤壁之战、娶小乔为妻、三十六岁去世外,小说中其他情节基本都是罗贯中杜撰的。

相对关羽,周瑜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文武全才,既能战场建功又能安邦定国;二是有眼光,知人善任是个帅才。

周瑜有着独特的政治眼光,他原本在袁术手下做事,但是觉得袁术目光短浅不成大事,反倒和孙策、鲁肃关系打得火热。

孙策创业初期,周瑜经常带着家丁和家财帮助孙策,后来周瑜找了个机会,脱离袁术投奔孙策,被委任要职。

孙策身亡、孙权尚未即位的时候,东吴权力交接尚不明朗,只有周瑜以君臣之礼觐见孙权。

孙策、孙权两兄弟都很重用周瑜,使其在日常行政和作战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国中让关羽尴尬的三名武将(关羽真正害怕的大将只有5人)(6)

周瑜在三十六岁时因病去世,临终前,他推荐鲁肃接任自己,而鲁肃可不仅仅是小说中那个老好人形象,他也是一个猛人。

周瑜虽然推动东吴和刘备联合抗曹,却早就看出刘备的威胁,在赤壁之战后建议孙权软禁刘备,临终时依然念念不忘提醒孙权防范刘备。

事实果然如周瑜所料,刘备后来确实给东吴带来很大麻烦。

周瑜正风光时,刘备势力很弱小,周瑜给孙权提出的建议是“取蜀,并张鲁,联马超,再以襄阳为根据地蚕食曹操”。

彼时一旦周瑜发难,关羽纵使有万夫不当之勇也无法保全刘备,关羽如何能不怕?

不过历史没有如果,孙权没有采纳周瑜的意见,周瑜到死也没有等到吴蜀开战的那一天。

三国中让关羽尴尬的三名武将(关羽真正害怕的大将只有5人)(7)

张辽是关羽在曹营时的搭档,两人关系很好,以至于关羽曾经对张辽说出了日后会脱离曹操的心里话。

曹操当初显然有监视关羽的目的,所以能和关羽搭档的张辽显然不是庸人。

张辽自幼生活在汉朝边塞,经常参与和游牧民族的冲突,年纪轻轻便久经沙场,个人武力恐怕不在关羽之下。

战斗之中,张辽十分擅长带领少数精锐骑兵突击数量优势之敌。建安十二年曹操争乌桓,行军中曹操脱离大部队只带少数先锋孤军深入,遭遇乌桓重兵。

张辽不惧对方人多,趁乌桓军立足未稳立刻带兵冲击,不仅击溃敌军,还把乌桓军主将、以骁勇著称的单于蹋顿斩杀。

建安二十年,张辽与乐进、李典等将领兵7000守合肥,遭遇孙权十万大军围攻。

张辽率800精兵冲破吴军防线,亲手击杀数十士卒和两名吴军将领,直冲到孙权帅旗之下,若非护卫给力,孙权恐怕要就此饮恨。

三国中让关羽尴尬的三名武将(关羽真正害怕的大将只有5人)(8)

关羽和曹操大军激战于樊城时,曹操派出了张辽压阵,如果不是徐晃先挫败了关羽攻势,张辽和关羽可能真的要兵戎相见了。

张辽击杀单于、差点打出“十万军之中取公侯首级”的成就,比之关羽斩颜良不遑多让,如果两人真的战场相见,张辽关羽孰胜孰败也未可知。

03、庞德:最后的手下败将

庞德是东汉末年名将,对曹魏的忠诚,不弱于关羽对刘备,在被关羽击败的将领中,他是给关羽造成最大人身威胁的将领。

庞德原本是降将,跟过马腾、马超、张鲁,他还有个兄弟叫庞柔,在刘备手下做事,这导致庞德虽然受到曹操善待,但是因为其经历,经常受到猜疑。

其实这也怪不得庞德,三国时期的门阀士族们大多是多头下注,即使是诸葛亮也是三兄弟分别效力于魏蜀吴。

当时军队作战中也常有类似西方的“骑士之风”,将领打败仗后投降并不丢人,只要别像吕布那样反叛就行。

三国中让关羽尴尬的三名武将(关羽真正害怕的大将只有5人)(9)

饱受猜忌的庞德,战前放言“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抱着必死之心上战场,作战无不拼命。

关羽北伐一路势如破竹,终于在樊城遇到了硬骨头,关羽久攻不下,还不幸被流矢射中左臂。

关羽刮骨疗毒是真事,和小说不同的是主刀医生非华佗——他有麻沸散,怎么会让关羽保持意识清醒挨刀呢?事实上华佗早在十几年前就死了。

就是关羽这样一个挨刀都能谈笑自若、照常饮食下棋的猛人,遇到了庞德也要皱几下眉头。

于禁、庞德带领的援军多达三万,令关羽的战场形势逐渐不利,但是傲气的关羽不愿意撤兵,在城外同庞德激烈交战。

《三国演义》中曾描写关羽评价庞德刀法惯熟,“真吾敌手”,这几乎是小说中关羽评价最高的敌人了。

三国中让关羽尴尬的三名武将(关羽真正害怕的大将只有5人)(10)

而真实的庞德也确实让关羽头疼——他一箭射中关羽前额,关羽纵横疆场这么多年,从未离死亡如此之近,内心难免悸动。

最终关羽靠着老天爷的帮忙和曹军的低级错误打败了庞德,时值秋雨淋漓,汉水暴涨,樊城下平地积水最深处有五六丈之深,于禁庞德军驻地低洼,被洪水淹没。

庞德在洪水中幸免,但是部队损失惨重,幸存者被洪水分隔在孤立的堤坝上,难以互相支援,而关羽军早有准备,乘船射箭围杀被困的曹魏军。

曹魏军大势已去,几名下属欲投降被庞德斩杀,庞德力战不止,最终落水被擒。关羽劝他投降,庞德却说“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遂被杀害。

至此,关羽完成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胜仗,樊城附近的民众、民间武装纷纷归附,曹魏的刺史胡修、太守傅方投降,关羽威震华夏。

庞德见证了关羽最后的辉煌,但是很快关羽就遭遇宿命中的敌人——徐晃、吕蒙,用不了多久他就要和庞德作伴了。

三国中让关羽尴尬的三名武将(关羽真正害怕的大将只有5人)(11)

关羽率兵北伐,正是按照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提出的战略。

但是诸葛亮对北伐想得多少有些想当然,关羽再厉害也不可能自己挑战整个曹魏军事集团,也不可能独立抗衡吴魏两方的夹击。

04、徐晃、吕蒙:一代传奇的掘墓人

徐晃和关羽是同乡,关羽身陷曹营时两人关系就很好,由于于禁庞德战败,樊城形势危急,徐晃担负起曹魏军解救樊城危机的重任。

徐晃官渡之战中打败了刘备,建安二十三年又在汉中击败刘备军队,如今又赶到樊城对阵关羽,他似乎天生和刘备“犯冲”。

曹魏援军越来越多,关羽感到压力倍增,其军营防卫森严,外围布设了十重鹿角(一种阻碍敌军前进的障碍),一旦有人来攻,必然损失惨重。

徐晃到达战场后,感觉无法直接攻破关羽军营,遂使用声东击西的计策,引诱关羽亲率五千多人主动出击,最终两人在一个叫四冢的地方遭遇,即将进行野战。

三国中让关羽尴尬的三名武将(关羽真正害怕的大将只有5人)(12)

徐晃刚和关羽见面,就给关羽来了个下马威。当时两人隔着许远对话叙旧,须臾之间徐晃突然对部众下达军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

关羽闻言内心惊怖,说:“大兄,是何言邪!”徐晃回答:“此国之事耳。”

随后两军开战,徐晃所部虽然大部分都是新兵,战场表现却不俗,最终关羽军落败,匆忙退入大营,但是徐晃紧追不舍,一路紧贴着关羽的部队。

关羽败得狼狈,后卫部队无法阻止徐晃追击,竟然被徐晃跟着溃兵冲入军营,他此前布下的十重鹿角就此被攻破。

徐晃是鲜有的在正面击败关羽的将领,此番得胜解除了樊城危机。

关羽虽败,但还有一战之力,可是徐晃命人射入其营中的密信让他进退不得——东吴要袭击荆州。

不久后一个更可怕的消息传来,荆州失守,而夺占荆州的东吴将领正是吕蒙。

三国中让关羽尴尬的三名武将(关羽真正害怕的大将只有5人)(13)

吕蒙在建安二十二年担任都督,他的前任鲁肃时常顾及孙刘联盟一直行事谨慎,但是吕蒙不管什么联盟,上任前就惦记着怎么拿下荆州,如今大权在握,更是积极准备开战。

建安二十四年,吕蒙称病休养,关羽被麻痹以为荆州防卫无虞,遂出兵北伐,后来又从荆州撤走很多部队,可见关羽对吕蒙有所忌惮。

只是关羽没想到吕蒙是诈病,竟然“白衣渡江”迅速夺取荆州。

关羽派人联络吕蒙,吕蒙就带着关羽的使者游览荆州全城,告诉使者蜀军的家眷已经全被扣押,但是都受到善待。

扣押家人的招数虽然下作却很有用,关羽不注意控制消息传播,任由使者把荆州现状扩散出去,导致关羽的下属斗志全无,在后续的战斗中逐渐逃散。

关羽面前有徐晃阻挡,背后有吕蒙抄家,在多方围攻之下连吃败仗,被迫败走麦城;逃至临沮时只剩十余人跟随,又再次遭遇吕蒙的伏兵,和儿子关平一起被生擒。

三国中让关羽尴尬的三名武将(关羽真正害怕的大将只有5人)(14)

关羽不肯投降,孙权可没有曹操的耐心,遂将之斩首。关羽首级送曹操后被葬于洛阳,尸身被孙权埋葬于当阳,刘备在成都为他建衣冠冢。

至于吕蒙之死,并不是被关羽魂魄所杀,实际上是因为积劳成疾或者感染瘟疫而亡。

05、孙权:关羽必须死

关羽的死亡,有三件事比较诡异,第一是为什么没人救援,第二是为什么荆州能迅速失陷,第三为什么孙权会不耐烦地要杀关羽。

世人传颂关羽的忠义,殊不知他“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在职场上领导和下属都喜欢,唯独同僚不待见,会遭受怎样的困境?

关羽对自己人很傲气,马超归降刘备的时候,关羽专门修书一封问诸葛亮马超才干如何,诸葛亮的回复也很有意思,说马超可比英布、彭越,但是不及你关羽超凡出众。

关羽看了回信后很高兴,但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竟然把诸葛亮的回信交给幕僚们传阅。

关羽对待同僚态度最恶劣的一次,是刘备自立汉中王分封诸将。

三国中让关羽尴尬的三名武将(关羽真正害怕的大将只有5人)(15)

当时关羽被授前将军,听说老将黄忠被授后将军,竟大怒不接受任命,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险些酿成大祸。

关羽在樊城前线落败后曾向刘封、孟达求援被拒绝,不排除刘孟确实存在守卫之地不安定、不敢出兵的因素,但谁知道是不是因为关羽平时得罪了刘孟二人呢?

关羽北伐期间留糜芳、士仁驻守荆州,因为准备粮草出错,他们被关羽威胁“等我回来再收拾你们”。

一般情况下,关羽说这种话一般不会被当真,只当是脾气暴躁的领导说的气话,但麻烦的是关羽平时轻视糜芳、士仁,导致二人把关羽的话当真了。

关羽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价,吕蒙袭击荆州时,糜芳、士仁直接投降,导致荆州迅速沦陷。

关羽对待自己人的态度尚且如此,对待其他势力的态度可想而知。

三国中让关羽尴尬的三名武将(关羽真正害怕的大将只有5人)(16)

关羽镇守荆州时,孙权曾想和关羽联姻,一方诸侯要和一位将军联姻,将军不同意也就罢了,可是关羽却把孙权的联姻使者大骂一通。

关羽有没有说出“虎女焉能嫁犬子”的话未可知,但是关羽确实驳了孙权的面子,更失去了通过政治联姻保护荆州安全的可能。

关羽战败被俘,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投降的,曾受屈辱的孙权又有何理由留着关羽呢?

史学家陈寿曾言“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关羽必须死,这是他的性格使然,其中教训使人警醒啊。

参考文献:

1、《三国志》;陈寿

2、《华阳国志》;常璩

3、《后汉书》;范晔

4、《资治通鉴》;司马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