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荣启(1917—1999年)是天津相声名家,父亲郭瑞林是著名相声老艺人,以“柳活”著称,曾经为万人迷李德钖捧哏。郭荣启自小就由师叔李瑞锋开蒙,在11岁正式拜师“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马三立之父)。上世纪40年代,进入了常连安创办的启明茶社,后来给常宝霖捧根,再后来和刘宝瑞结成了搭档。两个人合作期间,是互为捧逗,这个在相声届的术语叫“打铁”,逐渐就是走红的曲坛。在1914年,郭荣启先生就开始和捧哏名家朱相臣合作。朱相臣先生是张寿臣的徒弟,郭荣启先生是“寿”字辈的,朱相臣是“宝”字辈儿的,叔侄这两位合作堪称是如虎添翼,进入了郭荣启先生艺术生涯最为巅峰的时代。

郭荣启笑坛点将录1(笑坛点将录之插翅虎)(1)

郭荣启

解放之后,郭荣启就参加了天津市的曲艺团,50年代后期又改和李寿增搭档。但是因为郭先生这个身体一直不太好,所以很少演出,就转而从事了教学工作,主要是在少年训练队。后来到了改革开放之后,由这个张振圻和马志存,先后为其捧哏。那个时候,就录下了一些珍贵的资料,现在看来,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了。郭荣启是以“学”闻名,特别擅长表演“倒口”活,还有柳活儿之类的节目。他的代表作当中,有很多都是这两类的段子。比如《绕口令》《怯拉车》《拉洋片》,这个当中学山东话的时候啊,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说明他在青少年的时代是下了苦功夫练的。当时郭荣启先生还年轻的时候,经常到天津最好的鲁菜馆登瀛楼,还有天和玉跟这个跑堂的山东伙计学说山东话。除了山东话之外,他还学了河南话比如在这个《学坠子》的这块活当中,还有宝坻话在《杠刀子》这段活中,那是无一不精、惟妙惟肖啊,能够很好的掌握这些方言的这个乡音特色。

至于他的柳活,一方面,他遗传了父亲的好嗓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还有一方面呢,他是苦学苦练,得到过名家的指点。所以郭先生的这个学唱啊是很到位的,那可不是咱们平常所说的,“像不像、三分样”的水平。而现在的演员呢,每逢学唱河北梆子都爱唱银达子老先生《打金枝》当中最耳熟能详的那句“就是这一件蟒龙袍是真真的可体,这本事你丈母娘亲手儿做来的。”就这两句,那么网上呢,有银达子晚年演出这出戏的音配像啊,听过银达子老先生原声的,可能就会有这种感觉,在所有学唱的相声演员当中,最接近的,应该说就是郭荣启先生的这个版本了。尤其是在这个《拉洋片》前面有一块垫话的部分,要学唱大金牙焦金池演唱的怯八张,就是《小寡妇上坟》那一段。虽然上了年纪啊,而且气力呢有所不及,但是现在在听郭先生这段呢,还是非常有韵味的。特别是最后一句,“撇下了小奴,我是孤苦伶仃啊”,就那个滑稽的甩腔很见功力啊!

郭荣启笑坛点将录1(笑坛点将录之插翅虎)(2)

郭荣启与马三立

顺带说一句,郭德纲郭先生在闹公堂里啊,学的那段拉洋片,估计应该是小金牙罗沛霖在解放后上演的新曲目,因为在传统曲艺当中,李自成都是作为闯贼而出现的。比如说在这个曲艺作品《宁武关》里,还有《贞娥刺虎》《明末遗恨》《煤山恨》等等。解放之后啊,这才出现了歌颂农民起义的剧目,比如《闯王旗》这个,是根据小说家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改编的京剧。后来呢,著名的演员张伯扬,他也唱过单弦儿的《闯王旗》,最能说明这个变化的就是梅花大鼓《指日高升》中的一句“明朝的闯贼,他叫李自成”,这个可不是我瞎说啊,有金万昌的老唱片为证,金老唱的就是这个老词。那么解放之后就不能这么说了,所以在演这个剧目的时候啊,这句就改成了“明朝的闯王,他叫李自成”。

因此我说呢,这个大金牙呀,他是绝对不可能唱歌颂李自成的段子的,而小金牙呢,它是解放后靠唱新段子走红的,他才有可能去唱这种歌颂农民起义的节目。再有就是提起郭先生,不能不提他的两大看家之作,《打牌论》和《绕口令》。郭先生,这两档节目啊,那都是从为数众多的版本中脱颖而出的。他最后一次公开表演的节目就是单口版的《打牌论》。这两段节目啊,是最为观众所熟悉的,可以说他们是他继承传统改革创新的成功范例。

郭荣启笑坛点将录1(笑坛点将录之插翅虎)(3)

1984年郭荣启、张振圻《打牌论》

《打牌论》是改编自传统相声《赌论》,现在留下过北京高德明演出的版本,郭先生在这个段子当中是惟妙惟肖的,描摹了旧时代天津中下层百姓的小市民生活,那真是一份历史的活教材。一般啊,都把马三立先生看做“演”相声的代表人物,但是郭荣启先生在打牌论当中对小市民的刻画,那是令人叹为观止,他是非常细腻的。刻画和表现出了比如输家、赢家、凑手的等各类打牌人的逼真语言和神态动作。

《绕口令》这个段子,术语叫做“怯绕”,这是一段传统节目。其实传统的演法是不用倒口的,比如现在留下的刘宝瑞、郭全宝啊,两个人合说的这个绕口令就是不倒口的演法。那么上世纪30年代啊,郭荣启先生在张寿臣老他的指点下呢,对这个节目进行了整理,加上了倒口,并使之成为自己的招牌节目。

它能够根据演出情况灵活地调整段子的内容,我们可以去细听,感觉现在留下的多个版本的绕口令的内容都并不一样,这个段子、难度有三:第一个呢是要保持着外乡人初入大城市的身份;第二个是要塑造的人物啊,是一个不懂装懂,好为人师的形象;第三个呢,就是让每个演员都能很流利的表演绕口令,如何做到让观众信服啊,这个人物他确实是想说而又说不上来,这个是最难的。其实我们看有的水平不高的演员演来给人的感觉是他明明能说上来,而故意啊,不说上来,这个就不对了。而郭先生拿捏的这一点呢,就非常的到位,他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初入城市的外乡人的形象,那么到现在为止,其他的演员还都没演出,这种身份特征来。

郭荣启笑坛点将录1(笑坛点将录之插翅虎)(4)

郭荣启、张振圻《卖布头》

郭荣启笑坛点将录1(笑坛点将录之插翅虎)(5)

郭荣启、李寿增《八大改行》

关于郭荣启先生的缺点,我想因为他留下的音像资料过少,给一般人的印象,仿佛他只会《打牌论》和《绕口令》这两个段子似的。其实郭先生会的节目是相当多的,他和刘宝瑞搭档的时候,据说曾经在电台连续演出四个多月不翻头,可见他所会的节目之丰富了。相声界不是有句俗语吗“许你可以不说,但不许你不会”,我想这一点呢,对于郭荣启先生那是绝对贴切的。

不过是由于解放后的限制,他很多拿手的节目都不能上演了,其实他有一大批倒口的节目,但是什么事儿都是有一个历史条件的限制。因为据说这个倒口类的节目,在解放前,确实是有嘲笑乡下人的成分。这个其实有挺多的,大家可以去听一听,比如《怯拉车》《怯洗澡》之类的。那么在解放之后,“解放”了嘛,所以基本呢就都被禁演了。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当时都提倡解放思想,这才正式开禁。,么因此郭先生有很多拿手的节目都没有及时的留下录音资料。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恭郭荣启先生由马志存捧哏录下过这个《拉洋片》《怯拉车》等几段节目。

但是一来,他上了年纪了,二来呢,捧哏的马志存和郭先生搭档,实在有些不太相称,因此这些节目多少都有些遗憾。郭先生跟张振圻合作的节目就很合适,这是因为呢,不仅两个人年纪相仿,而且舞台经验还有火候也凑手。如果能一直的长期合作下去,那绝对是一对儿火档。

推荐曲目:

1.《打牌论》,这个毋庸置疑是郭荣启先生的看家节目,他一生留下了不下十个版本,我觉得自己呢,也恐怕没全听过,就我听过的版本来说吧,有两个我认为是最有欣赏价值的,一个是他1956年和朱相臣合作的版本,那个时候他正是年富力强。第二个呢,是光盘上,他和张振奇合作的录像版本,这一段最为完整,从垫话到正活,那转换的非常自然,而且从表演上来说也非常之细腻。应该称得上是殿堂级的作品。

2.《绕口令》,我个人觉得他早年和朱相臣合作的版本是最好的,气力充沛,而且朱相臣的捧哏也非常适当冷峻且犀利。

3.《学坠子》,郭荣启和朱相臣合作的《学坠子》,也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那个“叫眼泪”的底,一个是“开会”的底。这段作品非常全面的展现了郭荣启先生“学”上面的功力,前面是柳活,后边是倒口,尤其是学河南坠子演员,乔利元的《洞宾戏牡丹》真有韵味。

4.《八大改行》,郭荣启他有几段节目是和侯宝林共有的,比如传统活当中的《八大改行》,新活当中的《夜行记》。那么这段《八大改行》啊,实际上是侯宝林先生的代表作,侯先生改名叫做《改行》了,有所整理和发展。郭荣启和李寿增合作的一个版本,那是照着老路子演出的,有很强的文献价值。

5.《卖布头》,《卖布头》这段相声老活啊,版本是最为众多的。郭荣启和张振圻合作的录音呢,还是显得卓尔不群。因为他的这个卖布头的腔调啊,带有浓厚的河北高阳的乡音啊,非常真实可信。那么现在有的演员,都把这个节目作为一个柳活来演,炫耀自己的嗓子。而郭荣启先生的这段表演呢,他显得就是在模拟小商贩做买卖,这个才是恰当的表演方式,因为它诠释了创作的初衷,这是我个人的想法。

6.《怯拉车》,这个是郭荣启和马志存合作的一段精品。我个人呢,还看过郭荣启表演的单口版本的怯拉车,那个是庆祝天华景戏院重新开业时候的演出录像。其中呢,这个段子很真实的反映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市民生活的画面,特别是其中的一句“唱戏的白玉霜长得好看,他可得拉你啊”,很有历史沧桑感。

7.《杠刀子》,郭荣启表演的单口相声数量并不多,这段应该说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他也是郭荣启改编传统相声成功的范例。这个段子呢,有的时候也有叫做《高眼》的,据说传统的演法,这位“高眼”的女人呢,实际上是妓院里的女子。那么郭荣启先生改编的时候啊,就变成了酒铺里的卖酒,女主人这个改变呢,应该说是自然、合适。因为在解放之后呢,确实有那么一段时间,一直都有开酒铺的说这个段子的时候啊,特别是其中学剃头师傅的内几句宝坻话,非常有意思。

8.《扒马褂》,传统的著名的群口相声《扒马褂》,这段不用多说了,马三立、赵佩茹还有郭荣启这个版本啊,是公认的经典当中的经典。但这一段儿呢,有一点要值得注意的,就是按角色来分呢,马三爷是逗哏,赵佩茹是捧哏儿,郭荣启先生是腻缝。这一点呢,容易被后人所忽略。

9,《夜行记》,《夜行记》这个段子呢,现在公认是侯宝林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但是除了侯宝林先生啊,天津的郭荣启、朱相臣,常宝霆、白全福,王佳琪、于佑福还留下过三个版本。其中郭荣启先生这个版本呢,演的具有非常浓郁的天津特色,可以和侯宝林先生的版本一较高下。

最后介绍一个呢,就是《看山虎》,这个是郭荣启先生表演的歌颂型单口相声当中的成功之作。其实这个歌颂型相声本就不好演,那么用单口相声的形式来表现出来,还能让大家发笑啊,这个难度就更大了!

郭荣启笑坛点将录1(笑坛点将录之插翅虎)(6)

郭荣启、马三立、赵佩茹合作《扒马褂》

说完郭先生,咱们附带着说一位相声名家,就是谢天顺谢先生。谢天顺先生是1946年出生在曲艺世家。他走的时候是2018年十月份,一提到这个月份啊,就让我想起了当时很诡异的一件事儿啊,就是那个九到十月份啊,这一个月可以说是相声门的黑色一个月。走了好多的相声门的人。集中走的。比如说“四蘑菇”常宝华先生,还有魏文亮先生的姐姐魏文华,还有田立禾先生的老伴张文霞先生,还有刘坏水儿刘文步先生啊,还有师胜杰先生,还有就是谢天顺先生。

谢先生他的祖父是谢派单弦的创始人谢芮芝,谢芮芝56岁以前也说相声。他是万人迷李德洋的代拉师弟,败在了恩绪的名下。那么谢先生的父亲谢舒扬,他是荣派单弦创始人荣剑尘的大弟子,给谢芮芝伴奏多年,谢天顺就是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面,走上艺术道路,那是自然的顺理成章。

谢天顺,最为黄金的时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和马志明先生搭档的那个阶段。众所周知,马先生和谢先生呢,那个时候所留下的很多节目都是后学的版本,那么为什么在这里特意说一下他呢?因为他本人也是在1985年拜在了郭荣启先生的门下,谢天顺拜师之后呢,捧哏水平很高,既稳健又不失灵活,对当时的马志明的表演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可惜啊,后来两人裂穴了,这之后啊,马志明换了黄族民先生,作品跟艺术和名望呢,也与日俱增。

时至今日,已经是成为天津相声界的头一块牌子啊,这不是我说的,这是相声名家王文玉先生说的。而谢天顺呢,则先后就为常宝丰、刘俊杰、刘西雨等捧哏。但是啊,他逐渐成为了天津相声界二三路的演员,当然我这里所说的三路啊,尽是从名气上来衡量的啊,并不涉及艺术水平的高下。头几年呢,加入了北京德云社,大家都知道,可见啊,人这一生的境遇也是很难预料到的。从马志明和谢天顺先生的两个人不同的艺术道路也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咱们再说回来,郭荣启先生的艺术巅峰之期啊,那是在1946至1956这十年当中,他得到了朱相臣的辅助是如虎添翼,所以就管他叫做“插翅虎”。再一个呢,根据水浒传里边的描述啊,还有线索,美髯公朱仝与插翅虎雷横啊,两个人非常友善。那么郭荣启晚年呢,约请的是张振圻为他捧哏,张振圻先生为“美髯公”。那么郭荣启先生,自然就是“插翅虎”了(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