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人死后将进入另一世界,他们还像活着的人一样生活,供奉、祭祀活动的初衷大概由此而来,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礼制建筑物有哪些?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礼制建筑物有哪些(礼制建筑)

礼制建筑物有哪些

古人认为人死后将进入另一世界,他们还像活着的人一样生活,供奉、祭祀活动的初衷大概由此而来。

从考古资料来看,早在夏商时代,墓地就有了祭祀性建筑,春秋战国时代,这种墓上建筑遗迹发现得更多。陕西凤翔秦公陵、河南辉县的魏王陵、河北平山的中山国王陵等,陵墓之上都发现了房屋建筑遗迹。中山国王陵中出土的铜版《兆域图》,详细绘制出了陵墓之上享堂建筑形制。

目前知道的先秦时代陵墓之上的享堂之类建筑物,平面绝大多数为方形。

自秦始皇陵开始,寝殿成为帝陵的主要祭祀性建筑,它实际上就是商周时代的享堂。秦始皇陵寝殿平面仍为方形。西汉时代帝陵寝殿建筑平面由过去的方形变为长方形。这种平面形制的变化,似与仿照皇帝生前宫室有关。寝殿既为帝陵正殿,就要仿照皇宫大朝的前殿,汉代皇宫前殿建筑平面一般为长方形。

陵墓的陵寝建筑,战国时代以前一般筑于墓上,秦东陵和秦始皇陵已将其移于墓侧,但仍在陵园之内。约从汉景帝阳陵开始,这类建筑营建于帝陵和后陵陵园之外,但仍在 “大陵园”之中。东汉帝陵陵寝建筑大多位于帝陵封土东侧或南侧,帝陵陵前增加了石殿之类建筑。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因连年战乱,为避免盗掘,帝王陵墓流行“薄葬”方式,多“不封不树”,不立寝殿,不造园邑。北魏冯太后的永固陵前建祠庙性质的永固石室,开始恢复秦汉陵寝制度,并有所发展,神道置大型石雕。南朝帝陵多有享堂,陵园有大型石柱、石兽。

唐代诸帝陵一般于陵园之内、南门之北营筑献殿,亦称“寝殿”,这是陵园中的主要礼制建筑,是用于祭祀典礼的大殿。在陵园以南西侧,即陵区西南部修筑下宫,亦称“寝宫”,“下宫” 因位于山陵之下而得名。这是陵区宫人、官吏等守陵人居住的地方,也是供奉陵墓主人灵魂日常起居饮食之处。

北宋帝陵礼制建筑基本承袭唐制,其上宫即汉之寝殿、唐之献殿。宋代下宫位于帝陵西北,这是依据当时的堪舆术选定的方位。南宋帝陵礼制建筑的上宫和下宫布局一改前制,安排在同一轴线之上。

元代帝陵沿用蒙古族“潜埋”方式,陵墓附近没有礼制建筑。明代帝陵取消了唐宋帝陵的下宫建筑,扩大了祭殿(即秦汉之寝殿、唐宋之献殿或上宫)建筑,以祭殿为中心,自成一组院子,从而满足了大规模祭祀活动的要求。祭殿东西对称安排了配殿。祭殿院子北通以陵墓为中心的院子,南连设置神库、神厨和碑亭的院子。三座院子在一条南北轴线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