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廉江趣味地名的最后一集,整理得很辛苦,希望廉江的朋友能够看到——

龙土、龙塘、龙眼根:都是因为传说有龙而得名。龙土是龙的故乡。龙塘有塘水色湛蓝色,相传下有蛟龙。龙眼根,据说这条村就是龙的眼睛。

名教:因为名教河而得名。名教,就是西汉大儒董仲舒倡导“审察名号,教化万民”,用它对百姓进行教化,称“以名为教”。内容主要就是三纲五常,故也有“纲常名教”的说法。

多浪:虽然靠海,便名字跟海浪没什么关系。原名“多粮村”,因临海湾多章鱼,土话称章鱼为“浪”,所以“多浪”就是“章鱼多多”的意思。

松明:这名字有来历。传说村有一井,人喝了井水后会聪明,初名“聪明村”。后据《重修石城县志》记载,因苏东坡经过这里,留宿,点燃松枝照明写诗,改名为“松明村”。

禄地:原名“福地”,后来觉得当官更好,所以改为“禄地”。禄即奉禄,官员的薪水。

碗尾:原名“烟尾”,以近烟头岭而得名,后来海湾如碗状,改为“碗尾”。

蟹地:并不是盛产螃蟹,只是因为地形似蟹。

塘蓬:因为这里有一间腾龙庵,原名“腾龙圩”。清朝时,有一个叫黄肇塘的人取“肇塘基业蓬勃兴旺”之意,改名为“塘蓬圩”,看来这人是个大老板。

湛江东山岛奇怪地名(湛江地名解析系列)(1)

廉江市塘蓬镇风光

六深:据说过去村前水田有烂泥井,曾有鹿深陷井中,所以叫做“鹿深”,后来为方便老百姓书写,改为“六深”。

六环:此地青山绿水,最早叫做“绿环树”,后改为“鹿环”(因为有鹿经过?),跟上面一样,为方便书写简化为“六环”。

牛岭:其实本与牛无关。因为近村有山似鳌头,所以最早叫做“鳌头岭”,取“独占鳌头”的意思。后来因为“鳌”字太难写,取白话谐音改为“牛头”。

丰田埇:这个名我觉得超搞笑,因为原名与现名的意思完全相反!清代中期,有居民初迁到这里时,田地荒芜,本叫做“荒田埇”,解放后觉得不吉利,改为现在这名。

那榔:那郎这个是古越语,即大片田地的意思。不知后来为何要加上木字旁。

那罗:这个虽然有个“那”字,却又不是古越语。原名“陀箩”,1958年改为“箩头”,1984年改为现在这个名。

同罗湾:原名厉害,跟香港的“铜锣湾”一个名,后简化成现在这个名。

官屋:原名跟现名一点关系没有。因为古时村边有那白树,围径一丈多,被台风吹倒,横跨两岸成桥,所以原名叫“那白桥”。后来不知为何改为“官屋”。

南充:居然跟四川的地级市“南充”一个名!但来历完全不一样,最早因为山上长满茅草,叫做“茅岭”,后不知为何改为“蓝埇”,1958年简化成“南充”。

高岭下:因为村庄位于高耸的牛牯岭下,所以叫这个名。

蛇坡:这又是一个改坏了的名。过去村里人练武,建有射箭场,最早叫“射坡”,后来以讹传讹为“蛇坡”。

彭岸:这是一个把姓氏搞错了的名字。该村初为庞姓所居,靠近鸭乸河,原名“庞岸”,后来因为“庞”“彭”在白话中发音差不多,误传为“彭岸”。

稔角:顾名思义,因山野长满稔子树而得名。

矮车:又又一个把好名字改掉的,原名“独龙坝”,不知为何改为“矮车村”。

长山圩:以为这里有一条长长的山?那就错了。据传三百多年前,一个叫林日梅的人为了建生祠,叫人从龙门坡传递砖瓦到这里,一信息之间建起三间屋,所以叫做“传山”,后来谐音为“长山”。廉江优质红烟多在此圩交易。

湛江东山岛奇怪地名(湛江地名解析系列)(2)

廉江市长山镇

成龙:哇,国际巨星的名,但不知为何会成为村名。

文林:原名“门林”,门前的树林的意思,后为了更文雅改为“文林”。

那蒙:这是一个古越语词,意为灰色的田。

青江背:村前有小河,村民习惯种青(一种灌木染料),所以叫小河为“青江”,村在青江的背后,即为“青江背”。

南蛇塘:因村前有塘,村后靠蛇形大山,所以叫这名。

凌垌:垌就是围起的田地,据传这条村为凌姓世居,现在还是不是就不清楚了。

黄埇:跟姓黄的没关系,因村后长了很多黄桐树,原名“黄垌埇”,后简化为这名。

横州坡:因为村建于横向的大岭上,岭下多坡,原名“横洲坡”,后简化为这个名。

鲫鱼塘:这个名字比较名副其实,因村中的鱼塘盛产鲫鱼而得名。

和寮圩:寮是茅草屋的意思。清代中叶已经成圩,原名“和寮塘”。因接近广西,木材交易量大。

三下:打一下,打两下,打三下?其实这名改得莫名其妙。原来因为该村在山下,所以叫“山下村”,已经够简化了还嫌不够,最终改为“三下村”。

下甶:甶,音“佛”,神庙的意思。因为村后岭建有神庙得名。

广朗塘:因为村前有宽广的鱼塘而得名。

马牯岭:因村后有大石,状似马牯而得名。

凤飞:后岭形似飞凤,所以叫“凤飞村”。

六凤:比上面凤飞还厉害,有六只凤凰?其实是因为传说村南河口有六块石头,每一块都形似凤凰。

长吉埇:原名不好听,因为村处在较长的田埇上,初名“长脚埇”,后觉得不雅,改为“长吉埇”。

板桥:跟吴川的板桥同名,估计来历都一样,因村前有木板桥而得名。

佳场:清朝初年,吴姓居住在此,认为此地最佳,所以叫“佳场”。

符竹山:因村后多赤竹,初名“赤竹山”,因与邻村同名,所以改“符竹山”。有人姓符?

盛大塘:村前有大水塘,但不知道为什么要用一个“盛”字?

新屋场:因为清初,一个彭姓家族喜欢搬迁,每迁到一个地方,都叫“新屋场”。

大江边:村处于罗江河南岸,所以叫了这个霸气的名。

卖麻:以为是卖麻绳?No,实际上是因为当地原是一马市,本名为“卖马”,不知后来怎么以讹传讹,成了“卖麻”。

湛江东山岛奇怪地名(湛江地名解析系列)(3)

旧社会的马市

夏插:因为夏天插秧而得名。

坡禾地:初名“船地”,后来因在坡上种禾苗而得名。建村300年历史,主要姓氏为谢。

黄竹江:因村东岸长黄竹,所以得了这名。

至此,廉江的村圩名解析终于完成了。可以看出,很多地方的地名,都曾经改变过,有的是因为不雅,有的是为了简化,有的是误传。从地名的演变,也可以看到当地历史的改变。有以下三个现象:一是有些字已经淘汰,现在不使用,连打字都打不出来;二是过去土豪乡绅地位高,地名便由他们取,会改掉不雅的字,甚至直接取为自己的名号;三是解放后,为了方便老百姓书写自己的村多,很多都作了简化,尽管有时会显得不伦不类,但地名却深入人心了。

关于湛江的地名,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