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觉得“佛系”不是中性词,更不是贬义词。而是对一个人生活能力评价的彻头彻尾的褒义词。
一个生活能力达到佛系水平的人,起码具备2个条件:
- 养得起自己。眼睛一闭一睁,钱就来了。
- 养得起保姆。眼睛一闭一睁,饭就来了。
所以教育学某种意义上也是成功学。教育孩子成不成功,很重要的指标是他将来的生活层次水平。
现实是很多孩子的佛系,是在家长不断供给的条件下维系的,也就是说他在人生最重要的16年里(幼儿园到大学)、在一个不需要担心生存需求的环境里佛系着。这样的孩子将来一定学不会支撑他佛系的本领,反而大概率会成为手脚并用的骆驼祥子。
当然,劳动最光荣。但就创造的价值讲,马云跟码农肯定不是一个量级上。
所以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呢?是给孩子传递一种成功学——
争分夺秒地实现梦想什么样的梦想能让孩子争分夺秒去实现?那一定首先是孩子的梦想,而不是家长自己的梦想。
家长把自己的理想凌驾于孩子的身上是不对的,放任孩子的发展也是不对的。
在没有梦想的状态下,人的惯性就是“水往低处流”,是不会往高处走的。
家长教育孩子的成功,首先在于能不能帮助孩子找到属于他的梦想,这里包含两个因素:
- 他的梦想一定是他喜欢的,愿意为之不懈努力的。
- 他的梦想一定是现实的,通过不懈努力能够实现的。
寻找梦想的过程,既是发现热爱的过程,也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过程。发现热爱,源于带着孩子多尝试多实践;认识自己,源于鼓励孩子多阅读多思考。
对人生的每一步都有稳健的规划
梦想是人生塔尖上的那颗星,90%的人没有梦想;在有梦想的人中,90%的人也摘不到那颗星。
所以一个社会只有1%的人是完全意义上的成功者——即别人认为他是成功者,他自己也认为自己是成功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平凡是人的泛属性,人生而平凡。伟大却是因人生突变引起的。不管是思想突变、还是人生际遇突变,教育的作用就是让孩子做一个有准备的人。
他既能够积累自己,也能够做好把握人生际遇的准备。
能帮助孩子找到人生目标的家长,在我眼里都堪称教育家。这样的家长很少很少。
能帮助孩子朝着人生目标的方向,指引一条明路,具备这样能力的家长其实不在少数。因为家长本身也是人生的实践者,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你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以辅佐,帮助他能对人生每一步都有稳健规划,并按照计划实现梦想,让人生的每一步都充满节奏感。
把人生目标分解成眼前的每一件事为什么“计划没有变化快”,因为对孩子而言,落实和坚持是人生最痛苦的事,尤其是在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阶段。
其实也没那么难。当大目标兑换成每一天具体的事,每一件事具体而又不太艰难的小目标。你会天天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而这些小成功都是通往梦想的路标。
家长的角色就是友好地提醒和陪伴孩子。
那些动不动就跟孩子闹掰,把孩子比作神兽的家长,只是在教育上投入的精力太少。这种精力不是以补课费用衡量的,也不是你给孩子做了多少顿饭、在他的吃穿住行上做了哪些琐碎又伟大的事。
这种精力就是陪伴,朋友式的陪伴,仅此而已。而且这种陪伴从幼儿园阶段就应该开始,贯穿小学、初中、高中。
这种陪伴不是以照顾者而存在,坐在他旁边看他写作业?或者自己玩手机?不服就骂、不听就打?错了。你要跟他做一样的事,做对你而言也充满意义和梦想的事。
教育孩子也是一项付出和回报遵循价值交换关系的事项,良好的教育习惯并不会让家长感到疲惫,关键看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