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对于人性,作家周国平曾这样论述:“一个人对于人性有足够的理解,他看人包括看自己的眼光就会变得既深刻又宽通,在这样的眼光下,一切隐私都可以还原成普遍的人性现象,一切个人经历都可以转化成心灵的财富。”一位好的作家,最善于做的事情莫过于讲故事以及描绘人心,作家余华无疑便是其中一位。

许三观卖血记给现代人的启示(许三观卖血记最动人的品性)(1)

1995年,余华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出版,截至今天,这本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欲望的小说仍被很多读者所喜爱并反复阅读,并被翻译成多个版本远播海外,且在韩国被翻拍成电影。

在《许三观卖血记》里,主人公许三观是复杂的,他有着小人物的自私、贪婪、狭隘,让人嘀笑皆非;但他同时又是实诚的、善良的、富有担当的……

许三观卖血记给现代人的启示(许三观卖血记最动人的品性)(2)

1.大苦之下坚韧,大悲之下顽强

《许三观卖血记》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讲述了小人物许三观如何靠着一次次卖血娶妻生子、又靠着卖血渡过饥荒以及救治重病儿子的故事。

在余华构建的“世界”里,落后、贫穷是那个年代的主题词,因为地里种出来的东西往往只能填饱肚子,想娶媳妇、建房子,人们的出路只有一个——卖血。

以传统的眼光来看 ,卖血意味着潦倒涂地,意味着境地凄惨,但在余华笔下,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生活状态并不苦情,相反,他们在大苦之下的状态坚韧且乐观,喜感中带着滑稽,甚至呈现出荒诞的状态,让人“嘀笑皆非”。

许三观卖血记给现代人的启示(许三观卖血记最动人的品性)(3)

在书中这个“世界”里,判断一个男人身子骨是否结实,判断标准是——他是否卖过血。能卖血,是一种“荣耀”,证明这个男人足够结实、健壮,有能力撑起不易的生活,是一个男人能否在拯救家庭于危难之中的“标志”。而文中人物对卖血的“逻辑”也是诙谐的,如带许三观第一次完成“卖血”壮举的根龙、阿方,他们会给“卖血”找出很好的理由,如“人的血就像一口井,你不用它也一样多。”如他们会在卖血前拼命喝水,把尿肚子撑得很大很大才顶着“怀胎十月”的肚子小心翼翼地去卖血,因为以为这样能把血液冲淡冲多……

在余华的笔下,《许三观卖血记》里的底层人物是善良的、粗俗的、诙谐幽默的、一根筋的。他们会拿李血头和阿英的“事”玩笑取乐、因被戴了绿帽子而教自己儿子长大去强奸对方的女儿……余华笔下的世界,是对底层人生活的“浮世绘”,他们会相互扶持又会彼此倾轧、他们会苦中作乐但所作所为令人捧腹又让人陷入沉思,因为他们很多时候就是我们,而我们如处同一环境,或还不如他。

许三观卖血记给现代人的启示(许三观卖血记最动人的品性)(4)

2. 深植内心的纯良与大爱,是动人的性格基础色

很多人读《许三观卖血记》这本书,会被许三观身上的精神所感动,这本写成于1998年的书,至今仍被诸多热爱文学的人所推崇。

许三观是复杂的,他小农思想浓重,听说一乐是许玉兰和何小勇的孩子,为自己当了九年的乌龟生气很多天。为寻求心理平衡,他在去看望工友林芬芳时出轨;面对一乐打伤方铁匠的孩子需要赔付医药费,他让许玉兰自己去问何小勇要医药费,理由是一乐是何小勇的孩子,不归他管;他带着二乐三乐去吃面,唯独不带一乐,让一乐想吃找亲爹何小勇;但他又是善良的,当知道一乐因为没能吃面而“离家出走”时,他着急寻找,找到孩子后背着一乐去吃了面;他恨何小勇恨得牙痒痒,但当何小勇出车祸命在旦夕需要一乐配合叫魂时,他虽然嘴上骂骂咧咧却还是私底下让一乐去。在一乐完成叫魂的仪式后,他当众用菜刀划破自己的脸并宣布:“你们中间有谁敢再说一乐不是我亲儿子,我就和谁动刀子。”

许三观卖血记给现代人的启示(许三观卖血记最动人的品性)(5)

穿越血缘、割破世俗眼光,许三观动人的“举动”无疑把这一幕都刻进无数读者的心,这对于被推来推去的一乐来说,是一种触及心底的肯定与维护。对注重血缘关系,讲究人伦纲常的中国社会,特别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许三观此举勇敢、仁义、动人,是一种基于性格底色的纯良与大爱。

美斯特恩曾说,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绝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对许三观来说,无论他武装得多“张牙舞瓜”、嘴上多骂骂咧咧,但性格里的淳朴、善良、宽容才是他最大的“基础色”,也是动人之色。

许三观卖血记给现代人的启示(许三观卖血记最动人的品性)(6)

03.最动人的品性,是越过狭隘后凸显的人性光辉

中国文化历来关乎人性的探讨的作品很多,荀子就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但我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或许没办法成为完美、完全摒弃劣根性的人,但社会发展至今。人却又是善于总结且趋于向美向上的,因而人们往往歌颂性格完美且品格高尚者,贬低渺小且自私自利者。

许三观的形象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与其在大是大非面前掐掉“小我”,成全“大我”不无关系。《许三观卖血记》全书最高潮点在于,一乐生了肝炎、病情严重,在钱少、医疗条件差、一乐又不是亲生儿子的情况下,许三观毫不犹豫,他先让老婆许玉兰带着一乐去上海治病,而自己则在后面一路卖血一路为一乐凑医药费。一路上,他衣着单薄,风餐露宿、吃尽苦头,因多次卖血他晕倒在路上,被人送进医院后醒过来第一件事不是心疼自己,而是自己卖出去的血又回来了,离攒够一乐的医药费距离又远了,这种超乎血缘关系的、纯善至美的爱让许多读者为这一段洒泪。

许三观卖血记给现代人的启示(许三观卖血记最动人的品性)(7)

都说人性是自私的,但那刻的许三观身上闪现的光辉如此耀眼,他让我们相信,人性或许是自私的、狭隘的,但人性同样也可以是宽广的、伟大的,最动人的品格并不是天生伟大,而是超越人的本性,到达另一个彼岸。

有人说,《许三观卖血记》展现了小人物在大时代背景的困苦下人所具有的温情,也有人说这本书让人在看完会心一笑后灵魂受到触碰,被书中人物的精神所感动。是的,我们欣赏圣人,是因为圣人品格完美,拥有常人所不能之品格,但我们更赞美越过狭隘自私本性后呈现“大爱”的普通人,因为不易,所以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