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外海蓝藻(25万余尾滇池金线鲃游向滇池)(1)

金线鲃被投放到滇池,以控制银鱼的数量 记者孟祝斌/摄

昨天,25万尾金线鲃在西华湿地被投入滇池水域,控制滇池蓝藻。今年是第五年向滇池投放金线鲃,截至目前,已累计向滇池投放金线鲃超过100万尾。金线鲃进入滇池后能大量捕食银鱼的幼苗,有效控制银鱼的数量,进而抑制滇池蓝藻的生长。

连续5年

已累计向滇池投放超过100万尾金线鲃

上午10点,在位于西华湿地的滇池边,一条条1—2寸的金线鲃鱼苗被投入滇池。“这些鱼苗通常在2年后才能长大,长大后的滇池金线鲃将有10—15公分。”昆明市滇管局渔业行政执法处副处长王勇表示,这是今年第一次向滇池投放金线鲃,投放数量超过25万尾。从2010年至今的五年时间下来,已经累计向滇池投放超过100万尾金线鲃。“作为滇池的土著鱼之一,金线鲃能够起到抑制滇池蓝藻的作用。”

“由于银鱼主要吞食水中的浮游动物,而浮游动物则以水中的蓝、绿藻为食,如果银鱼数量过多,容易造成蓝藻暴发。”王勇表示,金线鲃属温和肉食性鱼类,进入滇池后会捕食滇池里面的银鱼,使滇池里银鱼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抑制滇池蓝藻的暴发。“此外,滇池里面的银鱼和虾都是一年生的,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银鱼和虾死亡,如果不及时清除,将会对滇池造成二次污染,而通过金线鲃对银鱼和虾的捕食,也会避免银鱼和虾对滇池造成污染。”

王勇介绍,目前,昆明共有两家单位取得驯养繁殖金线鲃的资格,分别是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和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此次投放的25万尾金线鲃鱼苗就是这两家单位繁育出来的。

生存环境

滇池金线鲃尚未形成自然繁殖种群

“目前,金线鲃成鱼在滇池水域环境里是完全可以生存的,但是滇池水域环境还不能够满足金线鲃的繁殖条件。”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杨君兴表示,金线鲃作为滇池特有的土著鱼之一,对水域环境的要求很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外来种入侵、水体污染、生境丧失、过度捕捞等原因,在滇池湖体已逐渐消失。

此前,虽然已经连续向滇池投放了四年的金线鲃,但是由于没有形成自然繁殖的种群,滇池里的金线鲃数量还是很少。“连年投放的目的之一,就是试验和探索滇池哪些水域适合金线鲃繁殖。”杨君兴表示,目前,通过回捕的金线鲃来看,其在滇池的生长状况非常良好。“比我们在鱼塘里面养的金线鲃要长得快很多,这也说明滇池是非常适合金线鲃生存的。”

杨君兴介绍,因为金线鲃需要通过滇池周边山涧小溪回游至龙潭里进行繁殖,但随着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回流通道受到阻断,种群也逐渐消失。“只有打通滇池周边山涧小溪等回游通道,才能为金线鲃的自然繁殖提供条件。如果金线鲃能够自然繁殖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改善滇池内部的生态循环系统,进而改善滇池水质。”

何时能吃上

目前养殖成本高销售数量太少

2008年,杨君兴带领的研究组经过5年努力,成功实现滇池金线鲃的人工授精孵化、人工饵料培育、池塘驯养和人工繁殖,从根本上解决了滇池金线鲃的苗种来源,不仅为该鱼类滇池湖体资源增殖提供了必要的苗种,并且为一定规模的池塘人工养殖提供了可能。

曾经,滇池金线鲃是云南“四大名鱼”之一,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美味。目前,滇池金线鲃在市场上是否有所销售?杨君兴表示,目前,滇池金线鲃的规模生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但是鉴于金线鲃的生长周期较长,只有少量的养殖专业户从他们那里购买种苗进行繁殖,因此流通到市场上的滇池金线鲃数量较少。“如果更多的养殖专业户能够参与到金线鲃的繁育养殖中,滇池金线鲃走上百姓餐桌将不再遥远。如果养殖专业户购买金线鲃种苗,我们将提供养殖技术指导。”(都市时报 者张小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