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遇到的这个问题是:怎样避免诗词中的新旧韵混用?

我们学习诗词创作,避免不了新旧韵的问题。一般的诗词刊物在接收投稿时经常会有这样的要求:

不得新旧韵混用,如果用新韵请标明。

即使编辑们没有特意提醒,也会在审稿时把新旧韵混用的作品挑出来不予采用。当然也有不少“诗刊”不太严谨,或者不在乎这个问题。

说到新旧韵混用,其实有两个问题,一是平仄问题,一是韵部问题。如何避免新旧韵混用造成出律落韵的现象,老街结合古人作品说一下自己的认识。

李商隐锦瑟七律(李商隐一弦一柱思华年出律吗)(1)

一、平仄的问题

题主既然提出了新旧韵问题,一定学习了格律知识,因为只有作格律诗的时候才觉得新旧韵很麻烦。如果作古体诗,不太讲究平仄,新旧韵的问题虽然也存在(本文第二部分会讲),但是影响会小一些。

今古不同平仄的字,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今天是平声 古代却是仄声的入声字 例如“节”

同样一个字,今天是平声,古韵里可能是仄声,例如石、急等字。如果没有意识到就犯了出律的毛病。

处理好古仄今平的字,首选要学些格律知识,这样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古人格律诗的时候,很容易分辨出古仄今平的字,同时也学习了新旧韵。所以,格律诗词读得越多,记住的新旧韵不同平仄的字就越多。例如老街今天回答的另一个问题:

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只有一个仄声,符合格律吗?

一看到这样的问题,就知道这位朋友懂格律,但是入门太浅,因为“节”几乎是最最常见的入声字之一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这是一首标准的近体七绝,当然完全付合格律。清明时【节】雨纷纷,平平平仄仄平平,节,当然是仄声。古韵有平上去入四声,其中“上、去、入”都是仄声。

李商隐锦瑟七律(李商隐一弦一柱思华年出律吗)(2)

又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我用【】标注的都是古入声字:急、白、独、浊,用普通话阅读都是平声(二声);另外还有几个入声字今天依然是仄声 :入声十药的“落”、入声一屋的“木”、入声十一陌的“客”等,这几个字因为今古都是仄声,所以并不妨碍我们作格律诗。

再举一个例子,李商隐的七律《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其中标注【】的也是派入平声的古入声字:十、蝶、托,这首诗需要注意的是“思”这个字。

2、今天只有平声,在古代却有平仄两用 例如“思”

今天我们读“思”无论动词还是名词都是平声:sī。

但是我们百度平水韵时,可以看到思有平声和去声两个读音。在【去声四寘】里的“思”特意有[名词]的标识,的确,思用作名词时多是仄声:

独隐清江秋【思】长,晚潮初上水亭凉。海门云起双峦暝,一抹银花影夕阳 。江亭晚眺(唐·觉隐)

独隐清江秋【思】长,仄仄平平平仄仄。思,名词,仄声。

爱君诗【思】动禅心,使我休吟待鹤吟。更说郡中黄霸在,朝朝无事许招寻。酬张明府(唐·皎然)

爱君诗【思】动禅心,中平中仄仄平平。思,名词,仄声。

在古诗中“思”作动词时,多是平声:

千回万转梦难成,万遍千回梦里惊。总为相【思】愁不寐,纵然愁寐忽天明。闺情 (唐·无名氏)

总为相【思】愁不寐,中仄中平平仄仄。思,动词,平声。

悠悠渺渺属寒波,故寺【思】归意若何。长忆孤洲二三月,春山偏爱富春多。送文会上人还富阳(唐·皎然)

故寺【思】归意若何,仄仄平平仄仄平。思,动词,平声。

但是也有一些作为动词用的“思”是仄声,除了李商隐的这首《锦瑟》外,也有不少“思”作为动词却是仄声的用法:

自有春愁正断魂,不堪芳草【思】王孙。落花寂寂黄昏雨,深院无人独倚门。春愁(唐·韦庄)

不堪芳草【思】王孙,中仄中仄仄平平。思,动词,却是仄声。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和三乡诗(唐·高衢)

轩车谁不【思】乡关,中仄中仄仄平平。思,动词,也是仄声。

李商隐锦瑟七律(李商隐一弦一柱思华年出律吗)(3)

3、今天只有仄声,古韵里却有平仄两用 例如“探”

又如“探”,在今天是去声(类似于4声,当然是仄声),古韵里却在下平十三覃:

橡叶冈头释马衔,区中奇观得穷【探】。崖空飞鼠声相应,江静群峰影倒涵。

居士碧云裁秀句,道人哀玉扣清谈。偶成二老风流事,不是三乘宿草庵。

《显之禅老许以草庵见处作诗以约之》(宋·秦观)

区中奇观得穷【探】,平平中仄仄平平,探,平声作韵脚。

但是“探”也有仄声的用法,李商隐的另一首《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青鸟殷勤为【探】看,中仄中平平仄平。探,仄声。注:看,也是平仄两用的字。

4、今天是仄声,古代却是平声的字

在平水韵一东中,我们可以看到“筒”这个字,今天读作:tǒng,是仄(上)声,在古韵里却是平声,例如:

病来无事草堂空,昼水休闻十二筒。桂静似逢青眼客,松闲如见绿毛翁...《所居首夏,水木尤清,适然有作》[唐] 皮日休

不懂格律的人,对于其中的字是不敏感的,懂得格律的人,会马上感觉到今古平仄不同的字。

李商隐锦瑟七律(李商隐一弦一柱思华年出律吗)(4)

二、押韵的问题

押韵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今天读起来同韵母的字,在古代却不同韵部。

普通话里同样韵母的字,在古韵里偏偏不一定在同一个韵部,例如元、寒、删、先。这些字就不是同一个韵部,不过这4个韵部还算是邻韵,在古体诗中可以通押。而盐、咸、覃这3个韵部和元、寒、删、先4个韵部连邻韵都不算。

作近体诗(格律诗)必须一韵到底(只有第一句可以用邻韵),作古体诗可以放宽到邻韵,但不是邻韵的话,是不能通押的,即使换韵的诗,在同一组韵时也不能乱押。

这给我们作旧体诗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记住这些韵部真的很难,老街虽然不勤奋,但也写了上千首诗了,至今也要经常查询韵脚。今天孩子们学习的《声律启蒙》《笠翁对韵》是清朝人按照平水韵分韵部编辑的,如果有童子功的话,能够背过这一类书,那么很多常用的韵字就能记住。

作格律诗的时候,如果押错了韵就是落韵,在古代的科举中,落韵是大忌,会直接落第或者影响到录取的名次。

落韵这种事,在古代也常见到,我写过一篇《”状元郎“被诗韵绊倒 曹雪芹马失前蹄 什么是该死十三元?》 ,记录了“平生双四等,该死十三元”的故事。说的是清朝肃顺门下的大才子高心夔科举时押错了韵,本来应该是考北大光华学院的水平,结果被”蓝翔“技校录取了。而大才子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有格律诗出韵,押错了十三元。

老街在《落韵的幸运举子竟然状元及第 杜甫苏东坡们作格律诗也落韵吗?》中记录了宋朝举子落韵的故事。 《宋史 列传第四十一》记载,“李迪、贺边有时名,举进士,”只不过李迪白璧微瑕,律赋“落韵了”,据说这个人还被录取为状元。文天祥在自己的文章里也评价过这件事:

国初,诸老尝以厚士习为先务,宁收【落韵之李迪】,不取凿说之贾边;宁收直言之苏辙,不取险怪之刘几。

古人科举考试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考律诗和律赋,这两种文体都要求依照官韵创作。因为标准严格,所以更容易区别高下,虽然看似迂腐,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当时已经算是比较先进的选拔制度了。最近教育部取消了大量的高考文科自招,也是因为作文的标准太不好掌握了。

大诗人杜甫也有落韵的近体诗,他的《雨晴》中“风、红、空”是一东韵,第二句“农”是二冬韵。二冬、一东是邻韵,古体诗可以通押,但是近体诗并不允许:

天水秋云薄,从西万里风。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

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

​这是一首仄起仄收的五言律诗,五律要求第一句如果押韵可以用邻韵,但是其他的韵脚必须同一个韵部,因此第二联落韵:久雨不妨农,农,落韵。

第二联不对仗,但三联对仗,黏连无误。对仗不严格的律诗被严羽称为古律,在初盛唐时期比较多见。但是作近体诗落韵却不多见,杜甫疏忽了还是古意作古风式的律诗,@老街味道就不清楚了。

李商隐锦瑟七律(李商隐一弦一柱思华年出律吗)(5)

结束语

上面说了新旧韵不同的困扰,可以看出古人也有这样的问题。其实历朝历代的口音总是在变化,但是韵书却依照隋朝的切韵系统流传下来。

宋朝的口音比唐朝就有了变化,有些字已经不符合韵书了。白居易的《和令公问刘宾客归来称意无之作》中最后一句就是个例证:

水南秋一半,风景未萧条。皂盖回沙苑,蓝舆上洛桥。

闲尝黄菊酒,醉唱紫芝谣。称意那劳问,请钱不早朝。

请钱不早朝,仄平仄仄平。第一个字应该是平声才对(平平仄仄平),但是白居易用了一个“请”,成了“仄平仄仄平”,犯孤平可是格律诗的大忌。但这个字在唐朝确实可以读作平声。北宋时刘攽《中山诗话》说:

白乐天诗曰:“请钱不早朝。““请“作平声,唐人语也。

解决新旧韵的方法只有一个字:勤,三个词:勤读、勤写、勤查。搞不清楚就检查,现在有网络也有软件,检查起来很方便,检查次数多了,就记住了。

除了勤查外还要勤读,学习了格律知识以后,我建议再读《唐诗三百首》,因为这时候会有不同的认识,会更加理解古人的遣词造句的巧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很多字今古平仄不同,你会明白为什么有些字不能用。

以外,还要坚持用古韵作诗,读得多用得多,自然认识的字就会越来越多。老街现在分辨常用的入声字还能八九不离十,但是记住元、寒、删、先、盐、咸、覃这些韵部的字就不行了,也只能经常查询。

为什么民国的大师们既能作现代诗也能作标准的格律诗,因为他们大多受过严格的旧式教育。如果从小学习诗词创作会分辨出很多这样的字,可惜这门课早就不存在了,只剩下稀里糊涂地背诗。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诗是怎样一种意境?

落韵的幸运举子竟然状元及第 杜甫苏东坡们作格律诗也落韵吗?

“状元郎”被诗韵绊倒 曹雪芹马失前蹄 什么是该死十三元?

东坡这首词被认为空灵蕴藉 宋神宗读懂了水调歌头隐藏的小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