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中国大饥荒饿死人确有其事,可从《中国共产党党史》(2012年版)读到这个事实而莫言写因饥饿而吃煤之事见于其散文《吃相凶恶》,在此文中,莫言说煤炭用于教室取暖,可是那时大部分北方乡村学校教室没有煤取暖,因为煤很贵,要么挨冻,要么因地制宜,烧木柴,烧秸秆2012年出版的小说《蛙》写计划生育之事,开篇从吃煤扯起,吃的不是煤而改为吃煤里的“松香”现摘抄若干片段并点评,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莫言《蛙》在线阅读:科学常识剖析莫言蛙前8页?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莫言《蛙》在线阅读:科学常识剖析莫言蛙前8页

莫言《蛙》在线阅读:科学常识剖析莫言蛙前8页

1960年中国大饥荒饿死人确有其事,可从《中国共产党党史》(2012年版)读到这个事实。而莫言写因饥饿而吃煤之事见于其散文《吃相凶恶》,在此文中,莫言说煤炭用于教室取暖,可是那时大部分北方乡村学校教室没有煤取暖,因为煤很贵,要么挨冻,要么因地制宜,烧木柴,烧秸秆。2012年出版的小说《蛙》写计划生育之事,开篇从吃煤扯起,吃的不是煤而改为吃煤里的“松香”。现摘抄若干片段并点评。

1、我们(注:文中说七八岁)是1960年秋季进入大羊栏小学的。那是饥饿的年代,留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事件,大都与吃有关。譬如我(注:文中称“蝌蚪”,小说第一人称讲述人)曾讲过的吃煤的故事。许多人认为我是胡编乱造,我以我姑姑的名义起誓:这不是胡编乱造,而是确凿的事实。

述评:恰恰相反,莫言还真是确凿的“胡编乱造”“胡说八道”(见《蛙》第8页)。从行文的语气看,"蝌蚪"就是莫言,但莫言本人1955年生人,1960年他年龄不够,还没上学。岁月与年龄不对茬。

2、那是龙口煤矿生产的优质煤块、亮晶晶的,断面处能照清人影。我后来再也没见过那么亮的煤。村里的车把式王脚,赶着马车,把那吨煤从县城运回。

述评:一个孩子,你怎么知道煤炭的来源?龙口在哪也你不会知道。龙口位于渤海的莱州湾,1981年后才改为龙口,此前称“黄县”。宜改为“听说是从一个叫黄县的地方拉来的”。那么,1960年龙口有煤矿吗?没有,龙口1967年才意外发现煤矿,1968年投产第一口矿井。1960年,整个山东胶东都没有煤矿。

补充:这里说的的是“优质煤”,亮晶晶,能照清人影,不是便宜的普通煤,价格也不一样。

3、(煤)堆在学校伙房前、、、、、、我们不约而同地抽鼻子,因为我们嗅到了一种奇异的香味。仿佛是燃烧松香的味儿,又仿佛是烧烤土豆的味儿。

述评:那时小学校有伙房吗?别说1960年,就是现在小学一般也没有伙房。

补充:一般没有,特殊地区可能有。

4、伙夫老王、、、、、、他原本是公社畜牧站的站长,后因说话不当犯了错误,被开除公职遣返回乡.

述评:被开除公职显然问题不轻,从时代背景看,因说话犯错,属于政治错误,属于右派分子, 这类人都是安排到生产队里劳动锻炼,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改造,同时发挥其专业特长搞好畜牧业,根本不可能安排到学校,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阵地,不可以让政治上不可靠的人呆着,更不可以当伙夫。“遣返”用词不当,遣返是由人送回去,如“遣返战犯”;由公社回到村子里,安排到生产队,这叫“下放”。“下放”是当时专有名词,有时类似于古时的“贬谪”“发配”。

5、他们竟然把煤咽下去了、、、、、、他指着煤块中那半透明的、浅黄色的、像琥珀一样的东西说,这种带松香的好吃。

述评:煤里有松香吗?是莫言认定是松香呢,还是孩子们认定是松香呢?不得而知。煤炭里没有松香,可能有琥珀,琥珀属于特殊的石头。

6、我们已经上自然课,知道煤是许多世纪前,埋在地壳中的森林变成的。

述评:那时有“自然课”?今天小学一年级开设自然课吗?煤炭形成需要多少世纪?1960年初小和高小没取消了《自然》课,一些自然常识改为通过语文课程来渗透,小学一年级即便今天也只是认字和拼音。煤炭形成的时间是按“世纪”“千年”还是“亿年”来表述?煤炭形成于3—1亿年的时候,怎能用“世纪”来想当然?煤炭形成于陆地植物,石油形成于海洋或湖泊的生物,我们能闻到的只有石头味和石油味,根本没有一亿年前的植物味道和生物味道。更不要说“吃”和吃出“味道”了。

补充:1960年,据资料看,全国取消了《自然》常识课,1963年重设,文革基本取消,1978年重设。

7、当时在学校伙房就餐的除了我们的校长和我们的教导主任之外,还有两个在乡下驻点的公社干部。

述评:啊!原来伙房、伙夫是伺候这四个人的,够豪华的,吃小灶啊!在那个艰难岁月里,他们有资格吗?作家不能想一出是一出,如果真有此四人住在此处,只能自己做饭,不可能配有厨师。倒是生产队曾经有伙房,1958年不都吃过“大锅饭”吗?或许那里尚可以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