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接收者对组播源处理方式的不同,组播模型分为以下三类:,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ip组播的主要优点?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ip组播的主要优点(组播模型分类IP组播机制)

ip组播的主要优点

根据接收者对组播源处理方式的不同,组播模型分为以下三类:

1、ASM 模型

简单地说,ASM(Any-Source Multicast,任意信源组播)模型就是任意源组播模型。在 ASM 模型中,任意一个发送者都可以作为组播源向某组播组地址发送信息。众多接收者通过加入由该组播组地址标识的组播组以获得发往该组播组的组播信息。

在 ASM 模型中,接收者无法预先知道组播源的位置,但可以在任意时间加入或离开该组播组。

2、 SFM 模型

SFM(Source-Filtered Multicast,信源过滤组播)模型继承了ASM 模型,从发送者角度来看,两者的组播组成员关系完全相同。

SFM 模型在功能上对ASM 模型进行了扩展。在SFM 模型中,上层软件对收到的组播报文的源地址进行检查,允许或禁止来自某些组播源的报文通过。因此,接收者只能收到来自部分组播源的组播数据。从接收者的角度来看,只有部分组播源是有效的,组播源被经过了筛选。

3、SSM 模型

在现实生活中,用户可能只对某些组播源发送的组播信息感兴趣,而不愿接收其它源发送的信息。SSM(Source-Specific Multicast,指定信源组播)模型为用户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客户端指定组播源的传输服务。

SSM 模型与ASM 模型的根本区别在于:SSM 模型中的接收者已经通过其它手段预先知道了组播源的具体位置。SSM模型使用与ASM/SFM模型不同的组播地址范围,直接在接收者与其指定的组播源之间建立专用的组播转发路径。

4、IP 组播属于端到端的服务,组播机制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 寻址机制:借助组播地址,实现信息从组播源发送到一组接收者;

(2) 主机注册:允许接收者主机动态加入和离开某组播组,实现对组播成员的管理;

(3) 组播路由:构建组播报文分发树(即组播数据在网络中的树型转发路径),并通过该分发树将报文从组播源传输到接收者;

(4) 组播应用:组播源与接收者必须安装支持视频会议等组播应用的软件,TCP/IP协议栈必须支持组播信息的发送和接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