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红高粱的简介(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的12个冷知识)(1)

莫言

1.莫言为什么会写《红高粱》?

在一次文艺创作讨论会上,老一辈作家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他们那辈人经历过战争,但是已经没有精力去创作了,而年轻的作家有创作精力,却没有战争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作家该如何创作呢。

莫言认为,没有经历过战争也可以写战争。但是他的想法受到了一些作家的质疑。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可行,他决心创作一部与抗日有关的小说。

中篇小说《红高粱》就是在这种契机下创作出来的。

2.莫言写《红高粱家族》是受《百年孤独》的影响吗?

马尔克斯是拉丁美洲的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在不少文学资料中,都提到了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是受到了马尔克斯作品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

据莫言说,《红高粱家族》的第一部作品《红高粱》是在1984年完成的,而他初次接触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在1985年,那个时候他正在写《红高粱家族》的第三部作品《狗道》。

所以,关于《红高粱家族》是受马尔克斯作品影响的说法,并不准确。

莫言红高粱的简介(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的12个冷知识)(2)

莫言

3.为了小说的发表,两家编辑为何会相争?

在发表《红高粱》时,曾有一段小插曲。那时,《人民文学》的编辑朱伟看到莫言的作品《透明的红萝卜》之后,非常看好莫言,觉得莫言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家。莫言曾和朱伟说他打算写一部抗战小说,朱伟非常感兴趣,对莫言说“你这个写完后一定要给我”,莫言说没问题。

等到莫言写完这部中篇后,《十月》的老编辑张守仁先生看到了摆在莫言桌子上的稿子。他拿回去看过之后,说想把小说发表在《十月》上。这可急坏了朱伟。为了争夺这篇小说,最后甚至惊动了杂志社的领导。最终,小说还是发表在《人民文学》上。

4.为何以高粱地作为故事发生的舞台?

莫言萌生了写一部抗战小说的想法之后,就想到了家乡的高粱。他小的时候,每到夏季,家乡的雨水就特别多。在这种情况下,地里种矮杆庄稼就很难存活。所以,村民就种植了大片的高粱。莫言想到,高粱植株高大,隐蔽性强,很适合作为绿林好汉的屏障。

就这样,他把高粱地作为小说故事展开的“舞台”。

莫言红高粱的简介(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的12个冷知识)(3)

红高粱

5.墨水河大桥伏击鬼子是真事吗?

这是莫言根据一个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离他老家村庄六里路远的一条河流上,有一座很小的石桥。1938年,在那里发生过一场战斗。当时,游击队在桥头把铁耙齿朝上埋在地里,然后埋伏在河堤两侧。鬼子的汽车驶过石桥时,轮胎被铁耙扎破。这次战斗取得了胜利,游击队消灭了鬼子的一个队,烧毁了鬼子的三辆汽车,缴获了很多重武器。

小说的主线就是余占鳌带领弟兄们在墨水河大桥伏击鬼子,和真实的历史事件基本一致。

6.小说中的人物余占鳌与九儿和作者莫言是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很有必要解释清楚。小说中的“我奶奶”九儿、“我爷爷”余占鳌、“我父亲”豆官,并非是以莫言的爷爷奶奶等为原型创作的。总体来说,他们都是莫言想象出来的人物。比如九儿,在小说里她是了不起的女中豪杰。可现实中莫言的奶奶只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并没有九儿那样的传奇经历。

莫言之所以创作出这些人物,是因为他觉得“我们需要一种阳刚之气,需要有一种敢想敢做,敢担当的勇气”,他希望通过这些小说人物,来唤起我们昂扬的英雄气概。

当然,在一些小的细节上,莫言的确会把自己家人的经历安排到小说人物身上。小说中,九儿的父母为了钱,将九儿嫁给了麻风病人。这个细节是源于莫言一个堂姑的亲身经历。她的父母也是为了钱,将她许配给患有传染病的人,断送了她一生的幸福。

莫言红高粱的简介(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的12个冷知识)(4)

电视剧剧照

7.小说中的高粱酒是红色的吗?

电影《红高粱》里,高粱酒都是红色的。其实在小说里,并非如此。

小说中,鬼子要抓九儿家的黑骡子去修路,罗汉为保护东家财物,出来阻挠,被鬼子割伤了头皮。鬼子看见九儿之后,起了歹意。九儿为了自保,抹了一把罗汉头上的血在她脸上,然后靠装疯卖傻逃过一劫。鬼子把罗汉带走后,九儿在酒瓮里把脸上的血洗净。酒里混进了罗汉的血,那些血丝都沉在酒瓮底。

电影里,张艺谋省去了这些细节,直接把高粱酒的颜色设定为红色。参与电影剧本编写的朱伟曾提到过,在小说里高粱酒变成红色是血染的,而电影把关注点放在酿酒时伙计们的肌肉上,表现他们的强悍,他觉得这个比血的意象要差一些。

8.《红高粱家族》和一般的长篇小说有何不同?

莫言的这本小说名气很大,但说实话,阅读起来是有些难度的。

我读小说的时候,在惊叹于莫言写作才华的同时,也觉察到小说有那么一点拼凑感。小说一共有五章,每一章的故事都有独立性,连在一起的话又有一点不自然的感觉。比如,小说前四章都是以余占鳌墨水河伏击鬼子为主线,可第五章却是例外,余占鳌伏击鬼子这条线彻底中断。

我想,这与《红高粱家族》的特殊性有关系。这部作品和一般的长篇小说不同,里面的五章一开始是作为中篇分开发表的。我在网上查到的是,这五部中篇曾先后发表在不同的刊物上。莫言曾提到,后来,才把五篇合在一起,起了个总题目《红高粱家族》,作为长篇小说出版。

所以这部小说和普通的长篇不同,我感觉每一篇的独立性是大于整体性的。如果整体读起来感觉有困难,可以先把握每一章的意思,再串起来读读。

莫言红高粱的简介(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的12个冷知识)(5)

红高粱家族小说

9.小说中的哪些事情没有交代清楚?

小说中余占鳌这条故事线从1941年他给九儿出大殡被袭击之后就中断了。关于余占鳌为什么会到日本北海道,又是如何回国的,小说中并未交代清楚。

此外,关于“我”母亲倩儿为何在1941年1月前后失踪,之后又是如何找到的,小说中也未作具体说明。

还有就是,余占鳌给九儿出大殡时,先后遭到了江小脚、冷麻子的袭击,余占鳌被俘虏,鬼子来袭击时,余占鳌又奋起杀敌。那么,九儿的尸首是如何处理的?从小说中,我们也很难得到答案。

当然了,写作本来就是有详有略,不能面面俱到的。不过,作为一个读者,对这些“未解之谜”难免会有一些好奇。

10.电视剧中,为何不以余占鳌的故事为主线?

电视剧对小说的改编较大,做了很多“加法”。小说是以余占鳌的故事为主线,而电视剧则是以九儿的故事为主线。这样改编的原因,导演说,一是为了和电影做出区分,增加新鲜感。二是九儿身上很多特质和现代女性很像。三是,电影篇幅有限,对九儿的个性展现得不多,而电视剧刚好可以弥补这个缺憾。

莫言红高粱的简介(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的12个冷知识)(6)

电视剧剧照

11.由周迅饰演九儿,莫言怎么看?

电视剧《红高粱》中,饰演九儿的是周迅。小说中的九儿是北方女子,身高160,体重120,而周迅个子不高,由她来演九儿,莫言会怎么看呢?

对于这个问题,电视剧的导演曾问过莫言。莫言说他的奶奶才一米五几,而且,外形并不重要,主要是气质像就可以。他的言外之意就是,北方女子不一定都是“膀大腰粗”的“大女人”,对九儿的演绎,“神似”比“形似”重要。

12.小说中的动物有什么隐喻吗?

小说中描写了三条狗,红狗、绿狗和黑狗。还写到了红狐狸和黄鼠狼。关于这些动物是否有隐喻,并没有确切的结论。

网友猜测说,三条狗的争斗可能象征着现实中人的争斗。而这三条狗原来都是九儿家养的,有点“本是同根生”的意思,所以它们有可能代表着江小脚、冷麻子和余占鳌这三种势力。当然,这只是猜测。

老耿曾被鬼子刺了十八刀,他说自己能生还,是被红狐狸所救。如果这红狐狸有隐喻的话,我觉得应该指的是八路。小说中提到,恋儿曾被黄鼠狼魅住,后来她被鬼子侮辱,作者描述鬼子那可恶的嘴脸如同黄鼠狼一般。我想恋儿被黄鼠狼魅住,可能指的是遭到了鬼子的侮辱。

当然,这些只是猜测,还没有确定的说法,还有待相关学者做进一步研究。

莫言红高粱的简介(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的12个冷知识)(7)

莫言

喜欢文学的话,欢迎关注一心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