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道台是什么官,和知府相比如何?,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清代道台相当于什么官?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清代道台相当于什么官(清朝的道台是什么官)

清代道台相当于什么官

清朝的道台是什么官,和知府相比如何?

清朝时期人们也喜欢把一些高级的官员称之为台,比如那时候的总督习惯被人们称之为制台、布政使习惯被人们称之为藩台、道员习惯被人们称之为道台、知府习惯被人们称之为府台等。

道台

道员(又称道台),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

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清初的道员官阶不定,乾隆十八年(1753年),道员一律定为正四品。清代各省设道员,或有专责,或作为布、按副使。专责者有督粮道或粮储道,简称粮道 ;又有管河道和河工道,简称河道。官则有的单设,多数为兼任。其他如驿传道,海关道,屯田道,茶马道等,一般由当地同品级官兼道员。

乾隆、嘉庆时又准密折封奏,权势日益加重,以至有人视道台为省(巡抚、总督)下,府(知府)上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知府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为从四品。

清朝省的最高官员为总督和巡抚;总督为正二品,巡抚为从二品。知府最初为正四品,后改为从四品。知县为正七品。

所以,清朝时期道台的权力、地位是要比知府高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