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YouTube上看了很多国内超级豪宅的介绍,有西式的,有中式的,有中西合璧的,奢华得紧,每一个建材都有说道,每一个家具摆设都有来头,甚至每个小摆件都价值不菲。总之全世界的好东西都集中在这些豪宅里面了。那是真有钱,真豪横。

可是,总觉得这样的豪宅不是用来住的,而是用来拍照的。生活二字并没有体现在这些豪宅里面。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里的豪宅,或者不是豪宅的房子,因为那真是给人住的,并不需要无一物无来处,和谐美观舒服才是第一位的。

过去我不是很喜欢华人称新西兰为纽村,因为纽村的意思第一是小,第二是土。小,我承认,但是土,我实在没有感觉到,相反,我过去几十年的审美观是在新西兰被颠覆的,从我一落地新西兰,看到那些好像在梦里才出现的花团锦簇的房子的时候,我才知道真正的美的样子。

美,不是奢华,不具备侵略性,而是和谐,是心旷神怡,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而这一切,是“村”做不到的。没有一定的生活理念和从小耳濡目染的审美观,是达不到这样的高度。我们很多人需要花很多时间甚至一辈子去学习的东西,纽村,早就有了。

我看过很多房子,内部摆设真的一点都不奢华,很多物件都是屋主自己手作,或者二手店里淘来的,可是搭配起来却是那么美。很多时候,我并不在看房子本身,我在看这些。

我的信箱里面经常有通知,告诉我哪里有二手东东义卖,比如某个小学,时间地点。这并不是告诉我个人,而是这条街上的每个家庭。

而新西兰的各种二手店多得你都会吃惊,光奥克兰东区就有十几家二手店,都是慈善性质的二手店,其他商店你或许看不到几个人,但是每个二手店一定会有客人在里面逡巡,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

你觉得他们都是穷人吗?绝对不是,或许这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是他们捐献的,而他们返回这里,也是希望能挑选到自己喜欢其他东西呢。一方面做慈善,一方面也淘到了自己所爱。去新西兰人的家里看看,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从二手店淘来的各种用品,包括服装。孩子大了,衣服可以捐出去;捐出去了,还可以找人家捐出来的大孩子衣服,淘来照样穿。花费不多,关键是不浪费。

你说他们买不起新衣服吗?绝不,而且新西兰的新衣服并不贵,但是二手店的衣服往往只有新衣服价格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更有意思的是,二手店通常还有全新的还带着标签的服装和床罩被单卖,价格低得令人发笑。我就买过一床被套,全新的,多少钱?5元纽币。

我在二手店买到过4元一条的连体裤,全新的;1元一条的裙子,基本上等于白送;我闺蜜Razo妈那么时髦的上海女子,头上戴的帽子和身上穿的衣服裙子,很多都是二手店以极低的价格淘来的,全是精品。

家具也是如此。二手家具,全套备齐了,也就一千纽币左右,而往往全新的家具,一件就是这个价格了。

所以很多新西兰人想买家具了,都会先去二手店看看,有时候真的可以买到相当不错的二手家具沙发呢。

而这些二手东东摆放在家里的时候,你都不会感觉到这些东西原来都是二手的。很舒服,很和谐。

这就是纽村人的生活作风。该节约的一定不浪费,不该节约的,一定很舍得。比如他们特别热心捐款,他们非常喜欢旅行;他们穿着随便,吃也随便,但是仪式感是必须有的。哪怕一个小小的瓷杯子送人,也会用心包装得好像里面是一个价值连城的大金杯。

所以说起来,在这里生活是很舒服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你会很轻松,不需要攀比,尽情去淘你喜欢的二手东东,穿你喜欢的二手衣服,居住在你喜欢的房子里,做你喜欢的花园……

纽村,有村的朴素和自然美好,却没有村的封闭和落后愚昧。

这里的人,包括新西兰的华人,都在这块土地上享受这村给他们带来的安详和安宁富足。今天跟一个离开新西兰好多年的北京大姐聊天,她说她就喜欢新西兰,环境好,生活好,人文好,等过几年她还回来居住。很多人劝她去其他国家,可是她跟她的女儿就一致说,新西兰最好!以后外孙还要一起过来读书,女儿一起过来生活。

的确也是。很多离开了新西兰的朋友,回头再问她们,都说,很想念新西兰,新西兰很不错。甚至来新西兰旅行过的朋友,都说,如果有机会,还会来。

现在是新西兰的冬天了。但是我们依然看不到冬天该有的样子,尤其是在北岛。万木依然郁郁葱葱,到季的花会陆续开放,而时常有的降雨,把这一切滋润得更加清晰。

被雨飘过的纽村的冬天,会在国内秋天的时候,迎来自己的春天。

纽村探店(纽村印象)(1)

纽村探店(纽村印象)(2)

纽村探店(纽村印象)(3)

纽村探店(纽村印象)(4)

纽村探店(纽村印象)(5)

纽村探店(纽村印象)(6)

纽村探店(纽村印象)(7)

纽村探店(纽村印象)(8)

纽村探店(纽村印象)(9)

纽村探店(纽村印象)(10)

纽村探店(纽村印象)(11)

纽村探店(纽村印象)(12)

纽村探店(纽村印象)(13)

纽村探店(纽村印象)(14)

纽村探店(纽村印象)(15)

纽村探店(纽村印象)(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