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思涵 编辑/费小丑

郭德纲监制、德云社演员班底的情景喜剧《能耐大了》在2月底上线。作为德云社前作《林子大了》的续集,有不少媒体把它和年前上线的《乡村爱情11》相提并论——毕竟,这是德云社第一次推出系列作品。而作为两个极具代表性的北方喜剧演艺团体,德云社和本山传媒面临着相似的商业转型需要。

德云社的那点事(能耐大了被迫)(1)

与凭借洋气的国际版海报刷了一波屏的《乡村爱情》相比,《能耐大了》似乎的确不够声势浩大。但点开两部剧的官方微博,又会发现后者的互动数不容小觑。制片人冯娟在上线时也被吓了一跳,“怎么成了德云女孩的狂欢了?”

德云社的那点事(能耐大了被迫)(2)

这透露的一个信息是:《能耐大了》或许在路人认知度上不如《乡村爱情》,但天然拥有一批黏性高、形成圈层的初始粉丝——粉丝化,已经成为近期讨论德云社时避不开的话题。就在昨天,德云社八个演出分队的演员已经全部入驻微博V+,与微博联手做起粉丝生意。

与总被质疑是浮夸烂片的德云社电影相比,《林子大了》豆瓣评分有7.2,《能耐大了》尽管还未解锁评分,口碑呈现也比较温和。

但即便是粉丝买账,《能耐大了》的制片人和导演仍然渴望这是一部能够被普通观众看到的作品,这种“拧巴”,和迎来粉丝却乏力运营的德云社异曲同工。

德云社的那点事(能耐大了被迫)(3)

跨界演戏的相声演员

“相声演员习惯于舞台上的站定表演,一开始他们容易忘了镜头内的走位,说着说着台词就站成了相声表演的位置。”冯娟告诉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德云社的演员们拍摄网剧有过“水土不服”的阶段。

最初,拍摄团队用补充机位、切换镜头的方法来避免画面构图的单一。在拍摄这一季《能耐大了》花费了更多时间在提前走位的演练上,演员也逐渐习惯了新的表演形式。

德云社的那点事(能耐大了被迫)(4)

当然,相声演员出演影视剧,难度绝不仅仅体现在“走位”这么简单的小事上。

在郭德纲、岳云鹏等头部相声演员过往的影视表演尝试中,他们的演技往往饱受诟病。相比之下,《林子大了》系列主演得到的评价要正面许多。客观来讲,这不全然是粉丝滤镜的美化作用,也和演员同情景喜剧体裁的适配度有关。

相声表演主要是语言艺术,演员的大部分精力会放在台词上,即便有肢体表演,也相对夸张和简单,与剧情片所要求的细腻化、生活化背道而驰;另一方面,相声演员在剧场演出中会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角色定位,塑造不同角色的能力未必经得住检验。这也就导致了相声演员进军影视界时常常被批评“演技浮夸”、“演什么都像自己”。

由此看来,场景有限、对白较多、人物夸张的情景喜剧几乎是为相声演员量体裁衣的影视体裁。

当然,制片人冯娟也做了许多“让这件衣服更合身”的努力。冯娟与德云社合作脱口秀节目将近十年,对很多演员的性格特点和表演风格都很熟悉。

德云社的那点事(能耐大了被迫)(5)

“和其它影视作品不太一样的是,我们几乎是先有演员、后有角色。”冯娟先把演员们的特色提前讲给编剧团队,编剧根据这些信息确定了基本的故事背景和人物框架,再去和拟定演员见面聊天,通过他们个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再去丰富人物设定。

甚至人物的名字都和演员真名非常相似,例如张云雷饰演张大雷、杨九郎(本名杨淏翔)饰演杨晓翔等等。对于粉丝来说,《林子大了》系列与其说是一部虚构作品,更像是在看德云社日常团综。

德云社的那点事(能耐大了被迫)(6)

困于粉丝的玻璃房

做《林子大了》的时候,冯娟的理想很“丰满”:“希望能够被上到六十五下到十三四的喜剧爱好者喜欢。”但播出后她发现,高年龄层的观众可能根本不看网剧,要看也是看台网联合的大剧。

到了《能耐大了》,冯娟表示:“现实可谓是骨瘦嶙峋了。”她怎么也没想到:怎么成了德云女孩狂欢了?

这和主创团队的预期不太一样。他们本来是奔着做一档给喜剧爱好者看的情景喜剧去的,最后却好像成了德云女孩的粉丝定制福利。导演刘嘉殷不太理解:“有说这个剧是粉丝向的,其实我没想只拍给粉丝看。粉丝很重要,但不是粉丝就那么不好看吗?”

主创团队感到不理想的根本原因,可能并不是“只有粉丝看”,而是“这点粉丝不够看”。

德云社的那点事(能耐大了被迫)(7)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3月27日,《能耐大了》的累计播放量不足1600万次。即便剧集弹幕里举目皆是粉丝的内部梗,但它又显然并没有展示出德云社粉丝的真实力量。

如果套用饭圈思维来评估《能耐大了》这个项目,或许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它的“门庭冷清”。

对于德云社们演员的核心粉丝来说,进剧场、追商演能够更近距离地接触“角儿”们甚至与他们产生互动,观看网剧的粉丝福利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从事业粉的眼光来看,《能耐大了》是自家掏钱做的网剧,不存在做数据撑场面的必要,也不是一个向大众推广自家角儿的出圈机会;

对于德云社“顶流”张云雷的粉丝来说,在网剧里饰演一个拆二代与张云雷正在推行的公众形象——传统文化推广人并不相符。因此投入到这个项目上的宣传精力自然就少了:官方粉丝团带“国风美少年”字样的微博发过64条,提及《能耐大了》的微博只有4条。

德云社的那点事(能耐大了被迫)(8)

也就是说,《能耐大了》集结的是战斗力最弱的团粉、散粉,呈现的数据是脱水版、去狂热的播放数据。因此,尽管《能耐大了》被粉丝团团围住,但声量却并不十分理想。

德云社的那点事(能耐大了被迫)(9)

与粉丝艰难共舞的德云社

《能耐大了》的官方微博有12万粉丝,时不时会掉落一些拍摄花絮。3月19日发布的花絮视频中,有一个杨九郎捧张云雷脸、佯装要亲的瞬间,引来这对搭档的CP粉狂欢。

德云社的那点事(能耐大了被迫)(10)

随后,由于大量CP粉将截取的动图发进张云雷个人超级话题里,引起张云雷粉丝强烈不满,质疑官博恶意卖腐宣传,并且担心影响张云雷个人形象,开始组织举报超话内的CP粉微博——一场唯粉和CP粉的常规战争拉开序幕。

到了当天晚上,《能耐大了》官方微博将所发花絮删除,但CP粉已经将视频自主上传微博、B站等平台,CP超话内也是铺天盖地的慢放视频、动图,这让唯粉对于官博的补偿行为并不满意。

德云社的那点事(能耐大了被迫)(11)

这是一场粉丝冲击下的无妄之灾。而就像《能耐大了》猝不及防地被粉丝簇拥,德云社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意料之外地迎来了更加庞大和狂热的粉丝群体。

而在进行影视剧创作时,德云社还未在受众定位时将新涌入的这批粉丝考虑在内。《能耐大了》中拆迁、中年夫妇生育难题这些话题,的确是在努力做到情景喜剧的现实映射性。然而,这类话题与年轻观众的生活毕竟遥远,共鸣困难,也就难以进一步发酵出圈。

德云社的那点事(能耐大了被迫)(12)

这系列网剧最出圈的一个片段是在第一季《林子大了》中,郭麒麟饰演的大林向喜欢的女孩羞涩表白,一串假装漫不经心的流水账中间夹了一句“你能做我女朋友吗”,然后女孩打断说“好啊”。

这段音频在抖音上爆火,导演刘嘉殷自己都想不到它是怎么火起来的,“当时谁也想不到。”

或许是想要复制上次的成功,在续作《能耐大了》里,接替郭麒麟出演的孟鹤堂同样有一场表白戏,表白双方的人物关系和《林子大了》也十分相似。

但大林的表白之所以能够刷屏,是因为它在一问一答的简单对话中就完成了一个情节,“把表白藏在废话里”的创意有新鲜感,便于短视频传播和网友参与二次创作;而《能耐大了》中这段表白尽管处理得非常细腻,但动作和语言稍显细碎,并未造出一个简洁有创意的梗,也就没能再次出圈。

德云社的那点事(能耐大了被迫)(13)

《能耐大了》系列网剧已经证明,在专业主创团队和德云社演员的合作下,德云社影视剧的品质是可以提升的;而下一步应该考虑的,或许是如何利用好现有的粉丝基础,为他们所在的圈层生产内容。

这并不意味着要圈地自萌、做真正的粉丝定制剧,而是说用内容本身唤起年轻粉丝的共鸣,有利于借助粉丝的力量打入作品的目标受众。对于频频在影视领域折戟的德云社来说,粉丝或许真的能够成为最有力的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