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津实验中学李延军作者怎样把深奥的道理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讲出来呢?借事说理就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跟着名师学语文?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跟着名师学语文(跟着名师学写作)

跟着名师学语文

东津实验中学李延军

作者怎样把深奥的道理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讲出来呢?借事说理就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

我们不妨看看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文章,学学他老人家是如何借事说理的。苏轼的《书戴嵩画牛》讲的是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的牛尾巴错了的故事。《书黄筌画雀》,讲的是黄筌画的飞鸟脖子和脚都展开是错误的故事。这两篇文章都是先讲故事,而后再用一二句话点一下主旨,让人读后明白了一个道理: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君子要务学好问。这么深奥的道理,每一个认真读过这两篇文章的人都能体会到。作者不是抽象地讲道理,而是列举实例有感而发,因事而言,意在言外。人们跟这种写作方法叫“借事说理”。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既能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没有枯燥无味的说教,也易于人们接受。

“借事说理”中的“事”可以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也可以是生活中发生的平凡的事。写事时,表达方式可以是记叙、描述、议论,写作方法可以是暗示,也可以是类比,也可以是其他方法,目的都是借事使人们弄懂抽象而深刻的道理。一些名师这样说:“借事说理的使用非常灵活,既可以在行文中插叙,并且点明本意;也可以独立成章,寓意其中,并不明说,而留给读者以思考。”古今中外借事说理的高手很多,如我国的诸子百家荀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列子等,国外的伊索、培根等等。大家翻开我国浩瀚的典籍,借事说理的文章有如天上的闪闪的星星,非常多,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巧退秦师》等都是借事说理的典范。

现在人们也常用这种借事说理的方法。我也写了几篇借事说理的文章,有《一棵树的前世今生》、《休戚与共》等。现在请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我写的一篇借事说理的文章吧。

《多行不义必自毙》

一天晚上,有一个大老鼠从门缝里溜进一家杂货店里。

夜深人静的时候,大老鼠瞪眼一看,“我的妈呀,怎么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啊!有香喷喷的火腿肠,有甜滋滋的软面包,有白生生的细面条,有红彤彤的苹果,有黄橙橙的橘子,还有些叫不上名字的海鲜美味。更让人高兴的是,墙西面还整整齐齐地叠着一摞摞的软软的被褥,这下可好,有好吃的,好喝的,还有棉被睡呢!再也不用过缺吃少盖的苦日子了!”大老鼠越想越美,乐得差点叫出声来。

“我先吃扒鸡,再吃水果。”大老鼠二话不说,用两只小钢锥似的爪子把一只大扒鸡捧起来就吃,吃了几口,就把扒鸡扔到地上,又撕开了一包方便面,吃了一口,又抓起了一个苹果啃了起来。

“这里真好!我得叫我的爸爸妈妈、老婆孩子还有兄弟姐妹一块来享福。”大老鼠自言自语的说。

当天晚上,大老鼠一大家子都来了。这个吃香肠,那个撕被褥;这个啃排骨,那个咬床垫;这个嚼毛巾,那个吸纯奶。你争我抢,你追我打,闹闹哄哄,把个货物摆放整齐的小店糟蹋的不成样子。

一天,两天,好几天过去了,这一家子老鼠过得很滋润,眼看着一家人个个长胖了,大老鼠好不惬意!

有一天晚上,大老鼠一家子又在月黑风高的时候倾巢出动了,他们又闻到了浓浓的的鲜奶的清香,又看到了一条条大鲫鱼在门东边的大铝盆里活蹦乱跳,大老鼠一家高兴极了,他们又像往常一样肆无忌惮地吃起来。

“嗯,不错,这小日子过的真舒服!”

“我肚子疼。”

“我也肚子疼。”

“哎哟,哎哟。”

“我们……我们……吃了……老鼠药了。”

一会儿功夫,横七竖八地躺了一地老鼠。

大老鼠在弥留之际,断断续续地对他的家人们说:“唉,得意不可忘形,多行不义必自毙啊!”

我的这篇文章就是借老鼠贪得无厌、胡作非为,最终自取灭亡的故事告诉大家“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大家看,在我们的作品中用借事说理这种方法多好啊,大家快来试试呗。

注:本文参考和引用了“今日头条”上的一些资料。在此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