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中年男性,2022年01月21日18时由120收入院,前2小时余被家属发现意识不清,当时患者趴于三轮车上,呼之不应,周围可见血性呕吐物,患者牙龈可见外伤出血,来院途中意识转清,可回答家属简单问题,仍间断呕吐血性物质,来院后行颅脑CT检查示未见出血,急行颅脑MR检查示脑干梗死、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嗜睡状态,言语欠清晰、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迟钝,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3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动脉取栓多久后能进行康复训练?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动脉取栓多久后能进行康复训练(如何做好动脉取栓术后患者的综合护理)

动脉取栓多久后能进行康复训练

病案观察记录

患者,中年男性,2022年01月21日18时由120收入院,前2小时余被家属发现意识不清,当时患者趴于三轮车上,呼之不应,周围可见血性呕吐物,患者牙龈可见外伤出血,来院途中意识转清,可回答家属简单问题,仍间断呕吐血性物质,来院后行颅脑CT检查示未见出血,急行颅脑MR检查示脑干梗死、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嗜睡状态,言语欠清晰、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迟钝,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3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

患者入院后频繁恶心呕吐,给予侧卧位,清除口腔分泌物,头偏向一侧,给予持续吸氧2L/分通畅,持续心电监护。给予指导低盐低脂饮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活血化瘀、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压力性损伤16分,给予气垫护理、三角垫侧卧30°,每2小时给予翻身拍背,患者VTE5分,给予抬高双下肢,指导患者主动运动,踝泵运动,每日饮水2000ml。跌倒高危,留陪人加床档,防坠床。

1.21 18:48 磁共振室发出危急值,结果为脑干梗死,家属同意后,立即行气管插管麻醉下行脑动脉造影 左侧椎动脉、基底动脉 右侧大脑后动脉取栓术。

1.21 22:50 术后患者转至ICU。

1.22 拔除气管插管,转回我科。神志清,精神稍差,言语欠清,双眼各向活动灵活,左侧肢体肌力3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予以持续替罗非班泵入,带入尿管,通畅、固定妥,观察穿刺处无渗血渗液。持续吸氧,持续心电监测示窦性心律,给予间歇气压治疗,患者皮肤完好。血压偏高,遵医嘱给予乌拉地尔泵入,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1.23 患者睡眠稍多,唤醒后精神状态尚可,言语、肢体活动较前好转,左上肢肌力3级,远端2 级,左下肢肌力3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大致正常,遵医嘱拔除尿管,可自行排尿。VTE评分2分,给予患者基础预防措施,嘱患者清淡、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关注患者排便情况。饮水2000ml/日,给予间歇气压治疗2次/日,30分钟/次,指导踝泵运动8次/日,5min/次,预防VTE发生。

1.24 患者左侧肢体抖动,心乱,给予床边心电图,较前无明显改变,给予多巴丝肼片0.125g口服,嘱家属按摩肢体,19:32查看患者抖动减轻,未再心乱,20:00血压138/87mmHg,遵医嘱停乌拉地尔泵入。

1.25 患者言语欠清晰流利,左侧肢体肌力3级,遵医嘱停替罗非班泵入,1.26停心电监测。

1.28 患者大便难以解出,予开塞露20ml肛注,解出黄色大便100ml。1.29 停氧气吸入。

1.31 患者神志清、精神可,言语欠清晰流利,左侧肢体肌力4级,指导bath握手、桥式运动,站立训练,加强卧床期间踝泵运动、主动、被动运动,给予气压治疗,患者VTE低风险,予基础预防措施,嘱清淡、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大便通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观察无出血倾向,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无下肢疼痛、肿胀和突发呼吸困难等VTE症状。

2.3 患者精神状态良好,左上肢肌力3 级,左下肢肌力4级,遵医嘱今日出院,出院宣教:嘱其生活规律,保持情绪稳定,定时监测血压,按时服药,预防跌倒等意外伤害,有情况时,如肢体无力加重、出现新的言语、意识障碍等,及时就诊,如遇其他紧急情况及时返院。嘱患者清淡、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指导患者规律生活、预防感冒、戒烟限酒,保持大便通畅。告知患者VTE基础预防措施,避免脱水,适当活动,每周室外活动3—5次,每次30—60min,长时间卧床或久坐时可做踝泵运动。规律服用阿司匹林,避免碰撞及跌倒,用软毛刷刷牙,避免进食坚硬、刺激食物,观察皮肤、黏膜、消化道、泌尿道、牙龈等有无出血发生。保持情绪稳定,按时复诊。如有下肢肿胀、疼痛不适,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VTE症状,及时返院。

病案总结分析

针对该案例做出的案例分析,作为责任护士我们应该怎样护理动脉取栓后的患者

根据案例可看出患者入院时频繁呕吐,且有血性呕吐物,指导每日饮水2000ml及低盐低脂饮食是否妥当?责任护士在该病人的整个护理过程中是否关注其心理变化?康复训练指导是否恰当及时?

急症取栓术后, 疾病引起的脑损伤难以在短期内修复,该患者言语、肌力都需要恢复,但是在恢复期间,患者会受到各类并发症的困扰,导致康复进程延缓,同时也增加了身心痛苦,责任护士做了比较细致的工作,但是护理措施的时机不太妥当,也不够全面,应加强术后护理干预,从体位管理、心理护理、饮食管理、功能康复训练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护理策略。

该患者由于右侧穿刺部位加压包扎,不敢移动肢体,且取栓术前进行了肝素化处理,因此取栓术后存在较高的出血风险,经过体位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出血、压疮发生风险, 提高患者卧床休息时的舒适程度。该患者心情比较紧张,担心预后不良,加强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通过健康宣教,减少了患者对于自身疾病及术后康复的恐惧心理,对于术后康复,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自觉配合护理工作,并加强自我管理。患者吞咽功能正常,但缺乏饮食相关知识,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科学膳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体质状态,促进其术后恢复。

最重要的是早期开展功能康复训练,让患者及早克服运动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另外,患者出院后,持续进行了电话随访,了解到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效果良好, 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既实现了院内、院外护理工作的衔接,也让患者持续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

因此除进行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监测和记录其血压、尿量、24h出入液体量,进行功能障碍的评估,指导降压、降脂、抗血小板凝集等方面的用药实施等常规护理外,综合护理干预,更能有效防控各类风险因素, 促进其术后良好恢复。

经验分享

针对该案例做出的案例分析,作为责任护士我们应该怎样做好综合护理干预

1.体位管理:卧床休息时,需要加强体位管理,注意肢体摆放。在穿刺侧,压迫穿刺点,用于预防出血。术后 6~8 h,制动、约束肢体。注意保护穿刺伤口,避免受到压迫、刺激,检查有无渗血、瘀血等情况。询问患者的实际感受,如存在疼痛、不适感,需要适当调整体位姿势,并进行按摩。为了预防压疮的发生,需要避免局部皮肤组织长时间受压,定时调整体位的同时,做好皮肤的防护措施。

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术后的情绪状态,理解患者的心情,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同时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合理运用沟通技巧。强调术后的注意事项,对于偏瘫、失语等并发症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解释说明,缓解其紧张感。以成功治疗病例作为激励,增加患者对于康复的信心。在健康宣教的过程中,需要让患者认识到情绪稳定、合理膳食、正 确用药以及功能康复训练对于病情康复的积极影响, 进而提高患者对于术后护理工作的依从性, 能够自觉配合治疗,并可以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

3.饮食管理:保障营养和热量的充足供给,能够为术后恢复提供良好的支持。加强饮食管理,注意营养搭配。在选择食物时,需要考虑到饮食对于血压、血脂、血糖的影响,建议食用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营养丰富、口味清淡的食物为主,促进其肠道的蠕动,以此降低血液黏稠度,对便秘的发生进行预防。对患者吞咽功能障碍评估后,若其不能进食,则应胃管留置,实施早期肠道营养干预,对其营养供给保证。

4.功能康复训练:机械取栓术48h后,即可给予患者康复护理,包括摄食训练、运动功能训练、发音指导、肢体功能位摆放训练等,保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让患者及早摆脱各类型并发症的困扰。在运动功能训练方面,阶段性地进行床上活动和床下活动。协助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训练,改善预防关节僵直、肌肉痉挛。经过卧位训练和坐位训练后,根据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进一步尝试站立、行走训练。对于存在言语不清,我们应该耐心地与之进行对话、交流,并积极鼓励患者不断尝试说话,锻炼其语言能力。如为吞咽障碍较为严重的患者,进行舌、口唇、下颌的活动训练,同时进行呼吸训练、构音训练,对于软腭、舌根、咽后壁进行冷刺激。待患者恢复经口进食后,进行进食训练、咀嚼训练的指导。

5.延续性护理:根据患者的院内治疗及恢复情况, 制定延续性护理方案。在患者出院后,持续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经常通过微信、电话等途径进行沟通,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进行指导。也可以制作有关急性脑卒中急诊取栓术后康复护理图文、视频资料,发送给患者及其家属, 方便其学习和掌握。定期上门随访,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具体了解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在自我健康管理方面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 《中外医疗》2020年29期,李梅

[2] 《医药前沿》2019年35期,刘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