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祖坛经》里,有一段偈子说得很好:「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说明了一个人要修行、悟道、成佛,都不能离开世间,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读书人就要知书达礼善解人意?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书人就要知书达礼善解人意(读书应有度应知行合一)

读书人就要知书达礼善解人意

在《六祖坛经》里,有一段偈子说得很好:「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说明了一个人要修行、悟道、成佛,都不能离开世间。

要理解这句话,就要对其中几个关键的词进行一定的解释,当然在这里我也不想大片去引用经典,就用最朴素的话来说,这也符合慧能祖师的本意:将佛学从少数高级知识分子的圈子里解放出来,不用晦涩难懂的词汇。

首先是“佛法”二字,我认为这就是一切的智慧的象征,不是说什么六根清净,无欲无求才是佛法,任何智慧都是佛法。

“菩提”一词在梵文中的意思是“觉悟者”。在佛教中,是没有所谓神的,所谓佛,所谓菩提,都是觉悟的人,人是没有觉悟的佛

“兔角”就更好理解了,很明显,兔子没有角,这句话的意思就类似于“缘木求鱼”中的树上的鱼一样。

那所以这句偈句的意思连起来其实就是:一切的智慧都需要从世间去寻找,脱离世间,脱离实际去寻求智慧就是在缘木求鱼

也就是告诉我们,所有的智慧都是从实践中来的,从人民的生活中来的。

这不仅仅是佛学,而是从华夏文明起源传来的智慧

可能有的人看到这里会感觉这不是废话吗,这还用你说?

但是这件事其实很不简单,不简单到从华夏文明开始就在说这件事了,六祖慧能在完成了佛学的中国化之后依旧在说这句话,因为这件事太容易被人们忽略了。

这句话虽然是以佛教偈句的形式说的,但核心却就是中国文化,在中国,儒释道说的很多情况下都是一件事,比如这句话就等同于道家老子的“道不远人”,就等同于儒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读书应有度,应读明白

既然说这件事很难,那么到底难在哪里?

其实这要从我们获得智慧的方式说起,一种是读书,这里泛指所有我们获取前人智慧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读书,讲座,培训等等,另一种就是实践了。

读书当然是好的,能著书立说并流传下来的,必定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真理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很多书上的内容是相互冲突的,比如:“有钱能使鬼推磨”看似让我们去追寻钱财,而“钱财乃身外之物”又让我们不要求追寻钱财,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看似让我们隐忍,而又推崇“怒发冲冠”的英雄豪气。

其实这就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大的不同,如果说西方文化是一条条冰冷的公式,那中国文化讲的就是生命情感,如果你过于在意它的字面意思,你就住相了。

中国哲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你如何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与他人和谐相处,与自己和谐相处,这种事情只能意会,但是先哲们又想为后人留下借鉴,就通过大量的事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先哲的目的是通过大量不同的事例来告诉你他们是如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如果你只是记住了最终结论,并用这些最终结论约束自己,那就是什么?

没错,“存天理,灭人欲”

这已经与我们一开始想要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背道而驰了。

而如果你又读了很多背道而驰的最终结论,你不仅是极其克制的,而且是反复无常的,你在面对一些情况的时候完全是随机选择一条结论来做事。

更恐怖的是,如果你还用这套规则去约束别人,那么只会让双方都难受。

而往往,我们就容易陷入死读书,坐而论道的境地。

尽信书有什么不好

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过于依赖书上的内容,那么就有可能:

等等等等,还有很多说读书人的坏话,都是书读多了的后果,就不一一列举了。

读书很好,但读书应有度,应知行合一

我并不是说读书不好,我是说读书应有度,读书应该读明白,书是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认识世界的强大工具,能帮我们更快地进步,但只有通过实践去理解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只读书不实践,那这些知识永远不是你的,只实践不读书,就是在坐井观天,你的世界就只有活动范围那么大,遇到突发外力就只能病急乱投医,你就容易找不到方向

读书的目的是指导我们的实践,而不是扭曲我们的实践。我们应该知行合一,因为智慧源于实践,因为道不远人。

那么应该怎么把握这个度呢?

如果你最近做事经常出错,那就说明,你应该去看看前人是怎么做这种事的,为什么人家可以好好处理?如果你要做一件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事,也应该看看前人的做法,这可以让你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有心理准备,但记住,不要认为这件事全都是突然情况而不敢去尝试。错误才会使人进步,成功不会。

而如果你最近出现了刚才说的几种尽信书的情况, 那你就应该放下书,勇敢地走出第一步,去尝试,去看看,你就会发现,事情没那么可怕,看似矛盾的话,在两种具体情况下,你都能很好地去接受运用它。

‬结语

为了避免大家陷入另一个极端,读书无用论,我最后阐明一下我的观点。

读书有大用,读书能给予我们勇气和智慧,我们不能停下读书。只实践不读书的人,世界就只有他周围那么大,就是坐井观天。看似不读书也可以,其实没有应对改变的能力,只能劝自己船到桥头自然直。

但是读书要结合实践,不能停下读书的同时,也不能停下实践,要知行合一,否则读书过度,带来的就是不是勇气和智慧,而是恐惧和迷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