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2000年深圳GDP超过天津,居中国经济第四名,自从那时起,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中国的四大一线城市格局就形成了。二十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城市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四大一线城市内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虽然外部也受到一定威胁,但四大一线城市的基本格局没有变,还是中国城市的王者。遥想未来,虽然有部分城市可能在规模上是影响和冲击一线,但一线已形成的产业竞争优势,短时间内无法撼动。所以未来一段时间以内,一线城市的格局不会改变。
一线城市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竞争优势,建立了自己的产业竞争能力。下面具体分析一下四大一线城市的产业结构。
1,在第一产业上
四大一线城市在工业或服务业上形成了竞争优势,在第一产业上都只是点缀。我们也简单分析一下第一产业。在四大一线中,广州的一产最高,其增加值达288亿,深圳最小只有25亿,北京和上海都在100亿左右。北京土地面积是其它三市之和,这个一产增加值有点对不住这么大的面积。
2,在第二产业上
在二产上,深圳和上海是中国工业中心,工业实力强劲;北京和广州都是以服务业为主,工业占比较低。从二产增加值来看,排序为深圳、上海、广州和北京,其二产增加值分别为10454亿、10289亿、6590亿和5716亿。下面简单谈谈四市的主要工业产业。
1)汽车。汽车产业是广州和上海的第一大产业,是北京的重要产业,只有深圳的汽车产业不突出。其中广州去年生产汽车295万辆,高居全国第一,上海生产汽车265万辆,同样是中国最重要的汽车基地,北京生产汽车166万车辆,实力同样不弱。
2)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四个城市都比较强的产业,其中最强者当属深圳,2020年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2.8万亿元,约占全国产业的20%,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其中手机产量达2.6亿部,彩电5300万部。上海是另一个电子信息产业重镇,仅电子硬件制造达6500亿,包括笔记本1400多部、手机3700万部、服务器25.5万台。北京和广州也不弱。
3)在芯片、显示屏等关键零部件方面。在此方面深圳的优势还是明显,去年生产集成电路305亿块,显示屏9亿块,电子元件3300亿只;上海集成电路287亿只;广州的集成电路76亿块,显示屏达8800亿块;北京的显示屏为1.9亿块,集成电路为170亿块。
4)在设备制造方面,上海是王者。成套设备产值达4600亿元,其次是广州。
5)在材料方面,上海仍是强者,钢材和石化产业是上海第六和第四产业,后者的产值高达3500亿,广州也是钢材和石化的主要产地。
6)最后说说建筑业,北京因为冬奥会,建筑面积大,再加上建筑央企多在北京,建筑产值达12905.9亿,高居全国第一,比广州和深圳加起来还多,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建筑产值分别达8277亿、5957亿、4778亿。上海也明显高出广州和深圳。
3,在第三产业上
四个城市的第三产业都很高大,其中北京和广州的三产占比很高,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三产增加值分别为超过3万亿、2.8万亿、1.8万亿、1.7万亿。
1)在消费品零售总额方面,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四个城市即是人口大市,还是经济强市,也是主要的消费城市城市,2020年其社消零售总额分别为15932.5亿、13716.4亿、9218.7亿和8664.8亿。上海和北京优势明显。
2)在金融方面,在资金总量方面,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是中国资金总量前四大城市,2020年的资金总量分别为155865亿、188082亿、101897亿和67799亿。上海有上交所、北京是央企总部所在地和北交所、深圳有深交所,广州落后较多。在金融产业增加值上,北京为7188亿,上海为7166亿,再者相差无几,深圳为4189亿,广州为2234亿,落后京沪甚多。
3)在物流和运输方面,北京货运量2.63亿吨,客运量3.6亿人次,客运量几乎下降了50%;上海货运量为13.92亿吨,客运量为1.19亿人次;广州的货运总量为9.25亿吨,客运量为3.28亿人次;深圳的货运总量为4.15亿吨,客运总量为1.37亿人次。上海和广州作为华东和华南的物流运输中心,优势非常明显,
4)在进出口方面,2020年北京商品进出口23216亿,其中商品出口4655亿元,商品进口18561亿元;上海商品进出口34828亿,其中商品出口13725亿元,商品进口2110亿元;广州商品进出口9530亿,其中商品出口5428亿元,商品进口4102亿元;深圳商品进出口30503亿元,其中出口16973亿元,进口13530亿元。上海、北京和深圳的进出口总额都超过两万亿以上,其中上海的进出口总额最大,深圳的出口额最高,北京的逆差最大,广州的进出口规模最小,不足一万亿。
其它产业方面,四大一线城市各有特色,我们不一一探讨了。
关注@蚕丝观下,控讨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