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然而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好多在外地的打工人,都无法回老家去祭拜祖宗。
对于90后00后的年轻人来说,清明节祭祀可能没太过放在心上,也不太了解清明节的意义。但对于60后70后的老辈人来说,清明节代表着是祖宗的保佑,和自己的一片孝心。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开始仿效,在清明节这一天祭祖扫墓。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所以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踏青、植树、荡秋千、放风筝。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其中大部分地方的人都是以扫墓烧纸为主。
5、扫墓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此后围坐聚餐饮酒;也可放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相关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清明节的传统食物
青团:是我国江南地区人的传统饮食,主要原料为艾草汁和糯米粉。
馓子:一种油炸食品,香脆精美。
艾粄: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
清明饭:由各种野生的青草药拌在预先浸透滤干的糯米(适量大米)中制成。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
相传,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最终取得胜利。在他荣归故里的时候,想到父母坟头上去祭拜,却发现根本找不到父母的坟墓了,因为连年的战争,导致一座座的坟墓上杂草丛生,墓碑东倒西歪,有的破裂,有的断落 ,很难辨认了。
刘邦让他的部下翻遍所有的墓碑,也没有找到他父母的坟墓。刘邦很难过,实在没有办法,他就从衣袖中拿出一张纸来,然后撕成小碎片,紧紧握在手中。然后向上苍诚恳地祈祷说:“父母在天有灵,现在风很大,我将这些小纸片抛在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吹不动,那这里就是父母的坟墓。”
说完,刘邦就把小纸片抛向空中,说来也怪,果然有一张小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无论风有多大,都吹不动它。刘邦非常高兴,终于找到父母的坟墓了,于是找人重修父母的墓碑。并且每年的清明节都一定要到父母的坟墓前祭拜。后来民间老百姓也学刘邦,在每年的清明节到祖先的坟墓祭拜,表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还记得小时候的清明节,爷爷总是带着我去添坟烧纸。祭祀着祖宗,希望得到祖宗的赐福。
如今转眼已过去十几年,我只希望在未来的几十年后,也能带着自己的孙子就像当年爷爷带着我一样。
,